-
要點
影響力投資中提到的兩類創新工具是什么?
影響力投資中重點介紹的兩類創新工具是影響力債券和社會責任債券。
-
要點
影響力債券是什么?影響力債券為何能夠發展起來?
影響力債券是由政府、捐贈者與社會服務機構和投資者達成的協議,當社會服務商提供的社會服務達到預定目標時,政府或資金捐贈者將向投資者償還債券本息。它實質上是一種含權債券或以特定目標掛鉤為特征的償還本息金融工具,投資者能否收回本金和收益取決于社會服務目標是否達成。影響力債券能發展起來主要有三個好處:一是可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通過以社會問題解決結果為導向的資金使用方式,若解決效率未達預期,則政府無需支付資金,節省了財政開支;二是與影響力投資目標緊密綁定,為投資者提供追求特定社會目標的投資渠道;三是能發揮社會服務機構、非政府組織在解決社會問題方面的作用。
-
要點
影響力債券有哪些類型?影響力債券的交易結構包含哪些主體?
影響力債券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社會影響力債券,主要解決社會中的現實問題,如教育、醫療和就業等;另一類是發展影響力債券,主要關注發展中國家的社會或環境問題解決,其資金來源于捐贈資金。影響力債券的交易結構由四個主體構成,分別是政府或捐贈者(資金來源)、投資者(購買債券的個人或機構)、社會服務商(提供具體社會服務的機構)以及第三方評估機構(對設定的社會或環境目標是否達成進行檢驗和出具報告的機構)。
-
要點
影響力債券如何運作?
運作過程中首先確定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并計算所需資金,隨后由金融機構設計影響力債券,包括期限、規模、結構和收益水平等要素,并將債券發行至市場,吸引投資者認購。資金進入或劃撥給社會服務商,由其提供特定領域的服務。在期限內,由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社會服務效果是否達到預定要求,最終由資金提供方償還投資者債券本金和收益。
-
要點
全球影響力債券的發展情況如何?
全球影響力債券自2010年英國發行首支以來,目前累計發行量約為283只,規模約為7.53億美元,惠及人群超過200萬人。但影響力債券仍是一個新興事物,在很多國家處于普及和接受過程中,整體數量和規模相對較小,且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
-
要點
影響力債券在行業分布上有什么特點?
影響力債券在行業分布上較為均衡,其中就業領域占比為26%,健康、家庭福利和教育領域占比約為19%,而居住和環境方面的占比相對較小。
-
要點
影響力債券有哪些成熟案例?
美國鹽湖城低收入家庭兒童影響力債券是一個成熟案例。該債券發行旨在解決貧困或低收入家庭兒童在小學前接觸的知識環境較差,導致學習跟不上進度的問題。通過債券資金支持,加強了這些家庭的學前教育培訓,最終目標是減少需要特殊教育培訓的兒童比例。
-
要點
社會責任債券是什么?
社會責任債券是指籌集的資金專門用于新增或對現有合格社會責任項目進行融資或再融資的各類型債券工具,其核心是將債券資金投向符合國際資本市場協會定義的合格社會責任項目領域。
-
要點
合格的社會責任項目如何界定?社會責任債券在全球的發行規模及趨勢如何?
合格的社會責任項目范圍尚未全球統一劃分,但類似綠色債券那樣,有一些地區或組織制定了分類標準。通常來說,包括可負擔住房、基礎設施、基礎福利、教育、就業以及為貧困人口提供基礎設施服務等項目。社會責任債券全球發行規模從2019年前的不超過200億美元,在2020年出現顯著增長,全年發行規模達到2480億美元,這主要歸因于新冠疫情下各國發行抗擊新冠債券。然而,隨著疫情緩解,相關需求減少,發行規模自2020年起呈現逐步下降態勢,盡管市場需求和供給在整體上比之前要好很多。
-
要點
社會責任債券的主要發行主體有哪些?
政府支持機構或政府建立的機構是發行社會責任債券的主要主體,占比超過一半以上;其次為金融機構。未來,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可能會逐步增加此類債券的發行。
-
要點
社會責任債券的資金主要投向了哪些領域?
歐元區以歐元計價的社會責任債券資金主要投向社會基本服務(占比29%)、可負擔住房(占比25%)以及其他領域如權利保障、創造就業和可負擔基礎設施等(占比在10%左右)。
-
要點
在各個國家中,社會主人債券的資金使用有哪些差別?投資者主要希望將社會責任債券投資配置于哪些領域?
在歐洲,比如法國,權利保障型和社會福利體系相關社會責任債券發行規模較大。在美國,解決低收入群體住房問題的可負擔住房社會主義債券發行規模相對較大。各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應用社會責任債券資金來解決本國的社會責任問題。數據顯示,投資者對于可負擔基礎設施類的社會責任債券配置最高,大約在70%左右,其次是其他一些占比大約在50%到60%的水平。
-
要點
影響力投資的管理與衡量流程及主要舉措是什么?
影響力投資遵循傳統投資募投管子流程,但因其特殊性質,管理流程和衡量方法具有自身特點。良好的影響力投資原則和流程規范包括確定影響力目標、與社會利益相關方溝通、影響力衡量、投資管理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其中,國際金融公司(IFC)牽頭制定的影響力管理操作原則被全球廣泛應用,包含九條內容,涉及戰略初衷、投資組合整體影響力明確、業務發起和設計環節強調影響力實現貢獻、評估預期影響力并解決負面影響等多個階段。
-
要點
影響力管理操作原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原則共九條,分為四個階段:戰略初衷(明確影響力戰略目標并與投資策略保持一致)、投資組合整體戰略性影響力明確、業務發起和設計環節強調影響力實現貢獻、評估每筆投資預期影響力及負面影響、評估并解決每筆投資的預期負面影響、根據預期目標管理每一筆投資以實現影響力程度、退出階段考慮影響力持續性、復盤影響力實現情況和經驗并優化決策流程。
-
要點
如何確定影響力投資的目標?
確定影響力投資目標時需考慮社會突出問題、機構自身優勢和資源、投資者偏好等因素,并參考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等全球發展目標以及行業組織制定的影響力管理準則和指導原則。整體影響力目標需要不斷調整以適應監管政策、投資者反饋等變化。同時,每筆業務也應設定具體且可評估的影響力目標,可通過影響力五大因素模型(what, how much, for whom, contribution, risk)來評估和實現預定的影響力目標。
-
要點
在影響力投資中,你們如何在發起業務階段進行篩選并確定項目是否可行?對于篩選掉的領域,有哪些具體標準和示例?
在發起業務時,我們首先從項目篩選入手,通過四個主要維度進行篩選:價值觀標準、全球才(即全球化人才)、爭議事項以及全球性規則。例如,在價值觀標準方面,會排除涉及酒精、煙草和基因工程等領域的項目,因為這些在海外被認為是不可接受的價值觀。同時,會關注爭議性事件,如童工、員工安全、多元化和環境問題等,并確保不違反全球契約規則和國際勞工組織規則等全球性規則。具體的篩選標準會根據自身情況設定門檻和閥值。篩選標準中,如果企業與煙草業務收入占比不超過5%,則該企業仍可以被視為潛在投資對象。而對于其他領域,如果存在涉及童工、員工安全、多元化問題或違反全球性規則的情況,則會被排除掉。這些標準旨在避免投資于對環境和社會有負面影響的項目。
-
要點
在盡職調查和規劃投資方案階段,如何體現和衡量影響力投資?
在盡職調查過程中,除了傳統的法律財務盡職調查外,還會進行ESG盡職調查,并利用大型金融機構內部的評分模型對項目的影響力風險進行量化評估。根據評分結果,確定盡職調查的重點和后期投后管理的關注領域。在制定投資方案時,會將影響力目標融入到投資協議中,比如寫入投資決策條款激勵被投資企業,或與高管薪酬掛鉤。確保影響力目標與投資期限、還款條件及資金成本相匹配。
-
要點
在投資組合管理過程中,如何度量和衡量影響力投資的效果?
在投資組合管理中,重點在于衡量和度量每筆投資的預期影響力,并隨著影響力的實現程度使用特定工具或方法進行評估。目前雖無成熟理論或模型,但已有一些公認度較高的衡量方法,如影響力評級、影響力報告和投資標準、邏輯模型及任務匹配法。其中,影響力評級通過五大維度(公司治理、社區、客戶、環境和工人)對被投資企業的社會環境影響進行量化評價;影響力報告和投資標準由全球影響力網絡設計,旨在解決影響力投資領域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問題;邏輯模型則通過投入、行為、產出、成果和影響五個方面定量評價每一筆投資的影響力。
-
要點
影響力投資所實現的成果是直接的還是中長期的社會影響?
影響力投資的成果包括直接的短期影響,如銷售產品的數量和就業幫助等,但更側重于從全社會角度講的更長期的社會影響,比如就業、貧困人口減少、教育人數增加、環境改善等方面。
-
要點
任務匹配方法在影響力投資中如何應用?
任務匹配方法強調投資過程與預期影響力戰略的良好匹配。它借鑒了平衡積分卡,包括學習成長、業務流程、客戶和財務四個維度,但投資者需要結合自身任務目標設計具體的衡量指標,確保被投資企業的KPI與投資者自身的KPI保持一致,以實現一致的社會或環境影響。
-
要點
在實踐過程中,通常選擇什么樣的工具來衡量投資影響力的指標?
目前影響力管理和衡量工具還不夠成熟和完善,但實踐中廣泛使用影響力報告和投資標準(占比78%),影響力投資評級(占比16%),以及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全球報告倡議組織使用率約為20%)。此外,也會定期評估被投資企業或直接投資的社會領域的影響力狀況,并積極協調和影響被投資企業提升其影響力和ESG表現。
-
要點
如何影響被投資企業以提升其影響力?
影響被投資企業的途徑有三種:參與溝通,通過目的性溝通交流提出期望;投票,在股權參股或投資時,將要求體現在股東會方案表決上;升級舉措,在前兩種方式無效時采取公開評論、訴訟、向監管部門舉報或撤資等方式。
-
要點
如何管理影響力投資中的影響力風險?
管理影響力風險主要從三個層面進行:機構自身層面,加強投資人員專業能力培養,建立影響力的管理制度體系和流程,以及與影響力目標掛鉤的績效考核體系;被投資企業層面,幫助建立影響力管理能力或ESG能力,參與董事會表決,定期溝通交流,并進行定期評估和糾偏;外部環境層面,影響政策制定,通過行業力量影響被投資企業。
-
要點
影響力評估的頻率和用途是什么?
影響力評估的頻率一般取決于監管政策要求和投資者需求,實踐中大部分機構選擇每年評估一次(占比超過60%),也有每季度評估一次的情況。評估報告主要用于給投資者、內部投資管理、利益相關者及監管方使用,其中最主要的是滿足投資者對于投資影響力訴求的定期信息需求。
-
要點
項目退出階段如何保證已實現的影響力持續延續?
在項目退出階段,關鍵是要確保已實現的影響力能夠持續下去,方式包括將影響力做法轉化為企業的內部規則和管理習慣,以及在并購退出時對并購方提出特殊要求,以延續影響力。根據實踐,將影響力做法納入企業運轉過程的比例最高,超過75%,其次是在并購方面有特殊要求以實現影響力的持續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