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國家統計局發布采購經理指數(PMI)運行情況,5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8.8%,比上月下降0.4%,低于臨界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5%,比上月下降1.9%。
5月制造業PMI仍處于低位運行,多項指數出現不同程度回落,主要由于出口需求下降,國內需求普遍不足導致;大型企業PMI回升至榮枯線,中小型企業PMI持續下滑;非制造業(服務業與建筑業)PMI指數高于制造PMI依然保持定力,但環比依然下降。總體來看,經濟恢復動能放緩,需求不足導致生產動能不足,去庫存壓力不斷擴大,市場價格持續下行,中小型企業盈利面臨較大壓力。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官方PMI包括制造業PMI與非制造業PMI,而制造業PMI 有五大指數構成,分別為:新訂單、生產、從業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主要原材料庫存。
制造業PMI
制造業PMI分項主要包括新出口訂單、新訂單、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出廠價格、產成品庫存指數等。
供需方面,需求端5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從二月52.4%連續三個月下降至47.2%,新訂單指數從2月54.1%連續三個月下降至47.2%,外需與內需掣肘經濟回升。供給端因需求不足導致企業產能釋放受阻,5月生產指數較上月下降0.6%至49.6%。相應地,從業人員指數也在持續下滑,主要生產經營人員數量不斷減少,企業用人需求下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價格方面,原材料購進價與出廠價變化對企業利潤分析具有指示意義,5月,兩項指標均跌至近期低點。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行,制造業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較4月下降5.6%至40.8%。市場需求疲軟,出廠價格指數較上月下降3.3%至41.6%。原材料購進價與出廠價差值由4月-1.5%轉為0.8%主要由于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導致,而非市場需求增加。
庫存方面,原材料與產成品庫存指數呈現去庫存狀態,5月原材料庫存指數比上月下降0.3%至47.6,產成品庫存指數較4月下降0.5%至48.9%。庫存指數表面上顯示去庫存狀態,但實際因前期積壓需求釋放結束,企業會再次回歸主動去庫階段。
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PMI回升至臨界點50%,較上月高出0.7%,反映大型企業在生產指數與新訂單指數方面的規模優勢。而中型與小型企業PMI分別下降47.6%與47.9%,中小型企業仍面臨較大經營壓力。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服務業PMI與建筑業PMI
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分為服務業與建筑業,在其之下的主要細分項為新訂單指數、投入品價格指數、銷售價格指數、從業人員指數、業務活動預期指數。
受五一長假影響,餐飲業與住宿業使5月商務活動保持在臨界點之上53.8%較上月整體下降1.3%,鐵路運輸、水上運輸、航空運輸、電信廣播電視及衛星傳輸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仍處于高位景氣區間60%。從需求角度來看,服務業新訂單指數呈下降趨勢為49.5%,較4月回落6.9%,市場新增需求不足,積壓需求釋放完畢。5月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指數雖較上月回落5.7%,但整體仍保持高位58.2%。兩項數據雖在下滑但依然在臨界點之上,回升進程放緩,對于宏觀經濟形成一定支撐,但表明后續政策仍需發力。
總的來說,5月 PMI指數下行并不意味著經濟回升進程已結束。服務業和建筑業景氣度仍較高,有望繼續帶動整體經濟延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