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在线看-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看-黄视频网站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

您有待付款訂單,請盡快完成支付

    歷史搜索

首頁 宏觀展望 中國養老新藍圖:破解老齡化社會的挑戰與機遇
播放

中國養老新藍圖:破解老齡化社會的挑戰與機遇

價格: ¥130
AI總結 要點回顧 用戶評價
關鍵詞
  • 養老
  • 長壽時代
  • 養老規劃
  • 健康生命
  • 財富管理
  • 人口普查
  • 醫療健康
  • 銀行保險
  • 退休
  • 慢病
  • 養老產業
  • 金融從業人員
  • 百歲人生
  • 資產配置
  • 老齡化
  • 健康
  • 財富
  • 生活質量
  • 養老社區
  • 通貨膨脹
全文摘要
課程深入分析了中國老齡化社會帶來的養老問題,指出長壽時代下人口結構變化引發的健康、養老和財富管理三大挑戰。強調健康壽命與平均壽命的不匹配、不同年齡段在養老規劃上的誤區,以及通貨膨脹對財富保值的威脅,均要求個人和社會重視養老規劃與財富合理配置。通過引用研究,她指出僅5%的人能實現理想退休生活,凸顯專款專用的重要性。同時,金融機構正向養老服務轉型,以適應老齡化社會需求。提倡通過有規劃的準備,實現健康、富足的長壽生活。
章節速覽
  • 00:05
    長壽時代下的退休與養老規劃
    本單元學習內容圍繞長壽時代的認知、退休的概念以及養老規劃的誤區展開。首先介紹了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人口老齡化加劇及新生兒出生比例下降的趨勢,表明社會正進入長壽時代。長壽時代意味著老齡化人口的增加,對健康和財富的需求更加迫切,健康和財富時代隨之而來。這要求老年人擁有足夠的財富以應對醫療模式的轉變和生活質量的提升,從而催生了旺盛的財富管理和養老規劃需求,促進養老規劃師和財富規劃師等新興職業的發展。
  • 09:36
    長壽時代:幸福與煩惱并存
    長壽時代指的是人口增速減緩,老齡化人口比例高,人口年齡結構由金字塔狀向柱狀收斂的社會狀態。隨著經濟和醫療水平的提升,人們有望迎接百歲人生,但同時也面臨失能、經濟壓力和生活質量問題,使得長壽在無足夠準備下可能轉變為煩惱和遺憾。
  • 12:50
    老齡化社會中的養老規劃誤區與挑戰
    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的情況下,銀行和金融機構正朝著服務老年人的方向轉型,以滿足未來市場的需求。不同年齡段的人在面對養老規劃時存在各種誤區和反對意見,如20多歲的人認為規劃太早,30多歲的年輕父母面臨經濟壓力,50歲的家長擔憂市場競爭和工作穩定性等。這些誤區導致很多人延遲做養老規劃,直至面臨更嚴峻的經濟和健康挑戰。特別是在70歲及以上的家長中,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使他們成為孩子的經濟負擔,而孩子們也因自身壓力難以提供足夠的支持。這些現象反映了維持現狀優于追求未來的普遍心態,需要在個人和社會層面進行深刻的反思和調整。
  • 18:13
    金融從業人員的養老資產配置與規劃
    在金融資產配置中,保險是為客戶抵御各種風險的重要部分,但養老資產配置和規劃占比相對較小。隨著老齡化人口的增加,與養老相關的行業和領域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老年人的主要支出包括基本生活支出和醫療成本,因此需要大量的財富來確保健康和晚年生活的質量。退休不僅僅是離開工作崗位,而是確保生活質量不下降,需要足夠的財力來支撐。因此,退休被視為人生的一個新階段,需要重新審視自己和周圍的人和事,享受人生。
  • 22:57
    退休教練:新興的職業與養老規劃
    退休與失去工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退休意味著生活進入新階段。十幾年前,美國出現了一種新的職業——退休教練,專門為50歲以上年收入在20萬美元及以上的個人或企業高管提供專業的養老和退休生活規劃。全球有約4.8萬名退休教練,他們通過電話或面談為客戶提供服務。退休教練的出現基于社會變化和新趨勢,旨在解決退休人員下一階段生活規劃問題。客戶不僅需要數據和表格,更需要生活規劃。因此,養老規劃成為必須,它包含了保險和理財配置,但又超越了這些。未來,不能服務老年人的銀行將難以被視為合格的銀行。退休是一種必然,而退休后的選擇則關乎如何維持生活質量。
  • 26:40
    老齡化社會中的養老規劃誤區與挑戰
    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的情況下,銀行和金融機構正朝著服務老年人的方向轉型,以滿足未來市場的需求。不同年齡段的人在養老規劃方面存在諸多誤區,包括20歲至70歲的各個群體都有各自的理由推遲或忽視養老規劃。隨著延遲退休方案的提出,80后群體發現退休變得更為遙遠,而老年人則面臨體力透支、儲蓄不足、社保醫保不足等現實問題。這些誤區和挑戰揭示了當前社會在養老規劃方面的普遍問題,即人們傾向于維持現狀而非主動規劃未來。
  • 32:37
    哈佛畢業生退休生活規劃的挑戰與反思
    美國勞工局與財富雜志進行了一項為期40年的研究,追蹤了100位哈佛畢業生的職業發展和財務狀況。盡管這些名校畢業生從事了多樣化的高收入職業,但只有5%的人能夠過上他們理想中的退休生活。這一結果強調了通貨膨脹對個人財富的潛在侵蝕,以及人們在實現特定財務目標上的困難,尤其是在購房、購車和教育子女等欲望目標面前,往往忽略了為退休和教育金等責任目標進行規劃。研究表明,只有通過專款專用和提前規劃,才能有效應對養老規劃的三大挑戰。
思維導圖
原文
好,視頻前的各位同學,大家晚上好!非常高興能夠在這樣的一個時間節點,用這樣的一種方式,跟大家進行分享和交流。今天,我們共同分享的主題是關于養老話題的。大家也可以看一下幻燈片上的 “中國養老新藍圖:破解老齡化社會的挑戰與機遇”。我是本次的主講人李瑞倩。在正式進入這個課程之前,請允許我做一下自我介紹。為什么今天由我為大家帶來關于養老這個話題的內容分享呢?首先,是因為我本人有 13 年的銀行保險銷售管理培訓及實戰經驗,跟視頻前的各位同學有著相似的從業背景。目前,我也是銀行保險行業的特邀講師,與中行、農行、工行、建行等多家銀行有合作經歷。另外,我個人還是名師培訓師培養項目標準課程的授權認證導師,也是 City Guilds 國際認證授權的高級禮儀培訓師。我個人除了在一線做過客戶理財或者養老規劃工作,到目前為止,現場輔導網點數超過了 1,000 多家,現場授課的銀行數也超過了 100 多家。這就是我的個人從業背景。當然,我個人還擔任過大型保險公司的中心支公司總經理,同時也擔任過省分公司銀行保險部的總經理。
給大家介紹完這段從業經歷之后,我們接下來看一下,在今天晚上這個課程當中,我主要給大家分享哪些內容。大家可以看一下公屏,今天主要從 4 個方面給大家做分享:第一個方面是重新認知中國的養老現狀;第二個方面是關于養老規劃面臨的三大挑戰;第三個方面是我們養老規劃的三大法則;第四個方面是我們三段養老的一個規劃。
提到中國的養老現狀,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接下來,我們就先進行第一個單元內容的學習。本單元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安排了三個模塊的學習內容:第一個模塊是認知長壽時代;第二個模塊是關于退休的概念;第三個模塊是養老規劃的誤區。這是今天咱們第一個單元當中三個模塊的內容。
說到這個長壽時代,我們可能不可避免地就跟退休這個字眼聯系起來了。想到退休,咱們現在腦海當中的第一個聯想是什么?視頻前的各位同學,您是怎樣看待退休的呢?是不是我們滿懷期待,還是滿懷恐懼?就像視頻里這張圖片一樣,曾經,我們在面對退休這個字眼的時候,也是一種裝睡的狀態。而現在,我們可能慢慢要邁入一個看著別人裝睡的狀態,因為我們一提到退休,往往就覺得距離還遠,跟自己關系不大。但是其實無論我們處于哪個年齡階段,退休都是我們不可避免的話題。
首先,為了讓大家充分認知一下我們的長壽時代,我們先把 2021 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公報,跟大家共同解析一下。我們知道中國每十年做一次人口普查,近期最近的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首先,在這次公報當中,我們先來關注一下關于人口總量。在這次人口普查當中,咱們全國人口共 14 億多,增加了 1,178 萬人,有一定的增長,但增長幅度不大。與 2000 年到 2010 年相比,年平均增長率實際上下降了 0.04 個百分點。為什么要給大家做這樣的數據公示呢?其實我們會發現這個數據已經彰顯出我國人口這十年繼續保持低速增長的狀態。
除了人口總量,我們也看到它的增速非常緩慢。第二個,我們再來關注一下關于年齡構成。在這次人口普查公報當中,我們不難發現,60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了 1.35 個百分點。65 歲以上人口占比在 13.5%。同時,除了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新生兒的出生比例也在下降。所以,從這次人口普查的公報當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在當今社會,人口老齡化愈發嚴重,新生兒人口出生比率逐步下降。
同時,咱們大家也會發現,隨著時代不斷變遷,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深。在這個過程中,對于視頻前大部分金融從業人員來說,我們知道自己是為客戶做資產配置的,這里面更多的還有當今社會生活的理財配置,當然更多的還有兒童教育、子女教育以及養老規劃。從這個數據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養老規劃的市場前景,因為老齡化社會意味著老年人的增加。所以,我們不知不覺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以前說社會的主人翁是孩子們,但現在這么說就有點牽強了。在剛才人口普查的公報當中也講到,我國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占比超過了 13.5%,已經接近老齡化社會了。所以,我們其實已經進入了這樣一個長壽時代。一會兒會給大家講到底什么叫長壽時代。
長壽時代的到來,其實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老齡化人口的增加,老齡化社會的變化。老齡化社會的演變,也吹響了人們主動追求長壽、健康和富足的號角。所以,長壽時代的到來,也啟動了健康時代。因為在長壽時代,雖然生命在延長,但實際上健康的生命并不是伴隨終身的。從醫院的一些數據當中,我們能感受到,60 歲以上的老年人罹患疾病的概率實際上大于青壯年。所以,長壽時代啟動了健康時代,帶病長期生存可能未來會成為長壽時代的一個常態。因此,醫療模式也將轉向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為中心,健康也成為個體關注的第一要素和最寶貴的財富。所以,長壽時代的到來啟動了健康時代,而健康時代就會要求當今的老年人擁有足夠的財富,因為醫療模式的轉變以及我們對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關注,勢必會呼喚財富時代的到來。
我們接下來繼續看公屏上的內容。在長壽時代,因為它啟動了健康時代,同時也呼喚了財富時代,所以養老和醫療健康的籌資,其實就是我們著眼于生命全周期的規劃,也形成了旺盛的財富管理需求。所以,近期大家也能夠發現,市場上一些財富規劃師、養老規劃師,隨著這種新興形勢的變化,也逐步產生了新的市場需求和變化。
我們剛才一直在講長壽時代,到底什么叫長壽時代呢?是不是因為人活著年齡大了就叫長壽時代?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我們可以先看一下這個定義:長壽時代,它其實指的是人口增速大大減緩,同時人口年齡結構將會由金字塔狀向柱狀收斂,老齡化人口占比很高的一種社會狀態。所以,對于長壽時代而言,我們最容易評估的數據就是老齡化人口的占比。
在這里大家可能都在關注什么叫金字塔狀和柱狀。首先,在一個健康的人口年齡結構當中,我們往往把它叫做金字塔狀。金字塔頂尖的是老年人群體,中間是我們的一些中堅力量,也就是青壯年,底層是嬰幼兒、少年,這樣的人口結構。我們說這樣的結構會有很大的優勢,例如動力非常充足,精力非常充沛,勞動力也非常充足。老齡化社會之后,為什么就朝著柱狀收斂呢?首先,是老齡化金字塔頂端的這部分人群在增加,中間的部分在縮小,而底下新生兒的降低,也使金字塔底座在收斂,所以它逐步朝著柱狀的方向發展。
我們大概率都會迎來百歲人生,因為現在經濟在逐步發達,醫療水平也在逐步提升。所以,對當代人而言是幸福的,然而也是辛酸的。幸福體現在哪里呢?幸福是因為我們有更長的壽命了,只要正常保養,或者醫療條件充足,我們大概率會迎來百歲人生。那煩惱和苦惱是什么呢?煩惱和苦惱是我們活的太長了,以至于可能在失能的狀態下,還在感受生命帶給我們的體會,以至于在沒有足夠金錢的情況下,還要忍受生活帶給我們的苦難。包括可能因為沒有做好規劃,使得晚年生活不一定幸福。所以,我們說長壽是一種幸福,然而只有在生命質量能夠保證的前提下,我們才是真的幸福。但是,如果處于非健康生命狀態,既沒有錢又沒有家人照顧,在這樣的情況下,幸福可能就真的變成了遺憾或者煩惱。
對于長壽時代,它有顯著的特征。長壽時代到底有什么樣的特征呢?在這里給大家大體歸納了 5 類:第一個特征,是我們預期壽命會持續延長,這是長壽時代的第一個特征;第二個特征,是人口年齡結構呈柱狀,即由健康的年齡結構逐漸演變成柱狀結構,這是長壽時代的特征。長壽時代的這個特征,對于社會而言,有利有弊。那么,它在長壽時代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呢?我們來看一下,因為在長壽時代,人的生命都在延長,長壽時代有三大挑戰:第一個挑戰就是關于健康的挑戰。在日本,有一個名詞叫健康生命。什么叫健康生命呢?就是我們退休之后雖然活著,但是如果生病了,就不叫健康的生命。但是如果退休之后仍舊老當益壯,我們就把它稱之為健康的生命。長壽時代的第一大挑戰就是健康問題,因為我們很容易發現,雖然平均年齡在增加,但健康生命不一定在每個人身上體現,這是第一個挑戰;第二個挑戰是養老。現在的養老仍舊是一個社會難題。提到養老,我們也能知道這些年國家政策的變化。最初我們可能是養兒防老,后來可能靠國家的社保去養老,甚至是企業的公積金去養老。在這種狀態下我們能感受到什么呢?是感受到國家提供的這些養老可能能夠滿足我們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是如果要像退休前一樣高質量地生活,就比較困難了;第三個挑戰就是財富的挑戰。無論是健康話題還是養老話題,其實都需要財富來做支撐。這就是我們在長壽時代面對的三大挑戰,每一個挑戰都是致命的,都制約著我們當前的生活質量。
所以,長壽時代也是一個健康時代。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接下來看幾組數據:第一個數據,中國六十歲以上患有慢病人口的占比達到 75%。所以,我們剛才提到的健康生命這個觀點,不妨思考一下,在中國有多少人屬于健康生命呢?我們再來看一下,在 60 歲以上患有慢病人口當中,占比是 75% 之后,我們又發現,在 60 歲以上的人口當中,患兩種及以上慢病的占比又占了 48.8%,將近 50% 的狀態。我們說在一生的醫療費用當中,生前最后一個月的花費占比非常高,這個數據已經高達 80%。所以,長壽時代,帶病生存是非常常見的現象,疾病也是以非傳染性慢性病為主。到現在為止,中國人的平均健康壽命是 70 歲,雖然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了 78 歲,但健康生命只有 70 歲,低于歐美國家十年。這就是長壽時代被稱為健康時代的原因,因為得慢性病的非健康體、帶病生存的人太多了。所以,健康時代是長壽時代的一個號召,我們必須面對這樣的現實。
剛才我們也說了,因為對健康的訴求,我們必須有大量的物力財力去做支撐,所以長壽時代也是財富時代。我們來看一下中科院、社科院發布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這里面的數據展示,到 2030 年,我國養老產業的規模將達到 13 萬億元。所以,未來與養老有關的行業和領域將迎來不小的發展空間。因為老齡化人口占比太多了,如果我們不面對老齡化社會,如果不去為這部分社會人員服務,我們將失去 2/3 的市場。所以,未來與養老有關行業和領域將迎來不小的發展。尤其是視頻前的各位同學,大部分是金融從業人員,我們能感受到什么呢?在金融資產配置當中,保險是我們給客戶做的一個很大的資產配置。但是我們會發現,在做資產配置的時候,客戶要抵御一些風險,分散婚姻、家庭、債務、財務等風險,然而很小一部分是給客戶做養老資產配置和規劃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未來的轉型空間可能要朝著養老財富配置去做一定的規劃。
而且今年,很多的銀行和保險公司應該是在做這種金融轉型。你會發現,今年所謂的健康、長壽和養老這樣的話題,可能會更多一點。從總行到下面所做的一系列推廣,在這方面,我們會發現養老的話題也更多了一些。我們為什么說與養老有關的行業和領域迎來不小的發展空間呢?這就是第一個原因:因為老齡化人口占比在增加。
那我們說說老齡化的這些人群,他們主要有什么樣的支出呢?首先第一個支出就是基本生活的支出,跟在座的各位是一樣的,要有衣食住行;第二個支出,主要就是醫療成本的支出,像治療、康復護理,還包括其他的支出,如應急支出。所以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我們會發現,老年人的支出是一個非常大的支出。
好,提到了剛才所說的長壽時代、健康時代和財富時代,我們都知道它們是環環相扣的。因為養老,伴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得我們對健康更加關注,從而我們需要大量的財富來確保我們的健康得以保證,我們的晚年生活得以保障。但是我們都知道,晚年的生活是要等到退休之后才能享受的。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關于退休的概念。首先,退休這個概念是德國的總理俾斯麥首先提出來的,他在 19 世紀提出來的。當時他是怎么提出來的呢?他說他希望以向 70 歲以上的老人直接支付錢的方式,讓他們離開工作崗位,從而解決年輕一代就業的問題。這是 19 世紀提出的,當時退休的年齡是 70 歲。
其實可見,退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大家都在想,咱們中國今年提出來男士 63 歲退休,女士 58 歲退休,就覺得退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為什么會覺得退休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并且在 70 歲才提出退休呢?我們說讓一個人沒有工作,這其實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退休真的不容易。因為所謂的退休指的是什么呢?它指的是你的財力還能夠確保你現有的生活質量不被改變,你現有的生活質量跟你在工作崗位上是一樣的。大家都知道,有退休替代率這樣的一個概念,也就是說我們沒有了工作之后,如果原有的生活狀態和生活質量可以保證,那我們就可以稱之為愉快地退休了。但是如果單純只是從崗位上下來不工作了,工資也有了一定的替代率,這個時候我想告訴大家,其實這不叫退休,而是沒有了更多的收入來源,那么我們晚年生活的保障可能并不能延續。
所以其實關于退休,我們知道它是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我們一定要清楚退休之后自己要什么,而且要有能力去實現。另外,退休其實是在體力、智慧、財富有余的情況下,自在地享受人生。當然,第三點,這是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了,所以我們要重新看待自己及身邊所有的人、事、物。這就是關于退休的概念。
退休和沒有工作是兩個概念,退休其實是我們的生活進入了另一個狀態。十幾年前,美國就有一種新的職業,這個職業叫做退休教練。那這個退休教練是干什么的呢?這個退休教練主要是為 50 周歲以上、年收入在 20 萬美元及以上的企業或者企業高管提供專業的養老規劃和退休生活規劃,是這樣的一個職業。所以它其實也是當時社會共同關注的多元素混合體。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退休教練的收費情況,他一般通過電話聽取咨詢,后來,相應的面談可能收費更高。根據國際退休教練協會估計,全球共計有 4.8 萬的退休教練。大家來思考一下,退休教練是怎么產生的呢?它就是基于當前社會的變化,新的趨勢產生了新的行業,新的行業滿足了當前的社會群體需求,退休教練就是來解決這些退休人員下一階段人生的生活規劃問題。所以退休教練之父托馬斯?倫納德也曾經說過:“客戶需要的不僅僅是數據和表格,更重要的是制定生活計劃。” 我覺得這句話,大家應該不陌生,尤其是視頻前的同學們,大部分都是金融從業人員。我們在給客戶做養老規劃或者資產規劃的時候,更多的可能是給客戶做數據和表格上的規劃,最終可能通過一些工具去落地,但是實際上想一想,客戶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實客戶需要的是生活的規劃。所以對于客戶而言,理財配置、資產配置或者保險配置不是必須的,但是養老規劃是必須的。有了養老規劃,保險可能是養老規劃當中的一部分,理財配置也可能是養老規劃當中的一部分,但是養老規劃絕對不是我們做資產配置當中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會發現,未來不能服務老年人的銀行,不能稱之為一個合格的銀行。我們來看一下到底是為什么,一會也會為大家講到。關于退休這個概念,其實大家可能已經從字面上理解了:人這一輩子,可以不結婚,也可以不生養,但是不能不老。所以退休是一種必然,它不是我們要做 “是” 或 “否” 的選擇,而是必然會發生的。也就是說退休之后的生活狀態是我們可以選擇的,但是退休本身是一種必然,早晚有一天我們會面臨失去工作的那一刻,但是在失去工作的那一刻,如何保證當前的生活質量不受影響呢?所以退休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然,退休后的生活是一種選擇。我們每個人都一樣,總有一天會變老的。
這是關于退休的一個概念。我剛才講到,銀行如果無法服務老人,就無法成為現代化銀行,因為老年人未來的市場要占 2/3。我們以前也說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但事實是這樣的嗎?其實老年人在老齡化社會群體當中應該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現在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概念,叫 “非常現代化等于非常老齡化”。所以銀行、保險公司等類似的金融機構,都朝著服務老人的方向去轉型。例如,國內的七大壽險主題之一,幾乎都有了養老社區的配置,這其實也是在滿足客戶的多元化需求,也是根據當前的社會趨勢產生的新的行業或者新的規劃。
雖然我們都知道長壽時代的到來,也知道了關于退休的概念,但是在幫客戶做退休或者養老規劃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客戶往往會有很多誤區,并且他們有很多反對的觀點。我們接下來了解一下,客戶一般情況下的誤區或者反對問題有哪些。
首先我們會發現,做養老規劃或者幫客戶做資產配置規劃的時候,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總有不同的說辭。20 歲的時候,做規劃時,他們會覺得:“我剛剛邁入社會,我是這個社會的朝陽,面臨的是朝氣蓬勃的狀態,現在給我提養老是不是太早了?我還沒有享受生活呢,如果現在著急去做養老規劃,那別人會怎么看我呢?養老離我非常遠。” 所以這是面對 20 多歲的客戶群體可能會有的問題。
而 30 歲的年輕父母往往會說:“你看我現在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這么大,還有房貸車貸,每個月如果能夠不透支或者不借貸就已經不錯了,我怎么還能想著儲蓄呢?我還要多賺一點,等小孩大一些了,我再去做退休或者養老的規劃。” 我們往往會發現,這樣的人群大有人在。
40 歲的父母會說:“我現在無法存錢,小孩快要上大學了,未來可能要出國留學,或者馬上就要婚嫁了,我還要為他娶妻生子,要給他買房買車,等情況好轉了,我再來做這樣的規劃吧。”
50 歲的家長則會說:“我現在無法存錢,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變化速度也越來越快,目前我的工作也不是特別穩定,而且感覺自己體力變差了,生活已經捉襟見肘了。如果哪天咸魚翻身了,我再用儲蓄去做退休規劃。”
其實大家會發現,大家在給自己做規劃的時候,一直存在這樣的誤區。一直等到 2016 年,有了延遲退休的方案,80 后這群人總以為退休離自己很遠,但是現在看來,確實更遙遠了。為什么更遙遠了呢?因為我們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了,但是我們沒有足夠的物力、財力來滿足退休后的生活,所以退休看起來是遙遙無期的事情。
當然,包括 60 歲、70 歲之后,我們會發現,慢慢進入了黃昏期,也就是可能進入了遲暮之年。60 歲的時候,“我現在無法存錢,希望事情可以好轉,也希望可以早日退休,但是現在房貸還沒有還清,兒孫輩的要求也不一樣。” 我相信,視頻前的各位同學,你們可能會有共鳴。很多父母、家長到了 60 歲甚至 70 歲的年齡,這個時候會發現,他們掙點錢還要給子孫貼補家用,甚至一些 60 歲的老人又重新走向了工作崗位去打工,對于自己養老或者退休的規劃,還是一件遙遙無期的事情。
而 70 歲的家長,那個時候體力更加透支了,也沒有辦法存錢。那個時候,他們也會發現社保、醫保也不夠用了,已經成為孩子的負擔了。在 70 歲這部分家長當中,大部分面臨的是獨生子女這一代,因為這一代人群大部分趕上了計劃生育。所以其實一個孩子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窘境,幾乎愛莫能助,能給父母幫上忙的寥寥無幾。
從剛才不同年齡階段的這些客戶群體來看,我們大多數人本著 “只要行得通就不修正” 這樣的原則,這個原則主宰著我們的人生。所以在他們的世界當中,覺得維持現狀勝過追求未來。其實我們從這些形形色色、不同年齡群體的客戶或者人群當中,能看到我們自身的縮影。
在此之前,美國勞工局與財富雜志做了一個 40 年的研究計劃。這個計劃抽樣了 100 位 25 歲的大學畢業生,他們從事的職業,大家來想一想,大學畢業生,有著名校的光環,他們從事的職業有醫生、會計師、律師、老師,包括上班族、公務員、企業企管顧問等等,崗位非常多。美國勞工局與財富雜志社連續 40 年觀察、記錄他們的收入、支出和負債情況,得出了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呢?只有 5% 的人可以過著他們理想的退休生活。大家可能看到這個數據會有點驚訝,甚至不信。其實我一開始看到這個數據也不信,但是美國勞工局與財富雜志社做這個數據應該不是空穴來風,或者只是做個游戲,他們肯定有自己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所以大家會發現,其實想要過上理想的退休生活,是每個人都應該去追求的事情。我們別說現在手里有 500 萬或者 1000 萬,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就像我們一直聽說的七幾年湯婆婆的故事,當年的 700 塊錢能夠在當地蓋三間大瓦房,但是 20 年、30 年過去了,發現這 700 塊錢可能連一頓好的餐飲都不夠。所以我們會發現通貨膨脹可能會導致我們現有金錢的縮水。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該怎樣做呢?其實我們都知道,一直接受這樣的理念:特定的資金一定要有特定的用途,例如在我們人生當中,會存在購房、買車、子女教育金以及退休等需求。我們會發現,如果特定的資金用于特定的用途,我們的生活幾乎就不會有太多憂愁。但是我們發現,即使是這樣一個簡單的目標 —— 特定的資金用于特定的用途,大部分人也實現不了。為什么呢?因為大部分人在購買了第一套房的時候,又把錢用于購買第二套房;購買了第二套房之后,又購買了第三套房;或者在更換了第一輛汽車之后,又覺得汽車不能與時俱進了,又換了第二輛汽車。而對于子女的教育或者未來的退休,他們總是認為那是很遙遠的事情。
其實我們會發現,購房和汽車屬于我們的欲望目標,而教育金和退休屬于責任目標。所以往往在欲望目標面前,我們會 “亂花漸欲迷人眼”,而在責任目標面前,大家好像覺得那是非常遙遠的事情。所以在這樣的狀態下,還是要告訴大家,只有專款專用,有規劃才能不畏懼變老。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關于養老規劃面臨的三大挑戰。

該課程在您的購物車中

該課程在您的待付款訂單中

您已購買該課程

開通金庫網VIP會員,享更多學習優惠

持證人開通會員,學習最多可獲25學時

登錄或注冊以獲得最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