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點
三個辦法的政策解讀以及實操中,最重要的關注點是什么?
在信貸業務實踐中,最重要的關注點是如何運用三個辦法的政策指導來合規地進行業務操作,并規避風險,以實現業務的聯動和發展。
-
要點
今天的分享內容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今天的分享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會詳細解讀三個辦法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淵源;其次,會分享在新法指導下各信貸業務的實操方法。
-
要點
三個辦法出臺的歷史背景是什么?
三個辦法的出臺基于2008年世界經濟和金融危機構成的挑戰,特別是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金融行業的影響,為了提高風險管理要求和合規管理,監管部門在2009年至2010年期間出臺了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并在之后根據時代發展和實踐需求進行了調整優化。
-
要點
新舊三個辦法在形式上有哪些顯著不同?
新三個辦法相比舊版,在形式上有三個主要不同:一是名稱變化,由暫行管理辦法變為管理辦法,去掉了“暫行”二字,同時取消了指引部分;二是內容章節更加豐富詳實,數量和顆粒度都有所增加;三是使用時間上,新辦法適應了互聯網技術發展帶來的業務變化,提高了業務效率和風險管理方式。
-
要點
新舊三個辦法在內容層面有哪些顯著變化和特點?
新三個辦法在內容層面具有更強的規范性和可執行實施性,與新法律銜接更緊密,操作更明確;內容顆粒度更細,處罰尺度和方式更為具體;此外,還引領和指導了未來業務發展方向,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
要點
三個辦法所規定的貸款對象具體是什么?
固定資產貸款管理辦法和流動資金貸款管理辦法的貸款對象均為法人或非法人組織,而個人貸款管理辦法的貸款對象是自然人。其中,法人包括營利法人(如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營利法人和特殊法人等類型。
-
要點
非營利法人和特殊法人分別包含哪些組織?非法人組織是指哪些類型的組織?
非營利法人主要包括醫院、學校等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特殊法人則包括機關法人(如政府機關單位)、村委會等相關單位。非法人組織不具有法人的地位和特征,例如個人獨資企業、有限合伙企業等。
-
要點
作為貸款對象的合格合規借款主體應滿足哪些條件?
對于盈利法人,特別是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合規的借款主體,需滿足以下幾點:1) 正常存續狀態,即在相關主管部門登記且狀態正常;2) 正常經營,具備固定的經營場所、員工以及生產經營物資物料,并有正常經營記錄;3) 司法狀態正常,無不良記錄,如被執行記錄;4) 行政狀態相對正常,沒有吊銷注銷異常經營名錄、行政處罰、欠稅罰款等不良情況;5) 滿足法律法規及銀行授信政策規定的其他要求,如注冊年限、實際控制人年齡、征信信用、資產負債率等。
-
要點
個人貸款管理辦法中的貸款對象有何特點?
個人貸款管理辦法中的貸款對象是自然人,具有獨立民事行為能力,需年滿18周歲以上,具備獨立心智和判斷能力,身體健康正常,并且在行政方面無重大處罰記錄,有獨立收入來源,同時還需要滿足銀行授信政策規定的其他條件,如資產、負債率、征信、社會評價等維度的要求。
-
要點
三個辦法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三個辦法的核心內容包括:1) 擴大了流動資金貸款和固定資產貸款的對象范圍,將過去法律不完善時不能作為合規借款主體的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納入其中;2) 明確了不同類型的貸款受托支付標準,例如個人消費類貸款單筆單付超過30萬元需受托支付,經營類貸款單筆單付超過50萬元需受托支付,固定資產貸款和流動資金貸款超過1000萬元必須受托支付;3) 支持應用大數據非現場技術開展貸款調查和管理,適應技術進步帶來的變化,同時管控潛在風險,在運用技術時需遵循特定標準和方法。
-
要點
在選擇技術層面,對于數據來源和運用的要求是什么?
技術選擇方面,首先關注的是數據來源必須依法依規,通過客戶的合法授權書使用數據。其次,在數據運用上,要能夠滿足對客戶畫像和風險的判斷,尤其是大數據技術要具備識別和判斷客戶風險的能力,因為現在不再依賴現場盡調,而是通過線上數據和客戶提供的數據來分析判斷風險。
-
要點
在非現場盡調過程中,技術方面有哪些核心要求?
在非現場盡調時,必須擁有銀行自建的風控模型,并基于大數據對客群進行分析,確保有足夠的了解客戶(KYC)信息,運用自主的模型進行判斷。同時,在審查審批環節,系統需要進行自動審查審批判斷,并不斷評估和更新風控模型的有效性以適應業務發展。
-
要點
對于貸款管理,如何運用大數據及互聯網數據進行風險管理?
在貸款全生命周期中,包括貸款申請、審查審批、貸后管理和信貸三查等環節,都應運用互聯網的各種數據幫助識別、分析、判斷和決策風險。例如,通過大數據監控客戶的貸款用途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收集數據以判斷客戶潛在風險,在貸后管理中關注并監控客戶風險,確保在發現潛在風險時能及時識別和管控。
-
要點
技術如何提升貸款辦理的靈活性和便利性,以及貸款期限的要求?
技術的應用使得貸款辦理更加靈活和便利,如純線上消費信用貸款中,客戶經理的角色較為輕量化,部分業務通過線上完成獲客和初步分析判斷,線下則用于輔助決策和現場盡調。此外,針對不同類型的貸款產品,明確了不同的貸款期限要求,以防范資金期限錯配風險,確保貸款期限與貸款產品及其風險管理相適應。
-
要點
個人貸款管理辦法中關于貸款期限的規定是什么?
個人貸款管理辦法規定,個人貸款期限原則上最高為五年,特殊情況不超過十年。對于個人住房貸款等長期貸款,應按照特定的管理辦法執行。流動資金貸款期限不超過三年,固定資產貸款期限不超過十年,超過十年需報總行相關部門審批。這些規定旨在確保貸款期限與貸款產品需求和風險管理相匹配。
-
要點
如何判斷借款人的申請是其真實意思的表示?
在確認借款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時,需確保其具有獨立民事行為能力,并通過技術手段和系統識別來驗證。例如,在線上貸款場景中,要能夠判斷申請人A就是A本人,并通過視頻記錄和驗證過程,讓客戶明確表達申請借款的真實意愿。
-
要點
個人消費貸款和經營性貸款的期限有何不同?
個人消費貸款期限原則上不能超過五年,而用于生產經營的貸款期限一般不超過五年,但對經營現金流回收周期較長的情況可適當延長至十年。對于超過五年期以上的超長期限個人經營性貸款,應審慎審批,并加強盡職免責和貸后管理要求。
-
要點
銀行如何對客戶的利率和償債能力進行管理?
銀行鼓勵市場化定價,根據客戶個性化需求和風險收益匹配原則,進行差異化的定價。同時,實行合理的收入償債比例控制機制,即計算客戶的償債比(DESR),并要求貸款金額和期限的合理搭配,確保每期還款額不超過客戶的還款能力。
-
要點
貸款盡調應如何結合現場與非現場方式?
貸款盡調采取現場實地調查和非現場間接調查相結合的形式,運用現場核實、電話查問、信息咨詢以及其他數字化電子調查等多種途徑和方法。根據銀行實際情況,靈活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盡調工作,確保平穩過渡,并審慎評估非現場盡調結果。
-
要點
在第三方合作中,哪些事項可以委托第三方,哪些不可以?
特定事項如獲客、外部合作數據等可以委托第三方,但核心事項如數據、模型、服務器、風險評價邏輯等不能委托給外部第三方機構。涉及客戶隱私、數據安全及授權的核心環節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嚴禁侵權行為,并對第三方合作進行資質審核、名單制管理、主動管理和評估淘汰。
-
要點
流動資金貸款在用途管理上有哪些特點,尤其是在禁止貸款的領域有哪些?
流動資金貸款的用途管理相較于個人貸款更為具象化,受托支付的要求更高。禁止的領域包括國家禁止生產和經營的行業,例如高污染、高能耗的鋼鐵、水泥、建材過剩落后產業;不能用于固定資產投資或長期用途,即短貸長用;也不能用于金融投資如股票、期貨和金融衍生品,以及高風險領域;此外,新制度規定,貸款不得用于股東分紅,即使企業未盈利也不允許用貸款分紅,以避免債務被轉移到銀行來滿足股東利益。
-
要點
流動資金貸款在盡調方面的具體要求有哪些?
盡調方面,對于流動資金貸款,需關注借款主體本身的盈利能力和外部關系,特別是關聯企業、上下游合作情況,尤其是近兩年經濟下行背景下對借款主體的影響。要特別關注前五大上游客戶和下游客戶對其的影響。此外,還需關注經營狀況,通過現場考察了解客戶的生產經營狀況、倉儲狀況及員工情況等。對于需求與用途管理,要確保貸款不投向禁止領域,用途合理且金額適當。同時評估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和擔保情況,主要依靠經營性現金流覆蓋利息和本金,通過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資產負債率、利息保障倍數等指標來評價還款能力,并注重第二還款來源的可靠性和擔保質量。
-
要點
固定資產貸款管理辦法對當前業務有哪些指引?
固定資產貸款主要用于固定資產建設(如廠房、生產車間)、購置(如機械設備、生產線技術改造升級)和更新(如城市更新、棚戶區改造等)。管理辦法融合了項目融資的規定,體現了項目貸款與固定資產貸款場景之間的相似性和區別。固定資產貸款的盡調要求包括核查主體合規性、項目可行性調查(如出具可研報告、獲取主管部門批文、進行詳盡財務測算),確保項目具有可行性并精確匹配現金流。
-
要點
在做借款主體審查時,現金流的平衡和來源為何如此重要?
現金流的平衡和來源在借款主體審查中至關重要,因為對于需要政府撥款、財政補助或政策性銀行貸款作為還款來源的項目貸款而言,還款來源的確定性極為關鍵。由于這類項目貸款金額大、周期長,只有當項目的還款來源具有高度確定性時,才能確保貸款的安全性,并匹配相應的擔保措施。
-
要點
固定資產貸款能否做信用貸款?需滿足哪些條件?
固定資產貸款可以做信用貸款,但需非常審慎。借款主體的資信水平必須非常高,項目可行性要強,現金流來源要充裕,同時擔保也非常強。如果滿足這些條件,可以考慮使用信用貸款方式,但一般情況下,固定資產貸款更常見的是采用擔保貸款形式。
-
要點
三種貸款辦法與其他貸款制度如何適配,以及它們各自適用于哪些客群?
三種貸款辦法與其他貸款制度存在一定的適配關系。例如,個人住房貸款、個人助學貸款和農戶經營性貸款等有專門的貸款管理辦法進行專項管理,不適用流動資金貸款和個人貸款管理辦法。而互聯網貸款則受到線上消費類信用貸款額度限制(單筆不超過20萬元),且用途上對消費類和經營類貸款有不同的額度管控要求。在具體應用中,需要根據客戶需求和風險控制要求,將線上貸款與傳統貸款管理辦法進行融合。
-
要點
貸款展期的規定與金融資產風險分類管理辦法如何銜接?
在貸款展期方面,有明確的要求和標準,如一年以內貸款展期期限不得超過原貸款期限,一年以上貸款展期累計期限不得超過原貸款期限的一半。貸款展期需要客戶具備一定的條件,如還款意愿良好、經營狀況未明顯惡化、未來具備一定還款能力以及簽署相關文件或增加補充擔保措施等。貸款展期后,根據金融資產風險分類管理辦法,長期貸款應至少分類為關注類,通過觀察期后可申請調整為正常類;若惡化則可能劃入不良貸款類。短期貸款展期標準和五級分類要求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