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在线看-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看-黄视频网站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

您有待付款訂單,請盡快完成支付

    歷史搜索

首頁 實戰寶典 從“心”視角建立金融銷售中的客戶信任
播放

從“心”視角建立金融銷售中的客戶信任

價格: ¥118
學時數: 完成學習,可獲得繼續教育 1.5 學時 此課程不能申報CTP學時
AI總結 要點回顧 用戶評價
關鍵詞
  • 親和力
  • 心理學
  • 營銷
  • 感官
  • 視覺型
  • 聽覺型
  • 感覺型
  • 神經
  • 手勢
  • 銷售電板
  • 細節
  • 邏輯
  • 環境
  • 安全感
  • 溝通
  • 客戶
  • 展示
  • 聲音
  • 程序
  • 關系
全文摘要
本次對話深入探討了金融銷售中親和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理解和應用客戶的感官偏好來提升銷售效果。首先介紹了視覺型、聽覺型和感覺型三種客戶的主要感官類型,分別強調了在銷售過程中吸引這些不同類型客戶的方法,包括使用視覺材料吸引視覺型客戶、通過有節奏和條理的交流吸引聽覺型客戶、以及通過建立情感連接吸引感覺型客戶。此外,通過“同步”技巧,即模仿客戶的語言、語調、身體語言和情緒,銷售人員可以增強與客戶的親和力,迅速建立共鳴,從而提升銷售成功率??偨Y強調,成功的金融銷售不僅依賴于產品知識和服務質量,更需要銷售人員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適應客戶感官偏好的能力。
章節速覽
  • 00:12
    金融銷售中的親和力培養
    成功金融銷售的關鍵在于親和力,即讓客戶感覺與銷售人員相似,從而建立親近感。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更傾向于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盡管一開始可能會被性格迥異的人吸引,但如果三觀和處事方式不同,親近感難以持久。因此,銷售過程中,銷售人員應通過模仿客戶的行為和語言,來進入客戶的頻道,讓客戶感到雙方是一類人,從而增強親和力,促進銷售。
  • 03:47
    通過感官模仿理解并處理信息的三種模式
    人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來認識世界,這些感官信息在大腦中留下印象,影響我們如何處理外界信息。根據不同的主導感官,人們可以被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和感覺型三種類型。視覺型的人通過視覺信息處理和記憶,聽覺型的人通過聲音和語言,而感覺型的人則通過身體感受和情緒記憶。了解這些差異有助于更有效地溝通和學習,例如在金融考試復習時,通過視覺重現和手寫加深記憶效果。
  • 08:21
    識別和引導視覺型客戶的方法
    對話中詳細介紹了如何識別視覺型客戶的特征,包括他們的手勢、呼吸方式、用詞習慣等。視覺型客戶通常手勢高、呼吸淺、喜歡使用視覺相關的詞匯,并對色彩明亮、線條感強的事物有偏好。為了有效溝通,應對這類客戶時應開門見山,簡明扼要地說明目標和重點,避免冗長乏味的介紹。
  • 13:36
    視覺型與聽覺型客戶的溝通策略
    為了有效溝通,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客戶采取相應的策略。對于視覺型客戶,環境的整潔美觀、使用彩色且塑封的銷售電板能有效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為這類客戶主要通過視覺接收信息。而聽覺型客戶則通過聽覺吸收信息,他們通常在聽講時會托腮,看似心不在焉,實則在認真聆聽。與這類客戶溝通時,需注意提高音調、邏輯清晰,避免噪音干擾,創造安靜的環境,如在咖啡館見面,以滿足他們對細節和程序的重視。
  • 17:33
    如何有效溝通:理解聽覺型客戶的需求
    一個理財經理咨詢關于如何處理一位反復離開又回來的客戶的問題。通過溝通發現,這位客戶屬于典型的聽覺型,非常注重細節、邏輯和程序。對于這類客戶,需要做到事無巨細的溝通,即使是很小的變化或細節也要及時通知,同時保持溝通的邏輯性和條理性,避免隨意更改既定程序,以給予客戶安全感和舒適感。聽覺型客戶常會使用與聽、說相關的詞匯,對環境聲音敏感,并傾向于進行深入的對話。因此,與這類客戶溝通時,需特別注意細節、程序和邏輯。
  • 20:27
    針對感覺型客戶的溝通策略與觀察要點
    感覺型的客戶通常習慣用腹部呼吸,頭部低垂,目光朝下,手勢多在腰部以下,且聲音低沉、慢。他們重視人際關系和情感,對精神層面的東西更在乎,不那么在乎物品的精美程度,而是注重溝通的感覺和意義。在與感覺型客戶溝通時,應避免過早切入主題,而是先建立良好的氛圍,逐步讓客戶感到舒適。對于不確定客戶類型的營銷策略,建議先吸引視覺型客戶的注意力,再以有邏輯的語言吸引聽覺型客戶,最后營造良好的感覺吸引感覺型客戶。
  • 23:55
    營銷溝通中的感官頻道錯位與誤區
    在營銷溝通中,客戶經理與客戶如果不在同一感官頻道上,容易產生溝通障礙。例如,視覺型客戶經理與聽覺型客戶交流時,客戶可能表示聽不懂;聽覺型客戶經理與感覺型客戶溝通時,客戶可能會感到信息復雜而暈眩。此外,視覺型客戶追求效率,而感覺型客戶經理傾向于慢慢建立關系,這種差異也會導致溝通不暢。理解并調整到客戶的感官頻道是提升溝通效果的關鍵。
  • 26:04
    如何有效溝通:理解聽覺型客戶的需求
    一個理財經理咨詢關于如何處理一位反復離開又回來的客戶的問題。通過溝通發現,這位客戶屬于典型的聽覺型,非常注重細節、邏輯和程序。對于這類客戶,需要做到事無巨細的溝通,即使是很小的變化或細節也要及時通知,同時保持溝通的邏輯性和條理性,避免隨意更改既定程序,以給予客戶安全感和舒適感。聽覺型客戶常表達出對環境聲音的敏感性和對詳細信息的需求。因此,與這類客戶溝通時,需特別注意細節、程序和邏輯。
  • 32:37
    通過同步建立客戶親和力的心理學技巧
    對話介紹了通過同步建立客戶親和力的心理學技巧,特別是通過模仿客戶的語音語調、速度、情緒感受等方面,使客戶感到與服務人員具有共鳴和相似性。舉例說明了在不同情境下,如安靜場合或歡快氛圍中,保持一致的語調和語速對于避免突兀感和建立良好溝通的重要性。同時指出,即使希望引導客戶改變語速,也應先與客戶同步,再逐漸調整,以促進客戶跟隨變化。
  • 37:39
    客戶溝通中的言語和身體同步技巧
    在與客戶的溝通中,重要的是理解和適應客戶的語言習慣,包括專業術語、口頭禪和流行語的使用。為了建立良好的溝通,應盡量使用客戶熟悉的詞匯,即使這些詞匯在某些場合可能不被廣泛接受。此外,銷售人員應注意到客戶的感官偏好,如視覺、聽覺或感覺型的用詞,并相應地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身體語言的同步,如眼神、手勢和頭部傾斜等,也是有效溝通的關鍵。通過這些技巧,可以增強與客戶之間的聯系和理解,提升溝通效果。
  • 41:36
    理財顧問如何通過身體語言與客戶同步
    在理財咨詢中,客戶常因防備心理表現出特定的身體語言,如交叉手臂或翹腿。理財顧問若過于急切推銷產品,采用前傾姿勢,可能會加劇客戶的防備感,導致溝通效果不佳。建議顧問應觀察并適當模仿客戶的放松姿態,如身體后傾,以營造安全舒適的交流環境。此外,通過輕微調整自己的姿勢,如手部位置和頭部傾斜,以呼應客戶的狀態,可以促進雙方的溝通和理解,但需避免過度模仿導致客戶不適。
  • 45:53
    理財客戶情緒與價值觀同步的重要性與實踐
    對話強調了在理財服務中理解和同步客戶的情緒與價值觀的重要性。通過分析不同客戶對投資虧損的反應,說明了客戶的情緒和態度其實是其內在價值觀和信念的映射。教導理財經理如何通過認同、理解、尊重、接受和喜歡五個層次與客戶的情緒和價值觀進行同步,從而建立信任和深層次的客戶關系。同時,指出理財經理應克服非黑即白的思維限制,學會在多個層次上理解和接受客戶的不同觀點,以此提高服務質量并促進客戶關系的快速發展。
思維導圖
原文
所以第二個部分,我們來分享的就是:成功的金融銷售需要親和力。所以剛才我講到說,我們怎么樣讓客戶感覺好,怎么樣讓客戶喜歡你。但是很多同事可能不知道,說:“我怎么樣能夠讓別人喜歡我,這個事好像聽起來,嗯,有點難。我是不是討好客戶就好了,我是不是對客戶好一點,我多送東西給他就好了?” 其實并不是這樣。心理學家有研究表明,在心理學界,我們發現有一種東西,可以讓別人很快地喜歡上你,這個東西就叫親和力。親和力,大家聽起來好像,趙老師,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個東西。那其實親和力,我們是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定義的。什么叫做親和力?我們在心理學的實驗里面發現,人們會更傾向于喜歡那些和自己類似的人。所以其實親和力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就是你要讓客戶覺得你們是一樣的,你們是一類人。我這樣講,可能有些同事不是很相信,他說:“趙老師你看,我每一次,當年年輕的時候,談戀愛的時候,我總是會被那些熱情洋溢的,可能跟我個性有點不一樣的,好像他們身上有我一些沒有的特質的人所吸引。那你為什么會說,我會被相似的人吸引?我會喜歡這種相似的人?!?其實大家可以去仔細想想看,也許一開始,你會被那種跟你不太一樣的、身上有一些特殊特質的人吸引。但是如果你跟這個人接觸之后,你發現你們的三觀、你們的處事方式、你們看待事情的視角是完全不同的,你還會跟這個人覺得很親近嗎?其實我們有很多經驗告訴我們,哪怕你一時被他吸引,當這個人從他的三觀,從他看問題的角度,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你們是徹底不同的話,那么這種親近的感覺,這種覺得我們非常親密的感覺,其實它也會消失得非???。只有親和力,我們是一致的這種感覺,才會讓一段關系和一種情感可以長久地持續下去。所以同事們,我們在做營銷的時候也一樣,你要讓客戶覺得你是理解他的,你跟他是一類人,那他才會對你感覺好。這是有心理學實驗去例證的。
那我們怎么樣能夠讓客戶覺得我們跟他是一樣的?可能很多同事說:“趙老師,我就是一個,比如說我就是一個很外向的,我是一個 e 人,是吧。那但是我的客戶,他就是很內向,他話也不多,我怎么樣能夠讓他覺得我們是一類人?我就是不同,如此的不同。” 沒有關系,其實我們有一些技巧是可以去做到的。我們要進入別人的頻道,其實通過模仿,通過去抓一些關鍵的身體語言就可以。我們這里面講了一句話:行為反映內在的模式,所以你只要觀察并且臨摹對方的行為,你就可以進入別人的思考模式。所以在心理學里面我們發現,當我不知道對方的內在的時候,有的時候通過模仿對方的一些行為、語言,我們其實也可以部分地去捕捉到這個人的內心所想。所以大家帶著這一個想法,我們進入到后面的一個學習。
好,那首先,為什么我們通過模仿對方的行為、外在,我們就可以理解他的行為?這個其實是跟我們的大腦相關的。我們人認識世界,是通過我們的視覺、通過我們的聽覺、通過我們的觸覺,還有我們的味覺、嗅覺。所以我們是通過我們的感官,然后去了解整個世界的。那這些感官進入到我們的大腦之后,它也會以相應的信息留在我們的大腦中。當我們以后再去遇到外在的一些事情、一些信息的時候,我們就會調動大腦中的這些感官的信息來處理。那我舉個例子,嗯,所以大家去想一想,我們現在來拼寫一個英文單詞,這個英文單詞叫做 “Merry Christmas”(圣誕節快樂)。大家想想看,如果我要你現在拼寫這個單詞,你會怎樣來拼寫?我們會有三種人:第一類人,他在拼寫這個英文單詞的時候,他的腦海中會浮現出畫面,他會看到這個英文單詞就在他的腦海中,所以他會照著腦海中的畫面把每個單詞寫下來。還有一些人,可能他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圣誕節的那種馴鹿、圣誕老人的那些場景,花環等等,這些場景畫面會在他的腦海中。那么第二種人,他不是通過這種畫面感來寫這個單詞的,他在拼寫時,是在聽這個音,比如說 “Merry Christmas”,那這個發音是怎樣的,他通過發音去拼寫單詞,有一類人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那么還有一類人,像趙老師就是這種人,我腦海中沒有畫面,然后我也不會聽那個發音,我必須要靠手去寫,當我手寫的時候,那個感覺會自然而然地流動出來,我就會把那個單詞寫下來。其實這個就代表著,我們去吸收外界信息、學習的三種不同的模式。那如果你能看到這個單詞的這些同事,說明你的視覺是非常強的;那你能聽到發音的這些同事,你的聽覺能力是很強的;那像趙老師這樣,我必須要靠手的感覺去寫的,那你的感覺的這個系統是很強的。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優勢感官,就是我習慣用這個感官去處理信息。以此,我們就可以把人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就是視覺型的人,這種人處理信息就像我剛才講的,他更擅長用眼睛看到的去處理,更擅長調動他的視覺神經;那么第二種人,就是聽覺型的,他更擅長用聽力的部分去處理信息;那第三種人就是趙老師這種人,感覺型的,我更擅長去體會感受,我更擅長去捕捉情緒。
那這三種人,其實我們在看客戶的時候,是非常容易分辨出來的。你只要看他的行為,聽他說話的聲音等等,你就可以看出來。那么對待這三種人,我們去營銷的模式,我們去講話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所以,第一個步驟就是我們需要去判別客戶是哪種類型的人。在這里做一個小小的提示,在生活中,視覺型的人占比是最高的,他大概占到我們人群的 70% 左右。所以大部分時候,可能我們都需要用視覺去溝通。而且,其實視覺是可以幫助我們在很多的記憶、背誦的這種場景,它是非常有用的,視覺是最快的,它是學習信息最快的;那感覺是最慢的,但是感覺有優勢,感覺的優勢就是它一旦記住,不容易忘記,視覺就是它來的快,但是如果你不加以鞏固,它可能會忘得也快。所以我知道,我們做金融的人學習很多,考試很多。在這里插一句,如果大家日常想要去考一些試的時候,你覺得我總是記不住,你用這樣的方式,你可以試著看一頁書的時候,然后閉上眼睛,在腦海中重現這個書的樣子,上面的文字寫在哪里,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你的背誦變得非常快。但是如果,你不是一個突擊的考試,你希望這個東西,牢牢地印在你的心海里,牢牢地記住它,那有可能你就需要借助一些手寫的這種方式,去記憶那個感覺,調動情緒,它才能夠記得更深刻。
好,所以接下來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不同客戶的類型要如何去識別,然后我們如何去引導這樣的客戶。那么視覺型的客戶,其實大家可以去理解,我們視覺的這個神經在哪里,我們視覺的神經,其實是在我們的脖頸這里,這個地方叫做枕葉。所以我們看一些武俠小說的時候,它就會講說,我,比如說這個高手,想要去突破一個地方的時候,他就會在守門人的后頸之處狠狠的這樣斬上一刀。那當你去斬這一刀的時候,你會有什么反應?大家可能會有感覺眼冒金星,是不是?那這就是我們的視神經被短暫地切了一下,所以他會眼冒金星,會眼前一黑,就會暈過去,是吧?那所以,我們的這個連接我們的視神經的時候,其實是靠我們的眼球去連接我們的眼,我們的眼球和我們的這個神經,大腦的運作其實是有關系的。所以一會我還會跟大家講說,我們看眼球其實也能分辨很多信息。那所以當我們的這個視神經要去連接的時候,其實它的眼珠的方向是相反的,它是要向上的。那所以這樣的話,我們整個在調動視神經的時候,像趙老師現在在調動視神經,所以大家可以觀察到,我的手會不自覺地往上放,這個就是你控制不了的,它就是你的身體機能決定的。所以你去看這種視覺型的人,他的手勢通常都很高。但是我日常講課,可能我更喜歡把手放在下面一點,那這就是感覺型的人,他的手勢會偏低一點。所以我們其實去看手勢,就可以分辨這個人的類型。一個手勢非常高的人,然后他的呼吸也比較淺,他會聚焦在胸的上半部,這種人通常是一個用視覺比較多的人。而且這種人,手上動作是比較多的。因為視神經的人往上看的時候,通常他是會比較樂觀的,是比較樂觀的,他能看到很遠的地方,看到未來美好的景象,所以他們很活躍,然后思維很快,行動非常敏捷,說話的聲音也會比較大,比較響亮。然后這種人,因為他能看到很遠的地方,他的目標感會很強。那因此,你在跟他講話的時候,千萬不要啰嗦,他受不了啰嗦,他需要你開門見山,直截了當的告訴他你的目的是什么,他不喜歡你冗長的講話。那因為他的視覺很強,所以他很討厭那種乏味的、冗余的東西,他喜歡那種很多變化、色彩明亮、線條感比較強,然后非常美麗的人或者事。所以大家可以去思考一下,你們可以判斷一下,自己是不是視覺型的人。比如說有些女同事,你去買首飾的時候,你非常喜歡布靈布靈的,亮閃閃的,只要你看到這種閃亮的東西、漂亮的東西,你就會忍不?。骸昂孟矚g,我一定要買它?!?那你就很有可能是個視覺型的人。但是你像趙老師是感覺型的人,我就不會如此哈,我對布靈布靈的東西,一點感覺都沒有。所以這個其實就是我們的感覺系統所帶給我們人不一樣的感覺。
好,所以當你看到一個客戶,他是視覺型的人,那還可以從哪里判斷?從他說的話。當我們去講一些語言的時候,你用哪一個感官比較多,你的語言里面就會帶出這種感官的用詞。比如說視覺型的客戶,他會用很多和視覺相關的詞,比如說:“你有沒有資料讓我看一下。” 那他會用 “看”。他說:“這個方案看起來還不錯?!?那如果是感覺型的人會怎么講?他會說:“,這個方案感覺還可以。” 他會用 “感覺”。但是用視覺的人,他就會說 “這個方案看起來還不錯”。聽覺的人會怎么說?他會說 “這個方案聽起來還不錯”。所以這個就是非常奇妙的,人在用詞方面就會體現自己的感官。他說:“我無法想象,我萬一得了阿茲海默癥?!?他說 “想象”,其實他也是一個畫面,所以這種詞匯里面帶著畫面感的,通常就是一個視覺型的人。他說:“這個沙龍讓我很清晰養老保險的觀點。”“觀點” 這個詞里面就有視覺的詞,“觀” 就是一個看的意思,所以它是一個視覺的詞。“清晰”,它也是一個視覺的詞。所以這整個句子看起來是很隱晦的,但是這是一個視覺型的人才會講的話。那么他說:“這兒的布置真的很讓人賞心悅目。” 那這個也是一個視覺型的人。所以大家可以想想看,如果是感覺型的人會怎么說?,他會說:“,這個地方感覺好溫馨。” 他不會說 “這個布置讓看起來賞心悅目”。所以大家其實通過客戶日常跟你講話的方式,你就大概能夠知道這個客戶,他是一個擅長什么樣感官的人。
好,那這個是視覺型的人。所以我們對待視覺型的客戶,你要怎么去對待他?第一個就是你說話要把目標放在前面。所以如果這個客戶是視覺型的,你上來一定要告訴他說:“今天我們要干幾件事情,那么這幾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然后,你要簡明扼要地把重點給他講出來,這是第一個。那么第二個,就是他們很厭倦這種無聊的環境、凌亂的環境,所以你的理財室、你的辦公室一定要收拾得很漂亮。所以大家一定要至少要干凈整潔,那如果你可以去擺一些花,去做一些裝飾,讓他感覺舒適,讓他感覺溫馨,那這個可能對他們來說會更好一點。所以你需要一個看起來漂亮的這樣的一個環境去跟他們談。那么第三個就是,不要妄圖只靠語言說服他們,因為他們聽力去接收信息是很少的,他需要用視覺看到。所以這個就是,我在一線去跟很多同事上課的時候,我反復強調,我說大家一定要準備銷售墊板,而且它最好是彩色的,它最好還是塑封封得很好的,然后放在一個精美的夾子里面,你可以打開的。那么為什么我在一線的時候,會反復強調這件事情?其實就是因為大部分的客戶,他是視覺型的,他們就是需要這樣視覺的東西去刺激他們。所以同事們,這個東西,一定要去準備起來,這個就是適合視覺型客戶的營銷的模式。
好,我們來看聽覺型。那么聽覺型的人,他的呼吸比較平穩。所以聽覺型的人,其實趙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一眼就能看出來,為什么一眼就能看出來?因為聽覺型的人在聽我的課的時候,他們經常會這樣,托腮。就是我們有的時候,聽覺型的人會很容易被人誤解。就他可能在上課,或者是聽別人講話的時候,他就會這樣拖著他的下巴,然后好像看起來是有點心不在焉,目光也沒有看著你,目光看向遠方,對吧?所以很多人會覺得:“,他是不是不夠認真,他是不是沒有在聽我說話?” 其實這個是我們誤會了聽覺型的人。當他這樣托腮的時候,其實他在很認真地聽,只是他的眼神不在你的身上,但沒有關系,他的聽覺是最強的,所以他喜歡用聽力來吸收信息。所以在趙老師的課堂上,如果我看到一個同事托著腮,然后目光飄向了遠方,我完全不會覺得他走神了,他有可能正在用力地聽我講課。所以這個是聽覺型的人。那我們如果在網點跟客戶在談話的時候,你發現:“,他把這個手托起來了?!?說明這個客戶是一個聽覺型的人。那這些人,他很喜歡表達,他甚至會讓視覺型的人覺得他太啰嗦了。所以同事們,如果你有一些客戶,讓你覺得他無比的啰嗦,而你又是一個視覺型的人,那么有可能這個客戶就是一個聽覺型的人。而且,聽覺型的人是非常非常在意細節的,也是非常在意音色的。因此,我們給聽覺型的人講話和打電話的時候,拜托各位,千萬要把音調調得高一點。如果你的嗓子有點不舒服,吃顆喉糖,就是你的聲音一定要好聽,你的聲音不好聽的話,對方可能會掛電話比較快。所以,這個是聽覺型的人很有意思的一點。
而且,他們非常喜歡事物有節奏。那么這就要求你在跟他講話的時候,邏輯一定要強。如果你的邏輯不夠強,聽覺型的人會受不了。因此,不管是對客戶還是對領導,如果你發現他是一個聽覺型的人,你就一定要講 1、2、3、4,第一是什么,第二是什么,第三是什么,第四是什么,讓他覺得你很有邏輯才行。而且他們很怕吵,所以如果你的網點人山人海,非常嘈雜,這個聽覺型的客戶是不會久呆的,他會很快走掉。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需要一個隱蔽的環境。因此,如果你的客戶,特別是大客戶,他是一個聽覺型的,而你的工作環境又是很嘈雜的,那我就會建議大家,不妨約在咖啡館和他見面,給他一個安靜的環境,這樣會比較好,因為他難以忍受噪音。他非常注重按部就班,很注重程序和步驟。
講到這個,我就會想起有一個案例。去年有一位我的學員咨詢我,他有一個客戶。他說這個客戶他搞不清楚為什么,他第一次跟這個客戶接觸的時候,客戶看起來也是挺喜歡他的,但是后面他也不知道是因為什么原因,這個客戶就拋棄他了,然后就去找了另外一家機構的一個客戶經理服務他。服務了一陣子之后,這個客戶又回來找他。就是這個客戶,永遠找不到他心儀的那一個理財經理。然后我就跟他溝通了一下,后來我就發現,這個客戶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聽覺型的人。所以我就問這個客戶經理:“這個客戶是不是很強調細節?” 他說:“對,這個客戶很強調細節?!?我說:“這個客戶是不是,比如說,你去跟他介紹些產品或怎么樣,他可能會問很多很細節的東西,還會管你要材料,他有可能會把這個材料帶回去,仔細研讀?” 他說:“對,這個客戶是這樣的?!?這個客戶,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聽力型的客戶,就是說可能一般人不會做到他這樣。所以你在跟他溝通的過程中,比如說,只要你信息告訴他的不夠及時,一些變動通知他不夠及時,然后一些小的細節你沒有告訴他,他都會感覺很不好。所以對于聽覺型的客戶也好,領導也好,身邊的人也好,其實最簡單的一個方式,就是事無巨細。你只要有一些變化,有一些小的細節,都馬上去響應他,告訴他,那他就會感覺很有安全感,感覺會很好。所以我當時給這個理財經理建議,就是說:“我說之后你所有的一些小的事情,你千萬別自己覺得說‘這個事不重要,我就不通知客戶了’。所有的小事,哪怕小到去 APP 上搶一個 1 分錢的紅包,我說你都要告訴他。雖然他也許不一定會去搶,但是這個過程,會讓這種客戶感覺非常舒服、很安心?!?那么第二個就是,一定要講話有邏輯和條理。他們很在意邏輯條理和程序的事情,如果你告訴他是按這個程序去做事,后面千萬不要輕易去更改,那這種更改會給他很不安全的感覺。所以這是對待聽覺型的客戶,我們要特別注意的。
所以他們經常會說的一些句子是這樣的:“你再跟我說說,那個客戶老年之后的狀況。” 他會跟你講用 “說”,然后會用 “聽” 這樣的一些詞語在里面。所以,經常使用 “說” 這個字眼的客戶,就是一個聽覺型的客戶。他說:“我想聽聽這個計劃的細節,這個計劃聽起來還不錯,好,找機會我們再仔細談一談。然后這里太吵了,你換個地方跟我說明吧。” 所以,當客戶表達出對于環境聲音的一些敏感,表達出想要多說些話的時候,這個客戶就是非常典型的聽覺型的客戶。所以再次強調一遍,對于聽覺型的客戶,要注意細節,要注意程序,要注意邏輯。
好,那最后就是感覺型的客戶。感覺型的客戶,他習慣用腹部去呼吸,所以他的頭經常是低著的。所以大家可以去觀察,有一些人走路,他的眼光是朝上的,他可能根本看不見地上的那個井蓋,然后就掉進去,是吧?但是有一些人走路他卻永遠朝下。那這些人的手勢也是在比較下端的位置,所以他們的手勢可能經常就是在腰部以下。然后他會長時間靜坐,這個也確實,我就是這樣的人,平時可以去靜坐很久,可以長時間的靜坐。然后聲音也是比較低沉和慢的,讓人感覺是在深思熟慮。他經常會不自覺地彈出感受、經驗這樣的詞。其實我自己就會有這種感覺哈,我經常在講這段課的時候,講到視覺和聽覺的時候,會帶出感覺這樣的詞語來,就是沒有辦法控制,這個就是寫在你的大腦里面的模式。所以他很容易分辨。這種人,他比較慢熱,所以他很在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感受、情感。他不是很在乎你的這個東西做得有多精美,但是他很在乎我們之間溝通的感覺好不好,他會很在乎這個東西對他有什么意義,他會很在乎那種,有的時候我們說精神層面的那些東西。所以這種人就是感覺型的人。
好,所以他會經常說:“我覺得這個計劃還不錯,你每次都專程來找我令我很感動?!?他會表達情感?!斑@次培訓讓我掌握很多技巧”,“掌握”,所有跟行動、肢體相關的詞,都是感覺型的詞。還比如說:“你辦事我很放心”,“放心”“辦事” 也是一個行動,所以這種跟行動相關、動作相關、心相關的,都是感覺型的詞?!八毿臏厝帷?,那也是感覺型的詞?!斑@個養老的話題讓我覺得好沉重哦”,“沉重” 是一種感受,所以這個也是感覺型的人會用的詞。
那所以對于感覺型的客戶,他可能不需要那么漂亮的展示,他可能也不需要你講得多么有邏輯和條理。他需要什么?他需要你們兩個人之間的感覺很好,所以他需要慢慢啟動,需要你們之間有一個非常好的氛圍,然后再去談才可以。因此對于感覺型的客戶,不能太著急切入主題,可以慢慢的來。
所以我其實自己總結了一個我覺得適用于所有客戶的、一套完美的營銷方法。就是第一個,當這個客戶來了以后,你要先拿出漂亮的銷售墊板給客戶展示,因為視覺型的人最容易走神,所以一定要一開始就抓住他。第二個,你要用非常有邏輯的語言去講述你的邏輯,那這個可以讓聽覺型的人不容易走神。然后第三個,你在過程中,再慢慢給感覺型的人營造這種良好的感覺,那么他們可以慢慢進入,因為感覺型比較慢熱,他不會走得那么快,但是視覺型的人會很快一開始就跑掉。所以在你不確定客戶是什么類型的時候,一定要先把視覺抓住,再來抓聽覺,最后顧及感覺,這個順序才是比較合理的順序。
好,那如果我們在營銷的時候,你跟客戶的溝通不在一個頻道上,客戶會覺得跟你雖然好像我們也沒有說什么實際性的內容,也沒有吵架,但是就是有一種雞同鴨講的感覺,就是感覺有點小小的不舒服。那這就是因為我們在用不同的感官,大家不在一個頻道上。比如說客戶經理說:“這個方案你看怎么樣?” 然后客戶回你說:“哎,說實話我沒怎么聽懂。” 那這就是我們很常見的在一線會出現的對話。那視覺型的客戶經理和聽覺型的客戶,如果客戶說 “我再想想”,那也明顯是一個感覺型的客戶。
好,那如果客戶經理問說:“這個方案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這是一個非常聽覺的表達,然后客戶說:“哎,我覺得好復雜,我感覺有點暈?!?這個客戶是一個感覺型的人,他需要慢慢代入,可能你走得有點快了。所以,這就是我們跟客戶不在一個頻道上,我們會聽到的一些句子,其實是很容易發現的,對吧?
那還有一些我們和客戶之間互動的誤區。比如說,視覺型的客戶經理和聽覺型的客戶,你說:“哎,這個資料發給你看看。” 客戶說:“你直接講給我聽。” 哈哈,所以這個就是不一樣的。那如果是聽覺型的客戶經理和感覺型的客戶,他說:“這是目前口碑最好的產品?!薄翱诒?這個詞,就是一個非常聽覺的表達。然后感覺型客戶告訴你說:“哎,我沒有感覺好?!?當感覺型的客戶說 “沒有感覺” 的時候就有點糟糕了,是吧?那感覺型的客戶經理會說 “快點吧”,和視覺型的客戶。那么感覺型的客戶經理,因為他比較慢、比較慢熱,所以他可能還在找我們兩個人之間那個好的感覺,“你喝不喝茶?是吧,你最近過得怎么樣?你現在還好嗎?” 對吧,還在聊這個。然后視覺型的這個客戶著急得不行,“趕快說,找我有什么事?” 我們有的時候打電話,也會遇到這種狀況,你在那扯了半天,客戶直接問你說:“快說吧,你到底有啥事?” 那這個就是感覺型的你太慢熱了,所以視覺型的客戶等不及了。那這就是我們跟客戶之間產生的一些誤區。
好,所以我們再總結一下。那么和慣用視覺的客戶配合,我們要注意說話簡明扼要,多用一些手勢,讓他看到,多用一些圖畫、圖表、顏色。然后要問他說:“你有什么看法,看看有什么遺漏的?” 跟這種聽覺的客戶,要用心聆聽,愿意聽他講話,因為他說話其實會有點啰嗦的。然后用不同的語氣和語調,不要讓你的聲音一成不變,要在聲音里面產生一些變化。可以問他說:“這個是怎么講的?,那個是怎么說的?” 都用這樣的一些詞匯。可以問他還有什么要補充的,還有什么可以談的,類似這種。那與感覺型的客戶配合,就是多問問他的感受,“你到這里你覺得怎么樣?到這里你覺得還好嗎?” 可以這樣去問他。然后讓他實際去接觸一些跟這個產品相關的一些人或者事。比如說,我們經常會有一些營銷技巧里面講到,說你要把那個單子拿過來給他。所以對于感覺型的客戶,可能對于我來說,我會給他跟他自己本身結合起來,我會給他畫一些他實際的生涯圖,去幫他實際地去想象他處在那個過程里面,他的感受是什么,那樣會比較容易成交。那么討論事情的時候去問他說:“你覺得會怎么樣?感覺會順利嗎?” 就是類似這樣的一些問句。
好,那這就是對于三種不同感官類型的客戶,我們可以用的一些技巧。
好,那但是我要提醒各位的是,并不是說客戶擅長用這個感官,他就一定會用這個感官。大部分人的狀況是,這三種感官我們都在用,而且你會在不同的場合里面,可能會更加多地用某一個感官。所以有可能,比如說,你是一個視覺和聽覺都很強的人,有可能你在工作的時候,你會調動視覺比較多。但是在你放松的時候,有可能你就會用你的聽覺比較多。所以這個,其實我們不要靠一個類型去定義客戶,我們需要去觀察的是,在這個當下,在這個場合里面,客戶用的是什么樣的感官,你就用什么樣的感官去配合他。
那有的同事可能說:“趙老師,我還不是很熟練,我還不是很熟悉,我怎么樣能夠去快速地捕捉到客戶用什么感官?” 這里教大家另外一個小方法,叫做 “觀眼知心”。就是我們看眼球轉動的方向,就可以知道客戶現在在用的是什么感官。剛才我跟各位講,我們的視神經大概是分布在我們的頸后,這里叫枕葉。那我們的聽覺的神經,它是在我們的兩側,這個叫顳葉。然后我們的感覺神經,其實是在我們的頭頂,叫做頂葉。當我們的大腦去調動這些信息的時候,眼珠會跟著我們的信息調動去轉動。所以我們在調動視神經的時候,眼珠會向上;我們在調動聽力的時候,眼珠就會在中間兩邊兩側這樣走;我們在調動感覺的時候,眼珠會向下,因為它要連接我們的頂葉。所以這個就是眼珠的方向,就代表著這個人正在調動的感官,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客戶眼珠的方向來判斷。
那么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我們的大腦其實左右半區是分擔不同的功能的。所以大家就看著趙老師的臉,那你就可以去判斷一下,你的這一個客戶的眼珠在什么方向。那如果你看著我的臉,就是從你的角度看的右邊,你的右邊其實就是創造區,你看到的左邊它就是一個記憶區,這個就是跟我的整個臉是完全對照的。所以你看到創造區的話,就是客戶的眼珠,他在往這邊轉的話,不管是向上、中間還是下面(涉及觸覺時),那么其實這個客戶這個時候,說明他在對這個信息做一些加工。當這個客戶對一些信息做加工的話,要么就是他在想象未來,要么就是他在說謊。所以如果你在問他過去的事情,客戶的眼珠在朝這邊轉,那你就可以判斷客戶沒有講真話。但是如果你在跟他討論未來的時候,客戶眼珠往這邊轉,那說明客戶真的被你帶入了那個場景。同樣的,如果你在這邊(記憶區方向),那我們就可以看到說這個客戶往這邊上面去看的時候,說明他腦海中想到了過往的畫面;他如果是在中部去轉,說明他聽到了一些過往的聲音;那么如果他在往這個左下去看的話,說明客戶有一些自言自語,他內在有一些自言自語,就是說這個客戶在內在對話。
所以,這個其實我們通過看眼珠,就能判斷客戶的感官類型 。我們常說,當看到一個人眼珠滴溜滴溜轉的時候,這個人很有可能在說謊,原因就在于,當他的眼珠滴溜溜轉時,很可能是先從過去調動一個記憶,然后把它放到未來去創造,疊加一些內容去編造,所以他的眼珠就會左右來回轉。因此,當你看到一個人的眼珠在左右來回轉的時候,有可能他真的在做一些創造,所以有可能他在說謊,也有可能他在想象一些美好的未來,這也是我們可以去判斷的。
這里也要提醒一下,世界上還有 30% 的人是反過來的,即他的創造區可能在另一邊,他的記憶區跟大家相反。所以,如果你想判斷這個客戶是不是屬于這種情況,你可以在一開始的時候,問他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比如說 “今天怎么過來的” 。當他去回憶的時候,這個應該不會騙你,所以當他回憶的時候,你就能看到他的記憶區在哪邊,那么另外一邊就會是創造區。
所以,很多同事覺得自己不會察言觀色,其實通過觀察客戶的眼珠,包括我前面講到的他的手勢、他的語言等等去判別,漸漸地你會發現,自己會成為一個非常敏銳的人。這是我自己的親身經驗,我通過學習這部分內容,從一個不會察言觀色的人,變成了一個很擅長觀察別人的人,大家也可以去練練看。
好,經歷了前面所有這些之后,在對話中還有一些方法,可以快速讓客戶覺得我跟他是一類人,甚至不需要知道這個客戶是什么類型,我仍然可以讓客戶有這樣的感覺。這種方法叫做 “同步”,這也是一種心理學技術。心理學技術里面的同步,就是說當客戶的語言、肢體動作、情緒感受等各個方面,我跟他保持一致。當我觀察到他有這樣的反應,我跟他保持一致的時候,就如同我們在路上逛街走路,如果我跟這個人感覺比較好,對他比較親近,慢慢你就會發現,你們走路的步伐都是一樣的,我們會不自覺地同步。如果這個時候有人走快或者走慢,你都會覺得有點不舒服。同步就是按照這個意思來的。所以在親和力建立的過程中,在讓客戶感覺比較好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你不需要去判斷這個客戶是什么類型的人,只要配合他現在的表現,依然可以做到讓這個客戶對你感覺很不錯。
第一種同步,是語音、語調和速度的同步 。比如說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說話的語氣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注意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一個非常安靜和肅穆的場合,忽然有一個人歡天喜地、大聲喧嘩,是不是會覺得跟這個場合格格不入?又或者說,大家都在積極、歡快地暢想未來,都非常有熱情,在那邊歡聲笑語,這個時候,忽然有一個人發言,用非常低沉的聲音、非常老套的腔調來進行一些分享,說一些非常低沉悲觀的話,你會不會覺得這個人很掃興,一下子破壞了氛圍?所以,這就是聲音的魅力。
我以前經常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你今天被老板罵了一通,非常沮喪地走在下班的路上,這個時候,你的好朋友突然歡天喜地、熱情洋溢地過來拍你一下,說:“哎,今天晚上去哪玩?” 就這么高興地跟你說話,或者他問你:“走吧,跟我一起去玩吧。” 你會怎么回答他?你可能會很下意識地直接回答他:“算了,我不去?!?但如果他注意到你的狀態,語音語調降下來,語速變慢,過來說:“哎,你怎么了?晚上要不要一起出去?” 你的感覺就會不一樣。
再比如,如果有一個客戶,他的銀行卡丟了,很著急,打電話過來說:“哎,請問一下,我的銀行卡丟了,我該怎么辦?” 他的語速很著急、很快。但如果這個時候接待他的同事說:“,客戶,你放心,沒有事的?!?用非常慢的語速、非常平淡的聲音去回復客戶,這個客戶有可能會更著急,因為客戶覺得你根本不理解他的感受,一點都不著急,甚至會覺得這個工作人員在敷衍他。其實,我以前經歷過很多投訴案例,都是因為兩個人的頻道沒有對上。其實這個同事并沒有惡意,但客戶會有很多不好的感受。
所以,怎樣的語調和語速是最好的?其實跟客戶一致的語調和語速就是最好的。所以,如果這個客戶講話音調比較高,說話速度比較快,你第一步要做的是,嘗試跟上他的速度和聲調,用他的速度和聲調去講話,他就會比較舒服。當然,你可能會想:“趙老師,我想讓這個客戶慢一點,因為他太快的話,可能不利于我們去營銷或者怎么樣?!?即使是這樣,你第一步要做的仍然是跟他去同步。當你跟客戶同步之后,再慢慢改變你的速度,你們同步一陣子之后,當你改變的時候,客戶會來跟隨你。這是心理學里面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現象,當我們先跟對方一樣,之后我們再發生改變,對方就會跟著變。所以,同步絕對是第一步的。包括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說話速度的快慢,甚至說話的節奏,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注意的。
第二個是言語文字的同步 。首先,客戶會有一些專業用語、口頭禪、流行語,最好你也要知曉。因為我們習慣用一些專業用語,但很多客戶可能不知道。所以,在客戶習慣用我們的專業用語之前,我們盡量判斷一下客戶是怎么講這個詞的,然后我們就要用跟客戶一樣的詞語來描繪。比如說,在一些地區,大家會把 “定期” 叫做 “死期”,可能對有些同事來說,“死期” 這個說法聽起來很不舒服,但如果你的客戶這樣講,我們也要這樣講,用客戶喜歡的詞。
大家可以想想看,在一些外資行或股份制行工作的同事,說話時可能會不自覺地中文夾雜英文。但對于一些傳統行業的客戶,比如一直在大國企工作的客戶,聽到這種中英文夾雜的表達,可能會非常反感,覺得 “洋不洋,土不土”。有些地區的客戶,甚至對這種事情極為反感。我記得前兩天有一件事,非常有意思。有一位老師在跟客戶匯報材料的時候,不自覺地說 “這一趴那一趴”,“趴” 就是 “part” 的意思。這位北方客戶就問:“哎,為什么你們講話都會說這一趴那一趴?發現你們幾個老師都在講,這個趴是 part 的意思嗎?” 我們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這樣的口頭禪,但客戶不太理解。所以,這些小小的用語,我們要注意。
其次,我們會去響應客戶的一些視覺、聽覺或者感覺的用詞。看客戶怎樣表達這類用詞,我們就配合客戶,用相同的用詞去表達。他用視覺型的詞,你就用視覺型的詞;他用感覺型的詞,你就用感覺型的詞。我們用相同的文字表象系統去回應客戶,也許你們倆講的不是一模一樣的詞,但只要發現他用的是某種感官類型的詞,你就用同類型的詞,這也是一種同步。所以,我們要注意客戶言語中的表達,然后用他的詞。當我學習了這一心理技術之后,在和很多同事對話時,我就會很注意這一點。我經常發現一些敏銳、優秀的銷售人員,在跟我講話的時候,如果我用了某些用詞,他后面的用詞就會按照我的來。這是他們在日常工作中養成的非常優秀的職業素養。所以,如果你自己日常不太注意這一點,也可以在工作中關注一下客戶是怎樣講話的,嘗試用他的語言去跟他說話。
第三種方式是身體姿勢的同步 ??晒┡浜系纳眢w語言有很多種,比如眼神、手勢、頭部的傾斜角度等等。舉個例子,在很多場合,我會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客戶進到理財室之后,表現出一種非常防備的狀態,或者在談話過程中,慢慢把手抱起來,甚至翹起二郎腿,整個人往后一靠,靠在椅子上。我發現,有些同事太急迫了,太想把產品銷售出去,會做出這樣的動作:把椅子往前拉一下,身體前傾,想通過更多的語言、更多的描述,讓客戶接受、改變觀點。但實際效果如何?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會發現客戶可能又往后退了一步。其實我們前傾的行為給客戶帶來了壓迫感,所以客戶又倒退了。
因此,在身體姿勢的同步上,我建議大家可以反過來做。比如,當你看到客戶手已經抱起來,腿已經翹起來,開始往后靠了,這個時候如果你再往前,客戶可能會逃無可逃,甚至拔腿就走。這意味著客戶感覺到有一點點不安全,有一點點防備。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反而要適當調整,你不用像他那樣完全癱在椅子上,但身體也可以稍微向后一點,或者至少不再前傾,這樣就給了客戶一個容納的空間,讓他感覺到安全。之后,觀察到他的手又放下來了,整個面部表情又放松了,我們可以繼續往前。
除了身體的前傾或后撤這樣的姿勢,還有一些可以去模仿。但這里要特別提醒,我們這種模仿,不是客戶做什么我們就做什么。比如客戶在那抓耳撓腮,我們去模仿,客戶可能會生氣。有些客戶身體可能有不便,你刻意模仿人家走路等行為,人家也會很生氣。這種同步,其實是一種狀態的同步。比如說,客戶講話時腳交叉起來,你不一定像他一樣去翹二郎腿或交叉,但可以把手小小地交叉一下,這也是一種同步??蛻糸_始講話時手放在桌子下面,講著講著拿上來了,這是一種放松、接受的表現。你一開始習慣把手放在上面,看到客戶手在下面,也可以把一只手放下去,等到客戶手抬上來之后,你再把手抬上來。再比如,你聽到客戶講話時頭稍微有一點點歪,你也可以像他一樣頭稍微歪一點去配合他。如果是服務標準允許的話,對于托腮的聽覺型客戶,你不一定要明顯托腮,但可以把手拿起來放在下巴下面,做一個虛脫的動作,既滿足服務標準,又響應了客戶。所以,身體姿勢的同步,就是看客戶的狀態,我們去有所呼應,不一定完全一模一樣。
第四個是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情緒的同步 。這一點需要大家練習,也需要有同理心才能做到。那么,什么叫做價值和情緒的同步?首先大家要理解,我們的情緒是怎么來的。我們的情緒和態度,其實只是一個映射,是我們內在的價值觀和信念的影子。
舉個例子,這兩年很多同事可能會遇到客戶因投資虧損而產生較大情緒的情況。因為這兩年資本市場表現不太好。面對投資虧損,有些地區的客戶其實沒有太多情緒。為什么這些客戶沒有那么多憤怒情緒?因為他們有一些基本信念,知道投資是自己的事情,不是讓銀行兜底的,也知道投資會有盈有虧,他們的價值觀就是投資的浮虧都是自己的事。但有些客戶的價值觀是,自己無法為投資負責,銀行要為自己的投資負責,他們的信念就是在銀行投資只能賺錢,不能虧錢。當客戶有這樣的價值觀時,表現在情緒上,就會覺得自己受騙了,所以會很氣憤、很生氣,態度也會很惡劣、很糟糕。
我們會看到很多客戶有一些不理智的表現。那什么時候他們會回心轉意?比如前幾年理財發生回撤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客戶出去轉了一圈,當他的信念和價值觀被顛覆,終于知道現在所有銀行理財都不保本之后,才能夠重新心平氣和地來做理財。但有些客戶可能非常固執,堅持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 “現在的銀行都是騙子” 的結論,從此以后再也不買理財,只做存款。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客戶底層的價值觀和信念是不一樣的。
在投資上,很多客戶也有不同的價值觀和信念。比如有些客戶的信念是,只要不投資就不會虧損,只要不虧損就是優秀的。但有些客戶的價值觀是,人生一定要去做一些有突破的事情,雖然有風險,但也有機會。不同的態度和價值觀,在情緒和態度上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不管客戶有什么樣的價值觀,情緒如何,都要盡量在這件事情上跟他們同步,即認同他的情緒。也許你不認同他的價值觀,但可以認同他的情緒。很多同事會覺得做不到,心想:“難道我要跟他一樣,覺得銀行就該全部保本,覺得理財都是騙人的嗎?” 當你這樣想的時候,業務就做不了了。其實,這里涉及到很多同事自身的一個限制性信念,這也是我在一線經??吹降?。很多理財經理工作習慣中存在的限制性信念就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認為對于客戶的認同,只有認同和不認同兩個選項;對于產品,只有產品好和不好兩個選項,沒有中間地帶。但真實情況是,不管是客戶的態度、情緒,還是信念和價值觀,又或者我們對事物的看法,都是有很多層次的,在 0 到 100 分之間,存在 1、2、3…… 一直到 60、70、80、90 等。甚至對于一個人優秀與否,都很難畫一條明確的線來界定。所以,我們要理解,對于客戶情緒和價值的認同,有很多層次。
最低層次,你可以說 “我承認” ??蛻艨赡苡泻艽蟮钠?、很大的火氣,也許你不覺得是自己的錯,覺得當時銷售合規、提示到位,但你可以承認客戶有生氣的權利,承認這件事確實讓很多客戶感覺不舒服。當你能夠承認時,客戶就已經感覺好多了。
第二個層次是 “我理解” 。不僅承認,而且能理解客戶為什么生氣,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有些客戶一點風險都不愿意嘗試,我們可能會覺得 “你現在不嘗試風險,將來存款利率越來越低,會吃大虧的,我這是為你好”,但我們沒有理解客戶為什么會這樣。所以,第二個層次是要表達 “我能理解你為什么會這樣想,畢竟賺錢不容易,難免如果有些波動出現,自己也接受不了”。當說出這樣的話,客戶就會感覺好多了。
第三個層次是 “我尊重” 。雖然承認、理解,但有些人的看法可能真的很難理解。不過沒關系,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要非常尊重客戶的看法。要讓客戶知道,他有這種想法、觀點、投資邏輯、態度,你都很尊重他。
還有一個層次是 “我接受” 。要接受客戶的怒火、現在的狀態。有些客戶明明看起來很急迫,保險不買未來有很大風險,而且迫在眉睫,可就是不做。從價值觀和情緒上,我們要同步表達 “雖然我這樣覺得,但我接受你有這樣的想法,接受你現在還沒有做好準備”。因為有時候客戶可能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原因在阻礙著他,就像我們自己,有時候覺得該努力、該改變了,甚至覺得事情迫在眉睫,但就是有一些未知的原因阻礙著自己,這其實跟潛意識相關,這里不做詳細討論。但我們要尊重、接受客戶有時就是這樣。然而,當你接受之后,客戶反而可能快速做決定了。因為當沒有外在壓力時,客戶躲避、想逃開的愿望變小,反而更有可能行動。
最后一個層次是 “我喜歡” 。當客戶有一些想法或觀點表達時,我們要試著告訴客戶 “我太欣賞你這個想法了,我太喜歡你這個做法了”。當客戶能夠感受到他的情緒和價值觀與你同步呼應的時候,這是最高層次的同步。在這個階段,他可能會覺得你是他的靈魂之友,即使只見過兩三面,也會把你當作莫逆之交。
所以,同步的魅力就在于此。很多同事可能認為要一直靠時間跟客戶相處,這確實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如果能做好同步,跟客戶一見如故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我自己就有很多這樣的經驗,有些朋友跟我可能只見了一面、兩面,第一次見面時,他們就慢慢把心里話,甚至很私密、從未跟別人講過的話都告訴我、跟我分享。其實這就在于我在談話時會用心觀察他們,用他們舒服的方式、語言、姿勢跟他們對話。所以,大家可以回去練習這種同步技術,我個人認為它是非常有效的一種心理技術。

該課程在您的購物車中

該課程在您的待付款訂單中

您已購買該課程

開通金庫網VIP會員,享更多學習優惠

持證人開通會員,學習最多可獲25學時

登錄或注冊以獲得最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