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在线看-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看-黄视频网站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

您有待付款訂單,請盡快完成支付

    歷史搜索

首頁 素質拓展 管理優化:九項要素激發員工勢能,引爆公私業績
播放

管理優化:九項要素激發員工勢能,引爆公私業績

價格: ¥130
AI總結 要點回顧 用戶評價
關鍵詞
  • 商業銀行發展
  • 管理優化
  • 經營提升
  • 員工狀態
  • 員工能力
  • 客戶群體
  • 客戶關系
  • 經營業績
  • 員工滿意度
  • 績效扣罰
  • 綜合業務
  • 對公戶
  • 過程管理
  • 激勵為主
全文摘要
課程深入探討了商業銀行通過優化管理策略提升經營業績的關鍵因素,即員工狀態、員工能力、客戶群體與客戶關系的協同作用。面對員工壓力大、內卷嚴重及客戶關系管理不足等挑戰,課程提出經營業績=員工狀態×員工能力×客戶群體×客戶關系的公式,強調了這些因素的重要性。通過分享真實案例,介紹了從嚴厲扣罰轉向公正、透明、及時和足額的績效體系,以及運用耶克多德森曲線理論,說明適度壓力和正面激勵對提升員工積極性的作用。此外,還介紹了九個員工滿意度要素,全員買單制、全員齊步走制和客戶積分制等創新績效考核方案,旨在通過正確的激勵機制引導員工專注于經營客戶,實現銀行、員工和客戶價值的一致性,推動業績持續增長。整體強調了內部管理優化對于商業銀行經營業績提升的重要性。
章節速覽
  • 00:15
    商業銀行管理優化與業績提升策略
    本課程詳細探討了商業銀行在管理優化和業績提升方面的關鍵策略。首先,分析了未來商業銀行發展的九大趨勢,旨在幫助管理人員明確發展方向。隨后,提出了一個業績公式,強調員工狀態、員工能力、客戶群體和客戶關系四個要素對經營業績的影響。通過反思商業銀行現狀,指出員工壓力大、能力提升不足、客戶關系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并提出了改進措施,強調經營管理合一的重要性,以期實現業績的顯著提升。
  • 05:12
    通過內部管理優化提升員工狀態與業績
    通過調整員工狀態來優化內部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員工的能力和狀態,進而帶動經營業績的增長。討論了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的案例,以及在處理商業銀行內部管理問題時所積累的經驗。特別引用了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觀點,強調員工的內在滿意度對工作主動性和貢獻度的重要性。通過觀察員工的狀態,發現并調整影響員工滿意度的九個關鍵要素,以實現全員的積極工作態度和整體業績提升。
  • 09:28
    嚴厲績效扣罰無法驅動員工的管理困境
    新來的管理者面對副手提出的關于年終績效扣罰的問題,發現嚴厲的扣罰政策并未有效驅動員工,反而可能導致員工對績效收入的不確定性感到困惑和無力感。他通過調研了解到,頻繁的扣罰使員工對收入預期模糊,喪失工作積極性。管理者意識到,使用更大的壓力和約束可能不是解決問題的長期策略,而是需要深入一線,理解員工的真實處境和動機,以尋找更有效的激勵和管理方式。這引出了耶克多德森曲線理論,該理論強調了在壓力和績效之間的平衡點,為管理者提供了新的視角來重新評估和優化績效管理體系。
  • 17:45
    銀行激勵政策與績效考核系統優化實踐
    對話圍繞銀行激勵政策和績效考核系統的優化展開。通過建立一個明確的激勵政策和績效考核系統,使員工能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成果和對應的收入,進而提升工作積極性。此外,通過實施線性激勵政策,如存款增長滾動考核,進一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員工從最初的懷疑到實際看到激勵政策的有效性和公正性,最終在第三個月開始,銀行存款實現了連續12個月的增長。這一實踐證明了公正、公開、公平、清晰、及時、足額的績效體系能夠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并對銀行的整體業務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 22:07
    銀行績效考核方案的迭代與優化
    在銀行內部管理中,績效考核方案是極其重要的基礎性管理辦法。通過對不同版本的績效考核方案的迭代,逐步優化了員工激勵機制,包括全員齊步走制、全員買單制,以及最終的客戶積分制。客戶積分制強調經營客戶而非單純銷售產品,通過考核客戶積分的增量來激勵員工努力工作,同時確保員工和銀行的價值取向一致,無需額外下指標。這種方案能夠促進員工滿意度,使員工在正確的方向上自我驅動,從而實現更好的管理效果。
思維導圖
原文
好,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我們的系列課程 ——《支行領航者,戰略突圍與業績提升之道》的系列課程。今天是這個系列課程的第二講 —— 管理優化篇。
在第一講里邊,實際上我們給大家明確了未來商業銀行發展的九大趨勢,希望幫大家找到方向,讓大家內心能夠定下來,然后穩健地去發展我們的業務。后面這兩節課,一篇是管理優化,一篇是經營提升,也就是管理上我們怎么去做,經營上如何去做。
在管理上,今天我們這第二門課程叫 “9 項要素,激發員工動能,引爆公司業績”。管理優化實際上是可以對業績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的。我們很多管理人員現在面臨非常重的指標壓力、業績壓力,我們都想取得非常好的經營業績。但是經營業績的取得,背后是有邏輯的。我簡單梳理了一個公式,供大家參考。這個公式里一共有 4 個要素:經營業績 = 員工狀態 × 員工能力 × 客戶群體 × 客戶關系。大家看看是不是能認同這個公式。我們只有員工有一個較好的狀態,能力比較強,有非常好的客戶群體,又有非常穩定的客戶關系,才能取得良好的經營業績。
對照這個公式,大家可以反思一下我們商業銀行的現狀。我們員工的狀態好嗎?我跑很多商業銀行的時候,問了兩遍這個問題,能看到很多銀行的員工壓力是非常大的。在這種壓力面前,現在形容我們銀行業叫 “內卷”,很多人 “躺平”。如果你的員工里面有一半 “躺平”,在這一點上,這個要素就打了個 5 折。所以咱們可以考慮一下我們自己銀行內部員工的狀態。
第二個要素,我們的員工能力強嗎?是否能夠達到我們的預期?我們越來越多新的產品服務推出,我們的員工能力真的能遞進式地提升嗎?在這上面,不同的商業銀行可能要打不同的折扣。
第三個方面,我們的客戶群體足夠大嗎?有我們期望的那么大的目標客戶群體嗎?
第四個方面,也是非常令人憂慮的,尤其很多大行,有非常龐大的客戶群體,但是客戶關系很差。以一家大行為例,公開數據顯示,它的 VIP 客戶的熟識度(這是我給的一個指標,VIP 客戶里面,個人 VIP 客戶里面,熟識度就是你真正認識的、有效可以溝通交流的客戶)也就是百分之十幾。那百分之八十幾的 VIP 客戶,你都不認識,沒有一個良好的客戶關系,怎么跟他們好好做業務?談何綜合營銷、深入營銷?所以如果你的熟識度只有百分之十幾,那不好意思,那就打了個 1 折或者 2 折。
所以這四個要素聯系起來,你就會發現,其實經營業績獲取相對是比較困難的。為什么我們壓力那么大?因為我們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把經營業績提上去。但是反過來,我們作為管理者研究這個公式的時候,其實也給工作找到了著力點。就是如果我們把客戶關系,比如說百分之十幾的熟識度,提升到 50%、60%、70%、80%,這里面就是一個 n 倍的增長。要是客戶群體做大,我們的員工能力提升,我們的員工狀態調整好,其實從這幾個點上,完全都可以找到工作的著力點。
我把涉及到員工的問題稱作 “人”,這是事關我們內部管理的事;然后我把涉及到客戶的問題稱作 “事”,就是我們在做對應的經營,我們經營上的事。其實有一句老話叫 “人事合一”,人事合一業績才可期;經管合一,經營管理合一,業績才可期。所以這是我個人理解并定義的一個經營業績獲取的公式。
今天這第二堂課,我們為什么叫 “調員工狀態,從 9 個要素去調整員工的狀態”,其實就是在著重講我們內部的管理問題。我們通過內部管理的優化,是完全可以達到員工狀態提升、員工能力提升的目的的,它會直接帶動我們經營業績的增長。
在今天的課里,我會分享很多當年我實際的案例,包括我后期跑其他商業銀行的時候積累的一些案例,也就是管理者的苦惱和困擾。其實當年我當行長的時候,形成了我所謂的這種小的理論體系,我是結合工作中遇到的這些困難,遇到問題就去解決問題。但是后期我在系統梳理它的時候,突然發現,這些的取向指向都是一致的,都是圍繞員工的狀態在進行調整,圍繞員工能力在進行提升。我們做了很多這樣的事,咱們一件一件地把它抽絲剝繭地撥開,大家來看。
其實在管理上,還有一個概念,就是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為什么員工的狀態這么重要。員工是通過契約關系進入企業工作的,企業租用員工的工作時間,而員工對于要不要投入工作擁有自主權。這意味著員工的內在滿意度越高,主動性越高,積極行為和創造性發揮的可能性越大,員工的產能貢獻度越高。其實這和我們實際工作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東西是如出一轍的。員工狀態不好,“躺平”,感覺環境很 “內卷”,產生績效的能力就大打折扣。
這些年的工作里,我總結了員工滿意度的 9 個要素,這些要素是持續遞進、不斷迭代優化的管理方式,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我剛到一線當行長的時候,去的那家行是個老行,有大幾百人的隊伍,幾百億的存款、幾百億的貸款規模。我發現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我去的時候,感覺員工的狀態并不理想。從管理者的角度看員工眼神就能看出來,積極進取、特別想做事的那種狀態,眼里是放光的;而很多員工上了歲數,眼神很迷離、很散,見你目光就躲。明顯能感覺到這不是一個特別好的狀態。
我個人有個特征,不抽煙不喝酒。指望我一個人去拿那些大客戶,去養活全行,時代也不同了。我上一節課跟大家說過,我沖到一線的時候,對公業務整個商業模式都在變化,過去的模式難以存續,很難通過一個人的努力去養活全行。所以我當時到一線的時候,心想我有這樣的特征,不能指望我一個人去養活全行的時候,我必須把全員調動起來,只有所有人都努力工作,這行才能變好,這是我很樸素的邏輯。所以我后期做的所謂員工滿意度的 9 要素,從 9 個角度開展我的工作,實際上目的都是一個,就是員工感覺不好,我去把它調整過來,調整過來后,他感覺好了,就愿意努力去工作了,就是這么個邏輯。
大家看看,咱們進入正題,一個一個來過一下。第一個是 “用嚴厲的績效扣法,也無法驅動員工了,怎么辦”。這是我剛到這個行沒多長時間就遇到的一個真實案例。我的副手有一天來找我,我是年末到的這個行。副手有一天拿張單子找我,他是干對公的,跟我說:“李行,你看看吧,我們年初就定了個政策,當時我們的網點,1/3 是綜合型的網點,2/3 是單功能網點,只干零售業務。當年年初的時候,行里就說要整體推動綜合業務,所以下指標,所有的網點要開對公戶,要開多少。你看看干了一年了,我們當時定的政策現在得兌現。但是 1/3 原來干對公的那些綜合網點整體干得還都不錯;后面那 2/3 純零售的網點,有一半也就是又有 1/3 干了,但是沒干到那個數,按照這個政策,得罰 3 萬,整體得罰 3 萬績效;剩下那 1/3 干脆就沒動,得罰 5 萬。” 他來問我,我剛到,地形也不熟,我說:“兄弟,你知道不知道網點的人一個月掙多少績效?我這 3 萬、5 萬不是個小數,可能一個網點一個月的績效有可能到不了 3 萬、5 萬吧。我說這個力度是不是有點大?我不是新官不理舊賬,不是說過去你們定的事咱不執行,我是感覺這個事在過程之中那種力度是否合適,我畫了個問號,咱們來探討。另外我再問你一件事,我們的過程管理在哪?你是到年末拿著這個東西來找我了,我說咱們季度、咱們半年,你發現指標進展不理想的時候,你們過程管了、抓了嗎?最后一翻一瞪眼,要扣錢的時候找我來了,這個恐怕是有問題的。” 我說得他臉通紅,確實他覺得是有問題。
我說:“順著說,我這是臨時剛想到,第三個,你們分析過沒有,這種 3 萬、5 萬的扣罰力度不小,對員工來說,挺影響他績效收入的,他們為什么不動?有 1/3 的網點寧愿被你扣 5 萬它也不動,是為什么?這個背后的原因你想過沒有?” 他一聽這個,說:“李行,我還真沒想過,我就覺著他們不重視唄。” 我說:“這不是一個不重視,5 萬塊錢他不會不重視的,他為什么這樣,咱們回來去研究研究,我也沒有定論。另外一個再衍生出來一個問題,就第四個問題,我說就更麻煩,用 5 萬的約束都解決不了問題了,那我其他事項的推進,我是不是都得使比這更大的勁,用更大的約束的方法去約束員工,才會有效果?我說這事亂了,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這個行就麻煩了。” 這是我剛到這的一個真實案例。
所以我不知道聽課的管理者,如果你們遇到這樣的事,你們會怎么辦?我覺得可能就兩個取向,一部分管理者選擇持加更大的壓力,扣 5 萬不行我扣 10 萬,扣 10 萬不行我扣 20 萬,讓員工疼、難受。但我當年的選擇不是這樣,我認為這事叫 “冤冤相報何時了”,這里邊一定是有問題的。我采用了一個什么方法呢?我是到一線去做調研,我倒要看看真實的情況是什么。
我跑了好幾個機構之后,很感動。到一家機構有一個小女孩,那個小妹妹跟我說實話,因為行長去,還是有一定壓力的。我就問她:“為什么這個指標都不動、不做,寧愿被扣 5 萬也不做?” 她說:“李行,實際上是這樣,你看咱這么多指標,這個不完成扣,那個不完成扣,扣的還都不老少的,我們最后哪知道自己掙多少錢。站到網點的角度,都被扣蒙了,我都根本不知道我能掙多少錢,我為什么要干活?” 當時說完之后,我說:“你說的對,就是因為我不知道有這么多的扣罰項,如果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在扣罰項極嚴厲、已經都蒙圈的情況下,我也不干了。我干了我努力了,最后可能也沒有成果,我這個活干了,其他活沒干到逾期,然后被扣了,扣來扣去都扣亂套了。”
所以在后來我總結這個體系的時候,發現了一張圖,就是一個理論,叫耶克斯 - 多德森曲線。這是美國的兩位心理學家幾十年以前研究出來的。它講的是很樸素的道理,橫向橫軸是壓力水平,也就是你給員工的壓力,縱軸是員工取得的業績。在剛開始的時候,你一點點加大壓力水平,他的業績是往上走的,我們很多管理者習慣用約束的手段,一扣罰,員工業績就往上走。但是隨著業績往上走,會達到一個峰值,也就是最佳狀態。最佳狀態出現的時候,再往后你再加大壓力,業績不是往上走,而是往下走。所以這個過程之中,恰恰就是我當時我那個行當時的現狀,持續給員工施壓,已經無以為繼了,你再加大力度,只會更差而不會更好。當我們員工真的 “躺平” 死給你看的時候,管理者你有什么樣的辦法?剛性的辦法,把所有人都開掉,我覺得根本不可能。
所以當時,我很感謝那個小女孩。然后我又問了她一個問題:“小妹妹,你告訴我什么樣的績效體系,你認為你們的滿意度會比較高,你認為是一個合理的績效體系?” 人家很樸素地回答我說:“李行,你看我認為就是多勞多得,干活應該多勞多得。” 所以后來我給她總結了一下,她說的是這樣,叫公平、清晰、及時、足額。其實我們聊了很長時間,首先要公平,干這活掙這些錢,我干這活也掙這些錢,大伙都公平;然后很清晰;及時兌現;足額兌現。她希望要這么一個體系。我覺得其實這是員工很樸素的訴求,如果我是一線的員工,我也是希望這樣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這種感覺。然后叫激勵為主,慎用約束,盡量別用約束,因為一扣罰,在整個績效分配體系里就會亂,就會對其他的項目造成影響。
所以我其實最后得了一個結論,其實員工都挺好的,要相信員工會積極努力,這是我們跟一線研討完的一個真實的結果。回來之后,我就在跟我的班子開會,當時我就跟他們說:“咱們恐怕得調整,這種扣不是辦法。” 所以我們當時定了個原則,叫只獎不罰,線性激勵。這是什么概念呢?我把全行的激勵政策弄了一張買單大表,其實我是希望誰干了什么活,對應能掙多少錢,很清晰就能算出來。為了配合這個舉措,我還優化了我們的績效考核的系統,自己做了一個小的系統。因為到了網點之后怎么分配給員工,比如說這個員工賣了這個產品,幾成分配給他,網點內部達成共識,比如 6 成、7 成到個人,直接我們這個系統上把這都標識好了。每天下班員工錄入干了什么活,自動出結果,可以掙多少錢,到月頭我們來兌現。我們就是這樣一套體系,尤其在存款上。
我們當時做了一個叫 “月日均滾動考核,只獎不罰” 的方案。什么意思呢?就是比如說年初的時點作為一個基數,到了 2 月份的時候,我們盤點 1 月份的工作,月日均漲了一塊就獎;2 月份又漲了一塊,再獎;3 月份跌下來了,我認為跌下來叫客戶正常用款,那跌下來那塊就不罰了,因為一罰就亂了。你把跌下來那個坑填上再漲,我繼續再獎。我不知道這樣說清楚沒有。
所以,我們當時把這一系列的政策推出來了。推完之后,我認為會取得比較好的成果。但是一個月過去了,沒有成果;兩個月過去也沒成果,我當時很頭疼,心想為什么呢?我說再忍一下,到了第三個月,結果出現了。大家知道為什么第三個月結果出現了嗎?因為員工一開始不信,他們被罰怕了。管理者跟他們說這種線性激勵,他們覺著是在忽悠他們。第一個月、第二個月發生了什么呢?有漲的有跌的,漲了的真給錢了,跌的真沒扣,他們看見了。所以我還是特別開心,從第三個月開始,我所在的銀行存款增長呈現出這樣的情況:咱們一般是一季度,尤其零售存款增長,一季度是個波峰,二、三季度是個波谷(因為客戶用款),然后到四季度又上去,又是個波峰,呈現波浪型。我所在銀行的存款從那第三個月開始,是連續 12 個月增長,一路上升。這種增長圖形是非常少有的。
其實我后來特別感動的是員工之可愛。我們多數員工是非常非常可愛的,他們的可愛之處在于,如果你行里不跟他們博弈,他們也不跟你博弈,他們會努力工作的。這讓我看到了人性非常可貴的一面。所以后來我在總結這個體系的時候,把它列為我們的第一個要素,叫要有公正的績效體系,也就是公平、清晰、及時、足額,我最后把它濃縮成 “公正的績效體系”。有了這個公正的績效體系,要相信員工是愿意努力工作的,他們和錢沒仇,線性激勵效果會非常好。
在這個案例里,我準備了若干案例。因為這門課程如果要完全展開講,時間太長,所以我會跳著講,但這幾個主要的案例,我會給大家講到。后邊,我推行的線性激勵,是我的一個叫 “全員買單制” 的方案。當時我在全行推,效果就非常好。實質上我覺得它奠定了我所在銀行那幾年業務發展的一個基礎。2017、2018 年的時候,我所在銀行整體的業務非常好,不是某一個單項好。比如說我原來干過個人金融部的負責人,干了很長時間,對零售業務熟,但那時不是個人存款好,而是所有業務都好,處于均好的一個狀態,這種局面非常難出現。我覺得我制定的這個績效考核方案,起到了一個非常重大的作用。
當然后邊在我的管理實踐里面,我還迭代了若干個版本的績效考核方案。我認為這可能是銀行內部管理最重要的基礎性管理辦法。所以我后邊有三個版本,今天沒有時間給大家都講。“全員齊步走制”,我推行的 “全員買單制”,是所有人各取所需,有哪個長項就去做,做完之后會得到激勵。“全員齊步走” 是什么呢?我們帶上了方向,就是主體方向明確,在這個基礎之上,員工干出來的成果,我們都給予激勵,這又有了一個優化和進步。
但是我后來也發現,這兩個方案其實也有弊端。弊端是什么呢?員工容易因為是線性激勵,容易向客戶傾銷產品,也就是那一端可能會激勵過度了,有可能會出現問題。所以后邊我又想出了第三個方案,叫 “客戶積分制”。在我看來,“客戶積分制” 可能是比較終極的方案。實質上,我們每一個銀行都有自己的 KPI 體系,用來給各個層級的人下指標。但這套 “客戶積分制” 方案,我只能給大伙點個題,因為實在沒辦法詳細講里面太細節的東西。我們不需要下 KPI 指標,就能讓所有崗位上的人不用揚鞭自奮蹄,努力去干正確的事。正確的事是什么?我認為不是銷售產品,而是經營客戶,圍繞著客戶需求去配產品服務,客戶需要什么就給他配什么,這叫干正事。不用下指標,所有人都在干正事,是靠什么來實現的呢?是靠我們的一個客戶積分體系。把所有員工的客戶積分進行大排名,我只考核增量,將員工分成 A、B、C、D 四檔,增量多的就排第一檔,增量最差的就排最后一檔。這個過程中有什么好處呢?考核員工增量的時候,他們會干兩件事來出增量,第一個就是純拉增量客戶;第二件事要把存量客戶維系好,拉來增量,同時存量客戶別流失。他們就干這兩件事,而這兩件事的背后其實又歸結為一件事,就是要對客戶好,客戶有什么需求,就滿足客戶的需求,別傾銷產品把客戶弄跑了,弄跑了自己吃虧。所以這樣一來,客戶的取向跟銀行的取向是完全一致的。所有的產品,變成了員工維系客戶關系的工具,這就順了。客戶的價值取向、員工的價值取向、銀行的價值取向三方一致,不用下指標,所有人不用揚鞭自奮蹄。
其實我日常還在做管理咨詢的工作,關于績效考核體系,其實可以結合銀行的情況量身定制。在這個過程中,我想提示大家,毫無疑問,要推一套績效考核方案的時候,要讓員工,尤其是絕大多數的員工滿意,要讓他們知道正確的方向是什么。在這一點上,完全是有方法的,也可以幫到大家。這是第一點,當用嚴厲的績效扣罰無法驅動員工時,我們調過頭來,反其道而行之,采用讓員工滿意的線性激勵方式,就會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該課程在您的購物車中

該課程在您的待付款訂單中

您已購買該課程

開通金庫網VIP會員,享更多學習優惠

持證人開通會員,學習最多可獲25學時

登錄或注冊以獲得最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