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點
大類資產配置的主要步驟有哪些?大類資產配置如何與投資者類型和需求相結合?
大類資產配置主要包括六個步驟。首先設定投資目標,這需要投資經理根據客戶需求進行豐富和完善。其次,在確定投資目標和規模后,選擇適合的投資品種和期限,并考慮投資約束如房地產的投資門檻和外匯額度限制。第三步和第四步是核心步驟,需確定大資產組合中各類資產的大致比例,并隨著市場環境變化動態調整資產配置。第五步,在實際運作一段時間后,根據資產漲跌幅和宏觀環境變化進行再平衡,調整投資組合以適應新的資金狀況和投資目標。最后一步是對績效進行評價,評估投資決策的效果以及是否達成最初設定的投資目標。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尤其是客戶經理服務的高凈值客戶,他們的資產配置目標通常多元化,包括養老需求、購房需求、子女教育、大額開支及慈善需求等。理財經理會采用目標驅動型的資產配置策略,確保這些多樣化的需求得到滿足,從而提供個性化的財富管理方案。
-
要點
大類資產配置的意義和目的為何?
大類資產配置的意義在于幫助個人投資者在匹配風險偏好的同時實現資產收益的最大化。由于國內資本市場復雜且各細分領域投資難度較大,直接全倉位投資風險較高且收益率不易達標,因此國際通行的做法是做大類資產配置,通過合理的大類資產配置研究方法,根據市場變化靈活調整投資組合,以尋求合適的投資標的。
-
要點
目標驅動型投資是什么,如何進行目標的具象化?
目標驅動型投資是指根據投資者的具體目標、完成時間、風險偏好來確定資產配置方向。例如,在養老目標投資中,首先需要將抽象的養老需求具象化為每年或每月從養老金賬戶中取出的固定金額,或者通過當前物價水平來衡量子女教育支出等其他重要目標。
-
要點
個人投資者如何對多個目標進行排序,并設定目標完成的可接受概率?
個人投資者需要按照目標的重要程度進行排序,通常情況下養老需求被排在首位。對于不同目標,如慈善、購房等,要確定其完成的可接受概率,比如養老是必須完成的,而購房則可以根據資產組合表現進行調節。
-
要點
公募基金和保險、銀行等機構在資產管理上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公募基金作為資產管理專業機構,其目標是在風險不變的前提下最大化預期收益;而保險、銀行等機構由于資金來源的負債性質較強,需進行資產負債匹配管理,確保產品到期時按約定收益率兌付資金。公募基金不承諾任何保底收益率,而保險、銀行則有明確的產品期限、業績比較基準和收益率要求。
-
要點
如何基于目標制定戰略資產配置方案?
戰略資產配置是根據前期設定的目標,決定大類資產(如股票、固定收益產品等)分配的比例。在國內,常見的戰略資產配置模型有年齡配置模型、股債匹配模型和均等分配模型。年齡配置模型根據投資者年齡調整股票配置比例,股債匹配模型則主要參考資本市場經驗規律,而均等分配模型則是簡單地將資產平均分配在不同類別上。
-
要點
戰略資產配置與戰術資產配置有何區別?
戰略資產配置是指根據投資者長期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設定的大方向資產分配方案,相對固定且持久;而戰術資產配置則是基于階段性宏觀經濟特點或對未來資產表現的判斷,對戰略配置進行臨時性增減調整,以期實現超越業績基準或提高目標完成概率的操作。
-
要點
在經濟復蘇預期下,如何調整資產配置?
當預測經濟即將復蘇時,根據經典的大類資產配置模型,應增加對股票的投資,因為經濟增長向好時,股票的表現通常優于其他資產類別。同時,減少現金配置,因為持有現金在通脹上升時會遭受貶值。對于債券,雖然在經濟復蘇初期表現不錯,但相對股票來說表現較弱,所以可以將部分銀行理財資金從債券轉移到股市。此外,考慮到海外經濟復蘇態勢的不確定性,不建議減配海外資產,尤其是外匯資產。
-
要點
再平衡和績效評價在投資組合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再平衡是指當某類資產如股票價格上漲導致其占比超出預設范圍時,出于風險和收益平衡考慮,需要賣出超出部分并換成其他資產,以保持組合穩定性。盡管可能犧牲一些短期收益,但從長遠來看,有助于實現綜合業績目標。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績效評價至關重要,它不僅關乎完成投資目標的概率大小,還涉及對組合進行簡單業績評價。個人投資者更關注能否完成特定目標(如買房、子女教育等),而不僅僅是組合相對于某個業績基準的表現。
-
要點
面對投資組合無法完成目標的情況,投資者應如何應對?
當投資組合無法完成預設目標時,投資者可以采取兩種調整策略:一是增加投入的資金量,或是推遲資金提取時間,降低目標金額;二是調整資產配置結構,比如從高風險資產轉向低風險資產。此外,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個人目標,例如選擇更經濟實惠的房產或調整子女教育的計劃,以此來優化資產配置。
-
要點
如何評估和調整投資組合中的各類資產配置?
對于公募基金、銀行理財、保險理財等產品,投資者可以將實際配置比例與產品合同約定的基準進行對比,計算出資產配置比例的差異,這一差異被稱為“分配效應”。通過這種方式,投資者可以了解并評估資產管理機構或理財經理在資產配置方面的表現,并據此做出相應的調整。
-
要點
在投資中,大類資產配置的意義是什么?
大類資產配置的意義在于通過不同資產間的負相關性有效分散風險。例如,固定收益類資產(如債券)與其他如股票、商品和房地產的相關系數為負,將這些資產組合在一起可以降低整體風險。
-
要點
為什么養老金、主權財富基金以及家族信托基金需要進行大類資產配置?國內養老金制度對于個人投資養老基金的影響如何?
這些長期資金由于體量大、投資期限長,對風險控制要求較高。養老金(包括國家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作為經典的大類資產配置模式,能夠實現風險分散;主權財富基金則通過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產來應對資源枯竭后的儲備需求;家族信托基金是一種中長期的財富管理方式,也適合進行大類資產配置。目前,國內養老金制度已逐步推出政策,如每人每年可存入一定額度的目標養老基金并享受免稅優惠,盡管對于低收入客戶吸引力有限,但稅率較高時,該類產品的吸引力會增加。同時,目標養老基金已成為一種典型的大類資產配置品種,其需求正在明顯放大。
-
要點
如何根據不同的風險和收益需求構建投資組合?
不同的大類資產具有不同的風險收益組合,可以根據投資者的具體需求構建投資組合。例如,在養老投資中,為了對抗通脹風險,可以選擇抗通脹的投資品種;而在國內市場上,目標日期型養老基金可以根據投資者明確的退休時間逐步調整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滿足不同年齡段投資者的需求。此外,還有根據投資者風險偏好的目標風險型基金,會相應配置不同風險等級的資產。
-
要點
經濟分析為何在投資中變得至關重要?
經濟分析在投資中變得重要的原因在于08年經濟危機后,全球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以往在技術進步或重大改革推動下的長期高速增長現象不再普遍存在,因此需要根據宏觀經濟分析和經濟周期分析來調整大類資產配置,以應對經濟的周期性波動。
-
要點
量化方法如何影響投資策略的發展?
隨著理論模型的逐步完善,量化方法在投資分析中日益增多。其中,因子分析理念的重要性尤為突出,它不再僅關注資產本身,而是探究資產背后驅動其漲跌的宏觀因子(如經濟增長、通脹等)或行業因子。例如,當通脹因子變得嚴重時,投資者可以通過因子分析決定優先配置股票還是商品等資產,以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
-
要點
為什么另類投資受到重視程度的持續提高?
另類投資受到重視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財政支出可以通過諸如PPP項目、城投債等途徑進行商業化運作和回收資金,實現公共財政支出與商業運作的有效結合。尤其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由于其長期投資需求無法僅通過傳統國債滿足,可以考慮進入這些另類投資領域以獲取更高的長期回報。
-
要點
個人投資者在大類資產配置提升方面的特點是什么?
隨著中國高凈值人群數量的大幅增加,個人投資者對于資產配置的需求日益增長。相較于機構投資者追求最大收益,個人投資者更需要定制化的投資解決方案,這為理財經理提供了與客戶深度交流并提供深入服務的機會,從而促進了個人投資者在大類資產配置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