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在线看-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看-黄视频网站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

您有待付款訂單,請盡快完成支付

    歷史搜索

首頁 素質拓展 企業財務風險內控邏輯
播放

企業財務風險內控邏輯

價格: ¥35
AI總結 要點回顧 用戶評價
關鍵詞
  • 財務分析
  • 風險管理
  • 會計控制
  • 內控
  • 經營效率
  • 經營效果
  • 周轉率
  • 周轉期
  • 會計準則
  • 信息化
  • 安然公司
  • 財務造假
  • 能源行業
  • 凈利潤
  • 資產負債表
  • 損益表
  • 安然
  • 薩班斯法案
  • 404條款
  • 數據健康
全文摘要
本次課程深入探討了評估企業財務健康狀況的多種關鍵指標與方法,如總資產回報率和凈資產收益率(ROE),強調了綜合考慮多種財務指標的重要性,而非僅依賴凈利潤。討論還觸及了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問題,指出財務核算中的誤差是主要風險點。此外,課程強調了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包括會計控制和內部控制在確保財務報表真實性、提升經營效率和遵守法規中的作用。特別強調了企業建立完備的賬套、有效的數據采集系統以及遵循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的重要性,以確保財務數據的真實可靠并有效管理企業風險。通過案例分析,如安然公司的財務造假事件,闡述了數據健康對企業內控的重要性,以及SOX法案在推動企業建立內控制度和評價機制方面的作用。最后,課程呼吁金融專業學生應從一元化結構的角度全面評估企業風險和財務狀況。
章節速覽
  • 00:05
    企業內控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內容梳理
    內控不僅包括會計控制,還涉及戰略、運營、市場和法律等風險的管理。內控涵蓋財報的真實可靠性、經營效率和效果,其中一切影響企業經營和利潤的因素都被視為風險。在審查企業內控時,重點關注凈利潤來評估經營效果,以及通過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了解財務和經營狀況,從而判斷企業的發展潛力和抗風險能力。提高經營效率,特別是在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方面,是實現更好經營效果的關鍵。
  • 01:28
    會計控制在企業經營中的作用與重要性
    會計控制要求通過數據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確保從經營活動的單據記錄到財報輸出的全過程真實公允,從而保證財報的真實性與可靠性。這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及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在會計控制中,重點強調財報的真實可靠性。
  • 03:18
    數字化轉型對傳統財務流程的影響
    在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中,傳統的會計核算經歷了從作業層面到財務層面,再到決策層面的三個層次。隨著數字化轉型,這一過程簡化為一元化結構,即實時數據和算法直接支持企業決策,極大地提高了決策速度和效率。未來,財務分析和風險管理將更多依賴于數字化分析,需要深入了解三張財務報表之間的關系和企業數據間的關聯,以實現更高效的企業管理。
  • 06:56
    金融專業視角下的企業財務分析與風險管理
    在金融專業領域,通過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和風險管理,能從更高層面俯瞰企業的整體經營情況。隨著企業結構從傳統向一元化轉變,識別企業風險的方式也隨之變化。核心在于確保會計控制的實施,即報表的真實可靠,這要求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等數據與實際一一對應,從而準確反映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
  • 08:12
    企業內控與風險管理的深入探討
    內控和全面風險管理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性被強調,內控不僅包括會計控制,還涵蓋了財報的真實可靠以及企業經營的效率和效果。討論指出,一切對企業的經營和利潤有影響的都可視為風險,內控需要控制財報真實性、跑冒滴漏、營私舞弊等,同時也需關注企業經營和效率。從財報角度,經營效果主要看凈利潤,而經營效率則通過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來評估,重點在于如何在成本無法大幅降低的情況下,通過提高效率實現更好的經營效果。
  • 10:50
    制造業效率標準與企業風險管理
    討論了制造業企業效率的衡量標準,主要關注周轉率和周轉期,包括應收賬款、存貨、流動資產和總資產的周轉情況。同時,指出了除了運營風險外,企業還需考慮自然界的不可抗力風險,如疫情和自然災害對企業的影響。強調了在財務分析和風險管理中,不僅要關注企業運營效率,還要考慮外部自然因素帶來的潛在風險。
  • 13:49
    薩班斯法案對企業內控和風險管理的影響
    對話討論了美國政府在確保財報真實可靠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特別是提出了通過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宣誓來保證財報真實性的建議,但這一建議并未被采納。隨后,薩班斯和奧克斯利共同出臺了薩班斯法案,其中的關鍵點是404條款,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具備內控制度和內控制度評價,以確保數據的真實可靠。該法案的出臺成為了內控和全面風險管理的里程碑。此外,對話還提到了不同國家會計準則的差異,以及美國會計準則的寬松條件吸引了大量企業赴美上市的情況。
  • 16:38
    薩班斯法案對企業內控和風險管理的影響
    對話討論了美國政府在確保財報真實可靠方面所做的努力,特別是提到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的出臺。該法案是內控和全面風險管理的里程碑,其中404條款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具備內控制度和內控制度的評價,以確保財務數據的健康和真實性。此法案不僅適用于美國本土上市公司,也包括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旨在通過統一的會計準則和嚴格的內控要求來提升財務透明度和市場信任。
  • 20:50
    企業內控與審計的數字化轉型
    在數字化轉型之前,企業的內控制度和審計主要依賴于傳統的紙質憑證和人工審核,工作量巨大且效率低下。例如,審計人員需手動檢查大量憑證,以驗證發貨流程是否符合內控要求,即是否存在必要的簽字。這種穿行測試在具有復雜價值鏈的制造業企業中尤其繁重,涉及數百項檢查。企業數據的健康狀態需經過內控和內控制度評價的保障,遵循美國薩班斯法案的原則。隨著技術發展,審計和內控檢查正逐步轉向數字化,以提高效率和準確性。此外,金融人員需掌握如何通過三張報表迅速了解企業狀況,實現更有效的財務分析。
  • 23:46
    企業財務報表解讀與風險評估
    資產負債表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顯示資金的來源和去向,以及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狀況。損益表作為時期報表,揭示了企業的經營成果,包括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和營業外利潤,其中主營業務利潤的盈利能力是評估企業風險的關鍵?,F金流量表則通過現金凈流量驗證凈利潤的質量,缺乏現金流的凈利潤可能預示著較高的企業風險。在分析時,應綜合考慮這三張報表,以全面評估企業的財務健康狀況。
  • 26:3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與風險預判
    在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時,主要圍繞資產負債表中的三個關鍵比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總資產負債率,這些比率在制造業中的理想值分別為2比1、1比1和50%。此外,損益表中的指標,如毛利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ROE),也是評估企業盈利能力及風險的重要依據。通過綜合分析這些指標,可以更全面地預判企業風險,為企業和金融業務提供更公允的判斷依據。
  • 30:09
    企業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潛在風險分析
    在分析企業財務風險時,不僅要關注財務報表本身,還要考慮報表以外的企業綜合情況,如或有負債等潛在負債。財務報表不真實或不可靠可能源于核算過程中的差錯,但這些差錯通??赏ㄟ^糾正措施如沖紅憑證在下月予以修正,對財務影響不大。然而,這類差錯會影響企業運營管理及決策。關鍵風險在于報表與事實存在誤差,這通常由業務問題或財務人員對某些事項的不了解造成,強調在會計核算中應避免事實上的差錯。
  • 32:34
    企業會計控制與內部控制的實踐與應用
    討論深入解釋了會計控制和內部控制的概念,強調其在確保企業財報真實性、公允反映企業狀況以及遵從法律和法規方面的重要性。此外,討論還提到了全面風險管理的邏輯,并強調了在進行會計控制、內控以及全面風險管理時應用的不同手段。具體到實踐中,提到了建立適合企業需求的賬套和科目的重要性,以及數據采集系統在確保數據健康和有效傳遞至財務部門中的作用。最后,指出了電算化時代賬套建立和單據采集是確保財務報表真實性和準確性的重要環節。
  • 36:35
    企業數據采集與內控管理的關鍵要點
    本節重點強調了企業數據及單據采集的重要性,指出數據采集應設置追蹤節點,確保數據的真實可靠。企業需采集與經營相關的所有信息,包括資金收付、資產、產品銷售等過程中的數據。數據采集應覆蓋全業務流程,通過信息化和數字化手段提高數據采集的精準度和效率。此外,企業內控和風險管理應遵循財政部的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利用ERP、CRM等軟件系統,結合臺賬管理,形成完備的信息系統,以支持企業經營決策和風險管理。
  • 42:40
    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及其重要性
    討論了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的18項內容,分為內部控制環境、內部控制活動和管理手段三個層面。強調了企業重視內控和風險管理的文化氛圍,以及設立相應組織架構的重要性。詳細解釋了內部控制活動的范圍,包括數據采集、業務環節控制,以及防范營私舞弊和跑冒滴漏等關鍵點。此外,提到了薩班斯法案對企業內控管理制度的要求,以及企業需要定期審查內控制度應用情況的重要性。
  • 46:07
    企業內部控制的手段與重要性
    討論了企業內部控制的多種手段,包括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全面預算,強調了全面預算在企業內控中的重要性。同時指出,內控手冊需依據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編寫,以確保其與企業業務的完全符合。此外,提到企業內控手冊的編寫需考慮各自的商業模式,避免通用模板的簡單套用。最后,指出通過檢查內控手冊,可以進一步評估企業的風險和內部控制的完善程度。
思維導圖
原文
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金庫網。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是財務分析與風險管理。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來,各個新媒體包括自媒體爆料了很多企業爆雷的情況。國家特別重視財務經營分析以及財務經營分析工作的監督工作的管理。我們國家最近也出臺了一些文件,比如說今年年初出臺的這個文件,大家可以查一下,就是《關于進一步加強會計監督工作的意見》。這個文件大家可以看一下,就是要求全國上下,比如我們政府的審計、社會審計以及企業內部的審計,三維一體地進行企業的管理,以保證財務監督的有效性,也就是讓我們的財報真實可靠,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帶著這樣的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我們現在來看一下,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一共分為三部分:第一個是針對財務分析,先講一個主題,叫會計控制,我們講講什么叫會計控制;然后我們再講講什么是企業的內控以及應用的技巧;第三個問題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討一下風險應對的策略和方法。今天我們一共就學習這三個主題。
首先我們看第一個,什么叫做會計控制。會計控制這個詞,近些年來提到得很少了。這是我們國家在 1950 年初,在會計全面進入企業的全面核算過程中,就已經提出會計控制這個詞了。雖然近些年來提到得很少,提到的是以內控為基礎,但是內控里邊是包含著會計控制的。
那我們先理解一下,會計控制到底說的是什么。會計控制就是要求會計通過所有數據來反映企業的商業經營,用數據來反映企業真正經營的狀況,這指的是會計控制。
那么在學習會計控制的過程中,我們首先來思考:一個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首先要有經營活動,有了經營活動以后,會產生一些經營活動所留下來的單據。這些單據要如實記錄,進入到會計記錄這個過程中。然后會計在收到這些經營過程的單據的時候,要進行有規則的輸出,最后我們形成了財報。
那會計控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告訴我們如何辨別財報的真實可靠,這對于我們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以及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所以我們就知道,會計控制就是控制在這個整體的過程中,從數據的來源,也就是經營數據的來源,以及在記錄、輸出這個過程中,以保證它是真實的,是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態。如果是真實、公允的,我們就說財報是真實可靠的,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邏輯。
會計控制當中我們著重講的是,我們最終形成的結果就是財報,要保證財報的真實可靠。
我們再來看一下,過去在傳統的財務工作過程中,也就是在改革開放這 40 年的過程中,我們所有的會計,從核算到目前進行的數字化的經營和改造的過程中,其實原來會計核算分成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大概是這樣:
第一個層面是來自作業層面。也就是說一個企業,假如說是個制造業(因為制造業它的價值鏈比較長),從采購、生產到銷售這些環節,我們把它作為一個作業的層面。在作業的層面,產生的那些經營數據,以所有呈現的單據的方式,傳遞給財務部門。
財務部門怎么辦呢?財務部門拿到這些單據,經過記錄、做憑證,然后進行總賬處理,最后做出了財務報表。這是第二個層面,也就是第一個層面作業層面到第二個層面財務層面。財務是幫助我們的業務人員進行匯集、記錄和整理,最終我們形成了一些財報。
這樣的財報,最終企業在做決策的時候,它會傳遞到第三個層面。也就是說一個企業在做決策的時候,它會依據財報上的數據,然后作為一個依據再做決策。這樣我們就很清楚了,也就是說傳統的結構一定是有這三個層次,才最終達到企業經營的一個目的和方向的。
但是事實上,我們現在已經進行了一元化的結構,就是數字化的管理,讓我們所有的核算變得異常的簡單。也就是說:第一,一定要保證所有的單據在傳遞的過程中,是真實的、可靠的、合規的;第二,信息的披露要完整;最后我們所有呈現的報告,以及我們未來整體的決策,實際完全是通過一些系統化的數據,然后經過數據化,經過我們的算法。也就是未來的企業的決策,一定來自于數據庫的數據以及算法。也就是原來的三層結構,我們現在變成了一層,這樣對于企業的運營管理,它的反應速度是極快的。
那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以前如果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它一定是經過了一個月的或者一個周期的經營以后,它匯總成財報,再由財報的數據再進行決策,這是企業的最基本的一個邏輯。我們現在由于數字化的管理,讓我們所有的數據在經營的過程中就形成了,就是我們不用等到財報出來以后,之前我們那些數據都已經自動地形成了一些數據庫,我們通過數據庫就能夠有效地進行企業的決策。它整體的邏輯是這樣:第一,有數據;第二,有算法,這兩個就能夠支持到企業的決策。
所以未來在進行財務分析以及風險管理這個過程中,相對原來傳統那種做法來講,要簡單和容易得多。但是雖然簡單和容易,我們至少要知道,未來的財務分析一定是那種數字化的分析。這種數字化的分析,讓我們要了解三張報表之間的關系,要了解企業數據與數據之間的關系,這樣我們就以便于把企業管理得更好。
我們作為金融專業的同學們,咱們在看企業分析的時候,看企業的財務分析以及它的風險的時候,那我們就會站到更高的一個層面上,從一個俯瞰的角度來看企業整體的經營。從傳統又到了現在的一元化的結構,這種方式的變化,對于我們甄別企業是否有風險,這個方面我們一定要站得更高,這樣才能對企業的經營狀況更加了解。
那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底層邏輯。因為我們今天講的主題是財務分析以及風險管理,我們還是圍繞風險管理以及財務分析這個主題聚焦一下,梳理一下它的底層邏輯。
底層邏輯是什么呢?你看我們剛才說過,會計控制是反映企業的經營的,那會計控制要求的就是報表的真實可靠。報表的真實可靠,無外乎就意味著所有的資產是真實可靠的,負債是真實可靠的,所有者權益是真實可靠的,然后我們要真實地核對,也就是報表上的數字和我們現實中的數字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這樣才能保證會計控制真正做到位了。
那我們說它的底層邏輯,有會計控制還不足夠,因為企業的經營還牽扯到戰略、運營、市場以及法律等等一系列的風險。這時候就會有一個內控,內控是什么呢?就是我們現在大家所倡導的內控和全面風險管理,就是看這個企業到底內控做得如何,主要看的是內控,內控里邊又包含著會計控制。
那內控里到底包含著什么呢?我幫大家來梳理一下,內控里邊包含著:第一,財報的真實可靠;第二,特別注重于企業的經營的效率和效果。
這里我幫大家來梳理一下,經營的效率和效果是什么呢?我們就由此反推出來,就是我們對風險管理的概念,也就是說一切對企業的經營和利潤有影響的都叫風險。那我們控制的時候,不僅僅要控制財報真實可靠,控制跑冒滴漏、營私舞弊,還要控制企業的經營效率和效果。
那我們來思考一下,因為各位我們都是站在金融端來看企業的財報的,那我們來看一下它內控里邊我們想看的是什么。
第一個,如果說它的經營效率和效果,效果就是在損益表的最后一行,損益表的最后一行是什么呢?就是凈利潤。一個企業到底發展得怎么樣,對企業未來是不是有影響,我們首先是看它的利潤,也就是凈利潤的情況,這是第一個,就是它的經營效果。
那它的經營效率我們看什么呢?經營效率,我們無外乎針對企業的運營的情況來看它的效率。我們首先要對三張報表特別了解,因為那三張報表里邊:第一個,資產負債表告訴我們企業的財務狀況;第二個,損益表告訴我們的是經營的狀況,也就是經營的成果;然后這兩張表一結合起來,我們仔細看一下,未來企業的發展的變化,如果讓企業能夠對抗外界的競爭,沒有風險,那效率一定要高。
原因是什么呢?比如說我們說企業的成本,大家都知道企業降本增效這個過程中,企業的成本如果高,它的利潤就會低。在降本增效這個過程中,原材料不能降,人工的工資不能降,制造費用也是不能降的。如何來讓企業達到更好的經營效果呢?成本都不能降,怎么來達到經營效果呢?最主要的就是做好效率。
在做效率這個過程中,大部分企業都是用到以下(我們以制造業為一個主要的對標,這樣講起來,因為它業務價值鏈比較長,對于電商、互聯網、快消品它也是適用的,但是我們以制造業為標桿的話,它業務價值鏈會很長)。
對于一個制造業的企業,通常以什么作為一個效率的標準呢?首先就是它有兩組,一個是周轉率,一個是周轉期。周轉率代表周轉的次數,周轉期是代表周轉的天數。所以我們要看它的效率的時候,我們就看它企業資產的周轉率和周轉期。
如果我們把資產負債表打開,我們仔細來研究一下,也就是說我們要看應收賬款的周轉率、周轉期,存貨的周轉率、周轉期,還有流動資產的周轉率、周轉期,以及總資產的周轉率和周轉期。至于說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它們是要進行折舊的,那一塊我們可以稍微淡化一點,但是如果有的企業需要考慮固定資產的情況,那我們在另外的新的課程中,會給大家一起來分享和講解。在這里如果以一個簡單的制造產品的企業為例,算這四個周轉率和周轉期就可以了。
所以說我們做內控的時候,我們要看這個企業的,除了跑冒滴漏、營私舞弊,財報真實可靠以外,還要看它的經營效果,以及它的周轉的效率,也就是它的整體的效率(整體的效率就是周轉率和周轉期),還要看這一方面。
你說企業的運營,除了做好會計控制、內控以外,還會有其他的風險。那其他的風險到底是什么呢?我們來看一下,其他的風險就是指超出經營以外的那部分風險,那就是自然界帶給我們的風險,大家是很有感觸的。
近些年來,比如說疫情的影響,我們大家深深地感受到,這是不可抗力的因素,帶給企業的風險也是極大的,各個企業由于疫情的影響,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重創。我們都知道,還有一些情況,也會給企業帶來一些風險,比如說自然界的水、火等等一系列的情況,都會帶來那些超過我們運營以外的風險,那就叫自然界帶給我們的風險。
所以我們仔細想一下,從財務分析的角度上,企業經營的角度上,除了要控制企業整體的運營(分析這個角度上,要看企業的運營),同時要看自然界帶給我們的風險。所以這就是財務分析以及我們風險管理的總體的邏輯。
這個邏輯我們了解了,我們就進一步進入到更細的層面。我們來看一下,如果一個企業的財報是真實和可靠的,首先它的數據來源一定是真實可靠的。
就是說我們仔細想一想,如果企業從運營層面的風險,一定會來自于業務的層面,而不是來自于財務記賬記得怎么樣。因為所有的財務人員大家都知道,財務人員第一,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第二個,在實際工作當中,也都考了一系列的證書,他們知道如何當業務發生時,能夠真實地、公允地記錄企業的情況,而且按照會計準則、企業法、公司法來記錄企業的情況,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前提是,數據的來源是否是健康的。
因為我們現在大家都對外界很了解,第一個,全世界差不多范圍內,數字化已經達到了,信息化已經能達到了,也就是說,比如產品的價格、質量,在網上也都能夠查得到了。關鍵是以前的企業,面臨的是什么情況呢?就是一個集團化的、世界范圍內的集團化的企業,各個分子公司來自于世界各地,怎么能知道數據是不是真實可靠的呢?所以這個就是很關鍵。
所以說一個企業要想做好內控的第一步,就是數據的來源一定是健康的。
那你看,我們說這個過程,以上有幾個圖片給到大家,這幾個圖片實際代表了很深的含義。
首先第一個圖片是我們看到,E 代表了安然,就是安然公司 2001 年的時候,財務造假案巨大爆發了。爆發了以后引起了美國小布什政府的恐慌,恐慌的原因在于:第一,安然公司的知名度是極高的,它是一個能源行業,在美國的能源行業占首位;第二,它在世界能源行業占前十這個位置上。
你想想這么大規模體量大的一個能源的企業,財務造假就爆出了巨大的雷。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因為這個企業經營的過程中,數據是不夠健康的。
而且這次爆雷對美國政府影響之所以巨大,因為當時美國有 80 萬人口的養老基金去買了安然的股票,而且在這一年美國禍不單行,也就是 2001 年 “9?11” 事件,所以美國政府雪上加霜。
想一想,一個企業要想管理好,如何做好內控,保證數據真實可靠,當時美國政府很多人都為此頭痛。當時很多人都提出了一些想法,說到底如何做好內控和風險管理,以保證首先財報是真實可靠的,以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
我們看到圖片上這個人就提出了建議,他說建議一下,如果是要想財報真實可靠,那么在上市的那些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一定是右手對天發誓,左手按著財報說,我的財報是真實可靠的。
大家可想而知,因為美國人有一些信仰(來自世界各地信仰是不一樣的),僅靠這樣一個信仰來決定財報的數據真實可靠,似乎真的是一個笑話。
當然,美國政府沒有采納這個意見。后來美國有兩個人,一個是薩班斯,一個是奧克斯利,所以在這一年,薩班斯、奧克斯利共同出臺了這樣的一個法案。
為什么要講這件事呢?也就是說,內控和全面風險的里程碑式的這么一個點就出現了。這指的是什么呢?就是薩班斯法案的出現。因為在薩班斯法案里邊,(我在上面圖片里,大家已經看到了)有一個叫 SOX,SOX 就是薩班斯法案里邊最關鍵的一個點,就是 404 條款。各位如果有興趣,你可以到百度上再把薩班斯法案搜一下。它是作為內控和全面風險管理里程碑式的法案。它到底寫了什么?404 條款里邊它到底寫了什么?它寫了以下兩點:
就是說如果是上市公司,尤其是在美國的上市公司,不論你是本土的上市公司,還是其他國家到美國來上市的上市公司。我們都知道,美國的會計準則和世界各地的會計準則都是不一樣的,美國的會計準則有它的特點,咱們中國的會計準則也有咱們中國的會計準則的特點。
也就是說很多的企業,在我們中國如果用中國的會計準則來進行核算的時候,這個企業是不能夠盈利的,就是你算一下它是不盈利的(按我們中國的會計準則),但是如果你按美國的會計準則算,它是盈利的。原因是它們對于財務核算的口徑是不一樣的,以致于在以前的很多年的時間里,大概有幾十年的時間里,甚至上百年的時間里,咱們自己國家的以及世界各國的那些上市公司,紛紛跑到美國上市。因為上市公司所用的會計準則,如 VSOE、PPE 等等一系列的那種會計準則的方式,以至于它們到美國很輕易就能夠上市,這是它當時的一個情況。
那我們國家,對上市是有極大的要求的,比如說對于主板上市,對于你銷售額、對于你的凈利潤以及資產,以及報告期之間的合規化,都是有一個很強的要求。所以那些年在美國上市的公司是很多的,是因為美國會計準則的寬松。
所以在 404 法案當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要求。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它里邊著重提出了兩點:第一個,無論是美國本土的上市公司,還是世界各地到美國上市的公司,一定是要具備兩項東西。哪兩項東西呢?第一個,你的企業必須要有內控制度,就是你的企業經過內控的這個制度以后,你的數據才是健康的。這是第一個,我們一會會講內控的一些基本的手段,還會和大家一起來分享。
那么也就是說,在薩班斯法案提到的第一條就是這個,就是你企業一定有內控的制度,這是第一條。第二條是什么呢?就是你寫了內控的制度,你要有一個內控制度的評價,就是你有內控制度,我要看你用得如何。就是說一定要具備這兩個。
所以薩班斯法案,主要的精神就提了這兩個。所以我們想一想,一個企業要想數據是真實的,一定是經過內控的,然后經過內控了以后,還有相應的定期的評價,你才能知道這個數據是健康的。如果數據不健康,那想想財報怎么能夠健康?
下邊還有一個表,就是以前,如果我們要想查企業的內控制度有沒有,這是第一個;第二,它有沒有正式的啟用;還有它用的效果如何。以前我們大部分都是啟動于企業的內審,或者外審來查的。
以前的企業的審計我們都知道,對于企業的內審來查的時候,它會用一系列的審查的方法。也就是說沒有數字化之前,我們在進行企業的內審的時候,一定是要看企業的一些相應的會計資料的,比如說要查憑證、查單據。然后甚至我們以前在大的國企的時候會有這種情況,比如說年底了,要進行審計了,我們會倒出一個巨大的會議室,然后審計人員,一批人員,七八個,然后入駐到公司,然后從頭到尾翻憑證,一翻就一個多月,大概以前的審計是這樣審的。
最終要查看企業的很多種業務情況:第一,有沒有內控;第二,有沒有內控制度的評價。我們舉個例子,大家就很清楚了。比如說,咱們企業咱們發貨是按什么發的?這家企業說我們發貨按兩個條件,第一個看看有沒有財務總監的簽字,另外有沒有它們銷售部門的負責人的簽字,有這兩個簽字,所以咱們就可以發貨了。
所以咱們的審計人員,就會把所有的有關于銷售這樣的環節的業務就會一篇篇拿出來比,看看有沒有銷售總監的簽字,有沒有財務總監的簽字,如果都有,說明內控基本做到位了,這種叫做穿行測試。
你看這種測試對于一個企業來講,規模是龐大的。一個具有完整價值鏈的企業,比如說制造業企業穿行測試就有幾百項之多。你想想過去所做審計的人員,是不是工作量是極大的,是極大的。
這是我們說一個企業的健康數據,一定是得經過內控的,然后有內控制度的評價,最后才能保證你的數據是健康的。這是因為我們在這里講到了薩班斯法案的時候,我們大家要知道,我們后期所有的內控以及風險管理,都在美國的基礎上,做了適應于本國情況的一些改進。然后我們所有用的一個基本點,還是圍繞美國薩班斯法案的,我們大家就清楚這一點了。
所以一個企業數據健康,我們遵循的原則,一定是遵循于薩班斯法案的。
我們再來看一下,在這里再次幫大家來呈現一下這三張報表。我們都知道企業有三張報表,而我們金融的人員,我們更應該用自己的方式來看這三張報表,能迅速地了解企業的情況。
你比如說,我們說這三張報表里邊,資產負債表是一張主表,它反映的是企業的財務狀況,它告訴我們企業的錢從哪來的,花到哪去了。這是資產負債表的一個最基本的內容,另外它是一張主表,也是一張時點報表,這主要是反映了企業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狀況,這是對資產負債表的一個解讀方式。
那損益表告訴大家是什么呢?它是一張時期報表,它會告訴我們企業的經營成果,我們企業到底賺不賺錢,同時告訴我們在哪里賺的錢。因為企業的損益表當中,實際它是有三塊利潤的,有主營業務利潤,有其他業務利潤,還有營業外利潤。
那一個企業如果這家企業風險小,那一定是主營業務利潤賺錢,因為主營業務利潤代表了什么?我干什么吆喝什么,我吆喝什么我賺錢,那當然最對了。主要是主營業務,如果經營得好了,你想象一下,是不是當我們主營業務經營好了,就有條件,至少我們有資金吧,有系統化的這些相應的設備,我們就可以做其他業務了,比如說我們投資一個項目,或者到其他企業占個股份,這不都是其他業務利潤嗎?就是說我們干主業的同時,然后再在其他的部分再賺點錢。
還有,就是企業還有營業外利潤,就是你干什么吆喝什么以外,其他還有一些可以賺錢的地方。比如說有一些往來賬,應收賬款,前期已經計提了壞賬準備,但是過了幾年它又拿回來了,這時候是不是我們可以放到營業外利潤里頭,是可以的。另外還有一種可能是什么,就是你干什么吆喝什么,順便干點什么。你比如說制造業,本身我就是生產產品的企業,但是我有幾臺大車,那我有幾臺大車,我淡季的時候沒事干,給別人干點活,然后掙的錢,再去掉人工再去掉油錢,是不是我們剩的錢就可以放到營業外利潤里邊,所以大家就很容易了解。
那么也就是說,我們在看企業的風險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看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是不是賺錢,如果賺錢我們覺得風險就會小很多,這是我們一個最直觀的認識。
另外我們看現金流量表的時候,我們要看它的現金凈流量的情況,因為現金的流量,它最終能夠驗證我們企業的凈利潤是不是具有質量。如果企業有凈利潤,但是沒有現金流,那這個企業也是風險很大的。
那回過頭來,我們再看資產負債表的時候,我們就有另外一個維度來看。剛才我跟大家說過,說資產負債表,我們在看的時候,因為是資產等于負債加所有者權益,我們看它風險的大小,一般的是圍繞一些財務上的指標。那圍繞著財務上的指標,是怎么圍繞呢?它是這樣來圍繞的:
首先第一個,我們說資產負債表里邊,它會有三個比率的關系,這三個比率的關系很重要。第一個是流動比率,就是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我們說這個指標應該是在制造業會有一個參考值,當然這是一個理論上的數據,就是 2:1 比較合適,這就是流動比率。那么速動比率就是速動資產比上流動負債,這時候我們認為是 1:1 比較合適。那總資產負債率是多少呢?也就是負債占總資產里邊的比重是多少,通常在制造業,咱們國家的參考值是給到 50%,但是大部分在運營的過程中,可能會在 50% 上下,那個也沒有問題。
就是我們在看這個企業它是不是具有風險的時候,我們把它作為一個國家會計原理上給到的參考值,有些企業會有一些變化。假如說我們是銀行業的,做大客戶經理的,你再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這三個比率,它只作為一個參考值以外,你可以根據企業想貸款產品的品類來定。你比如說我從整體上來看,從信用貸款這個角度來看,我看好像這幾個比率,幾乎上對我企業的、對我們銀行的要求,相差那么有那么一點,但是沒問題,我們可以比如說針對它的某一項業務,我們可以做貿易融資;比如說我們針對它上下供應鏈,我們可以做供應鏈融資;比如說我們針對它某一項,比如說我們做一下商業保理;比如說還可以做一些抵押等等。
也就是說我們在看財報的時候,它只是給到我們第一個印象,我們還要把所有的里邊的數據,做一下經營上的分析,這樣我們才能更準確地去了解。所以資產負債表給到我們的,我們要看那里邊的三個比率的關系。
那回過頭來,我們再去看損益表的時候,我們說這個企業的經營的效果,你除了看凈利潤以外還不足夠,那你要看什么呢?看企業的以下的在利潤報表里所產生的那些指標。哪些指標呢?
首先第一個是毛利率,你這個產品的盈利能力是如何的,你得看這個企業。那么我們第二個看銷售凈利率,銷售凈利率是看企業的整體的業務板塊的盈利能力如何。第三個我們會看總資產利潤率,我們看我們投資的所有的總資產,它的回報能力是如何的。同時我們要看凈資產,就是股東投入的錢的回報率,我們要看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我們平常在報表里看的是什么?體現的就是 ROE,那么總資產利潤率,我們看的就是 ROA。
所以我們很容易去了解到,說一個企業賺錢,你僅僅看凈利潤是不足夠的,你要綜合起來看。也就是說我們拿一個指標來說事的時候,基本上就是盲人摸象,我們一定要把這些指標綜合起來,那樣效果會好了很多。這樣我們對企業的風險,我們會有效地去預判。對于我們的金融業務來講,我們再看企業的風險的話,我們更全面、更綜合,然后也能夠對企業判斷,也是相對來說是公允的,這樣為自身的企業以及這家企業的發展,都起到一個良好的作用。
那這樣我們三張報表,已經幫大家以最短以及最有效的方式,幫大家解決完畢,就讓大家對它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有一個印象,你在分析風險的時候就知道了。
因為我們知道財務風險,一定是在財務報表里,財務報表如果能夠很了解了,當然我們說財務風險,除了你報表以內,同時我們要看企業的一些綜合情況,你比如說有一些或有負債,或者叫潛在負債,你在報表里是看不出來的。那我們再看報表,只是起到一個更直觀更綜合的作用,同時我們還要看報表以外的內容,這樣我們就對企業的綜合的情況,有了一個更深的了解。
那我們來看一下,說一個企業如果財報不真實、不可靠的話,可能對于財務人員本身,會有以下幾種情況:就是財務在核算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差錯,但是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從金融的角度看企業財報的時候,即使它核算那些差錯,問題都不太大。
那我們所指的差錯,問題不太大指的是什么呢?比如說我計算出現了誤差,你計算出現了誤差,到下個月糾正過來也是沒問題的;比如說科目出現了誤差,也是可以糾正的;然后我們說,還有一些其他方向的誤差,比如說我的時間有點錯配,比如說還有其他的政策上有些錯配。財務上是有一種萬能的辦法,就是我做錯了,我把這個憑證做一個沖紅,下個月就是能夠糾正的,對于企業來講是問題不大的,但是我們說對于企業運營管理來講,是有問題的,因為你這個月出現了差錯,就不利于決策了。
那我們這里指的風險,指的是最后一項,就是說你這個報表和事實有誤差,這個是最關鍵的點。其他的如果核算錯了,那我們最終是能夠把它糾正過來,是沒問題的。我們這里講的就是,由于有一些業務上的問題,或者是由于其他的,比如說個別的財務人員對這件事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下,會產生一些事實上的誤差。
那我們針對這個會計上的差錯,我們主要講的是事實上的,就是你事實上不要出差錯,其他的由于你工作上的失誤,它是能夠進行一些調整的,調整了以后就能夠達到一個正確的狀態。這是我們說的會計上,在核算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我們再進一步的來理解會計控制以及內部控制的時候,因為有了報表作為鋪墊,有了剛才那些基礎的理論作為鋪墊,我們再了解的時候,我們就很清楚了。會計控制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控制的財報,就是你財報當中要真實可靠,公允地反映企業的情況。

該課程在您的購物車中

該課程在您的待付款訂單中

您已購買該課程

開通金庫網VIP會員,享更多學習優惠

持證人開通會員,學習最多可獲25學時

登錄或注冊以獲得最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