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點
數字化管理如何改變了財務核算結構?
數字化管理將原有的三層結構簡化為一元化結構,確保單據傳遞的真實、可靠和合規,強調信息完整披露,并通過系統化數據和算法支持企業決策。這種變化使得數據實時形成數據庫,能夠快速響應并輔助企業運營決策。
-
要點
會計控制的定義是什么?
會計控制是指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通過收集、記錄和輸出經營數據,確保形成的財報能夠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其根本原因是辨別財報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對于企業的管理和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
要點
傳統財務核算的三層結構是怎樣的?
傳統財務核算分為三個層面:作業層面、財務層面和決策層面。作業層面對企業價值鏈各環節產生的經營數據進行記錄并傳遞給財務部門;財務層面負責匯集、記錄和整理這些數據,形成財務報表;決策層面依據財務報表數據進行決策。
-
要點
在數字化管理下,如何理解和進行財務分析?
在數字化管理時代,財務分析更加依賴于實時生成的數據和算法,需要了解三張報表之間的關系以及企業數據間的聯系,以便更有效地對企業進行管理。作為金融專業的學生,應站在更高視角,關注企業的整體經營狀況,以便更好地識別企業風險。
-
要點
內控的定義是什么,它包含哪些方面?
內控是指企業現在所倡導的全面風險管理,主要看企業內控做的如何,其中包含了會計控制,并且更進一步關注企業的財報真實可靠以及企業的經營效率和效果。
-
要點
經營效率和效果在企業財報中的體現是什么?如何通過財務報表評估企業的運營效率?
經營效率和效果在損益表(利潤表)的最后一行表現為凈利潤,它是衡量企業發展和未來潛力的重要指標。此外,從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結合來看,可以分析企業的運營效率。評估企業運營效率時,需要特別了解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其中,資產負債表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損益表反映經營成果。通過分析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和周轉期等指標,可以判斷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
-
要點
企業除了會計控制外,還面臨哪些其他風險?
除了會計控制外,企業還會面臨自然界帶來的風險,比如不可抗力事件(如疫情、自然災害等)對企業造成的損失。這些風險超越了企業的正常運營范疇。
-
要點
如何確保企業財報數據的真實可靠?
確保企業財報數據真實可靠的關鍵在于數據來源必須健康。財務人員具備專業背景和資質,按照會計準則和法律法規記錄企業情況,但前提是業務層面的數據來源必須真實。在數字化和信息化時代,產品價格質量等信息透明化,要求企業從源頭上保證數據的真實性。
-
要點
安然公司財務造假事件爆發的原因是什么?當時美國政府對于企業內控和風險管理有哪些討論或建議?
安然公司財務造假事件爆發主要是由于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數據不夠健康,且其財務數據的問題對美國政府產生了嚴重影響,因為當時有大量美國政府的養老基金投資于安然股票,并且2001年遭遇了911事件,使得這一事件雪上加霜。在安然事件后,有人提出若要確保財報真實可靠,建議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應左手按著財報宣誓其真實性。但這個建議并未被美國政府采納。
-
要點
薩班斯法案與奧克斯利法案的重要性是什么?
薩班斯和奧克斯利兩位美國議員共同出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案,該法案對內控和全面風險管理提出了重大要求,尤其是其中的404條款,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建立并披露內控制度及其評價結果,以確保財報的真實性和數據健康。
-
要點
404條款具體要求了哪些內容?在404法案之前,企業內控制度的審查方式是怎樣的?
404條款要求美國境內外所有上市公司必須具備兩項關鍵內容:一是建立健全的內控制度,確保數據經過健康處理;二是對內控制度進行定期評價,以證明其有效性。在404法案之前,企業內控制度的審查主要依賴于內部審計或外部審計人員審查企業的會計資料,如憑證、單據等,通過穿行測試等方式檢查業務流程中是否存在相應的內控措施。
-
要點
遵循薩班斯法案的原則,企業的數據健康應如何實現?
企業數據健康必須遵循薩班斯法案的原則,即經過完善的內控制度,并且對該內控制度進行定期評價,確保數據真實可靠,以此來保障企業的財務報表健康。
-
要點
資產負債表主要反映了什么內容?
資產負債表是一張主表,它反映的是企業的財務狀況,具體包括企業的錢從哪兒來的,花到哪兒去了。它是一張時點報表,主要展示了企業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狀況。
-
要點
損益表主要揭示了哪些信息?主營業務利潤對企業的重要性體現在哪里?
損益表是一張時期報表,它向我們揭示了企業的經營成果,即企業是否賺錢以及在哪部分賺錢。其中包含了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和營業外利潤三塊利潤來源。主營業務利潤代表了企業核心業務的盈利能力,如果主營業務經營得好,不僅能夠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而且為開展其他業務或投資提供資金支持,從而降低整體風險。
-
要點
營業外利潤是如何產生的?
營業外利潤來自于主營業務以外的其他收入,例如前期已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收回、非主營業務活動產生的收益等。這部分利潤反映了企業在主營業務之外其他方面創造收益的能力。
-
要點
在評估企業風險時應關注哪些方面?
評估企業風險時,除了關注損益表中的主營業務利潤等盈利能力指標外,還要看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凈流量,以驗證凈利潤的質量。同時,要圍繞資產負債表中的財務指標,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總資產負債率等來判斷企業的風險水平。
-
要點
資產負債表中的三個重要比率關系是什么?
資產負債表中有三個關鍵比率關系:流動比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制造業參考值為2比1)、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比上流動負債,理想狀態為1比1)和總資產負債率(負債占總資產的比重,制造業參考值通常為50%左右)。
-
要點
如何全面了解企業盈利能力及風險狀況?
要綜合分析損益表中的毛利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通過ROE體現)等多個指標,而不僅僅依賴于凈利潤這一單一指標。結合財務報表內部數據與企業整體運營情況、潛在負債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才能更準確地預判企業風險并做出公正判斷。
-
要點
在財務核算中,差錯問題不大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差錯問題不大指的是即使出現計算或科目上的誤差,只要能夠在下個月通過沖紅憑證進行糾正,從金融角度看對企業財報的影響并不大。但這種差錯對于企業運營管理是有問題的,因為它可能影響當月的決策。
-
要點
財務報表與事實之間的誤差為何是最關鍵的風險點?
報表與事實之間的誤差是最關鍵的風險點,因為它代表了業務上的問題或財務人員對某些事項不熟悉導致的實質性錯誤,這些錯誤無法僅通過調整或沖紅來完全糾正,可能會對企業的財務報告真實性造成嚴重影響。
-
要點
會計控制和內部控制的核心目標是什么?
會計控制的核心是確保財報真實、可靠、公允地反映企業的狀況;而內部控制不僅涵蓋會計控制的內容,還關注經營效率和效果,以及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遵循法律和法規的情況。
-
要點
建立良好的會計賬套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一個良好的會計賬套應具備兩個功能:一是能夠向外界干系人(如投資人、金融機構和稅務部門)提供對企業情況的真實反映;二是能應用于企業的內部管理,并滿足詳細的管理需求。賬套建立通常在企業初創時由咨詢專家幫助完成。
-
要點
單據采集在企業財務系統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單據采集是保證數據傳遞真實性和健康性的關鍵環節。企業必須建立嚴格的單據采集系統,確保按照規則和程序經過內控流程的數據才能到達財務部門,從而形成真實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數據流。
-
要點
如何確保財務核算和報表生成的質量?
在電算化環境下,只要建立了完備的賬套并規范了單據采集,財務核算和報表自動生成就相對容易解決。關鍵在于前兩個環節——賬套的建立和單據的采集整理。
-
要點
數據及單據采集在企業報表真實可靠來源中的作用是什么?
數據及單據采集是確保企業報表真實可靠的源頭,需要設置追蹤節點以便于查找差錯并進行追蹤。采集原則以科目的設置為核心,并覆蓋企業所有與經營相關的業務,包括資金收付、資產、產品銷售、采購、生產、服務提供等過程,以及往來賬核對、合同管理、損失控制等事項。
-
要點
在現行條件下,數據采集和會計控制相比以前有何變化?
現在由于信息化和數據化的推進,數據采集過程有了明確的標準和控制程序,注重數據采集的頻次、格式、效果依據以及定額統計,并通過特定的會計處理程序確保數據傳遞至財務部門進行核算。數據保障措施得到加強,不僅依賴于信息化系統,也結合了傳統的臺賬方式來完善信息系統建設。
-
要點
目前企業普遍采用哪些軟件進行數據采集和管理?
大多數企業,包括國企、央企和民企,使用ERP(企業資源計劃)軟件、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訂單管理系統、項目管理系統、OA辦公系統以及平臺交易系統等多種軟件進行數據采集與管理,以提高核算效率、精準度和反饋速度。
-
要點
國家對于企業內控和風險管理有哪些指導文件?
財政部為企業內控和風險管理提供了專門的指導文件,如內部控制基本指引、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和內部控制案例庫。這些文件為企業建立了實施內控的抓手,規定了從基本準則到具體應用層面的詳細內容。
-
要點
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包含幾個層面的內容?
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共分為三個層面:內部控制環境、內部控制活動和內部控制管理手段,共計18項具體指引。
-
要點
如何從國家層面評估一個企業的內控有效性?
通過查看企業是否有完整的內控環境(如企業文化和管理制度中體現高度重視內控)、組織架構是否健全以及業務流程中是否存在從數據采集到業務環節的全面控制。同時,還需關注是否存在營私舞弊和跑冒滴漏等問題。
-
要點
內控管理制度應如何起草和應用?
企業應依據內部控制應用指引起草內控管理制度,并采用如cos o框架進行編制,形成內控手冊或內部控制應用指南。企業需定期找監管部門審查內控手冊的應用效果,保證其與自身業務緊密相關且符合標準。
-
要點
全面預算在內控中的作用是什么?
全面預算是衡量企業內控好壞的重要手段之一,企業必須具備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結合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全面預算等手段,才能構建完善的內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