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在线看-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看-黄视频网站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

您有待付款訂單,請盡快完成支付

    歷史搜索

首頁 產品知識 當前原油市場的影響因素及未來發展趨勢
播放

當前原油市場的影響因素及未來發展趨勢

價格: ¥80
AI總結 要點回顧 用戶評價
關鍵詞
  • 原油市場
  • 供給因素
  • 需求因素
  • 庫存因素
  • 戰爭因素
  • 政策因素
  • 主產國
  • 歐佩克
  • 美國
  • 沙特
  • 俄羅斯
  • 頁巖氣革命
  • 出口量
  • 產量
  • 制裁
  • 亞太市場
  • 能源出口
  • 烏克蘭沖突
  • 出口貿易
  • 天然氣儲量
全文摘要
分析深入全球原油市場的供需變化、價格波動及主要國家產量與出口情況,強調美國頁巖氣革命對全球石油格局的重塑,形成美、沙、俄三足鼎立局面。探討俄羅斯能源出口調整至亞太地區以應對歐美制裁。全球經濟尤其是美中需求變化對油價影響顯著,戰爭因素如中東沖突引發油價波動。短期油價受巴以沖突及美國經濟影響可能上行,長期預計隨美聯儲加息結束和地緣政治變化而回落,預測明年前一季度油價在75至80美元區間。供給、需求、庫存、戰爭和政策為原油市場關鍵影響因素,低庫存和戰爭短期內顯著影響油價,政策通過產油國增減產策略調節市場。
章節速覽
  • 00:05
    原油市場影響因素分析:供給、需求、庫存、戰爭與政策
    分析圍繞當前原油市場的影響因素展開,重點討論了供給因素,包括主產國的產量、增減產情況以及影響產量變化的因素。特別強調了歐佩克國家對全球石油產量增長的貢獻,以及美國頁巖氣革命對全球石油市場格局的影響。此外,提到了美國、沙特和俄羅斯在全球石油生產中的三足鼎立態勢。
  • 04:06
    頁巖氣革命與美國及俄羅斯的能源出口轉變
    美國通過頁巖氣革命,利用水力壓裂技術有效開采油氣資源,自2019年9月起,成為石油凈出口國,控制全球石油產量的19%,并成為世界頁巖氣產量第一大國。同時,從2016年開始,美國也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另一方面,俄羅斯作為世界重要的能源供應國,主要出口武器、原油、天然氣、煤炭和農產品。
  • 07:13
    2022年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產量與出口變化
    2022年,俄羅斯石油總產量增長2%,達到5.35億噸,日均產量為1070萬桶,占世界產量的三分之一。一次加工量為2.72億噸,較上一年下降4.6%,而原油出口量為2.42億噸,同比增長7.6%。天然氣產量為6738億立方米,比上一年下降了11.6%,出口量下降了25%,主要原因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軍事沖突導致的歐美制裁。俄羅斯為應對制裁,減少了對歐洲的能源供應,轉向亞太地區,并開始建設新的天然氣出口基礎設施。盡管制裁影響,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和出口量在2022年底略有下降,但總體影響較小,石油產量和出口量仍保持增長。
  • 11:52
    2021年至2022年俄羅斯原油出口流向變化
    2021年,在制裁之前,俄羅斯出口到歐洲的原油量占其總出口量的56%,而出口到亞洲和美洲的量分別占32%和不到5%。2022年,隨著烏克蘭沖突爆發和歐盟禁令的實施,俄羅斯對歐洲的原油出口比重從56%下降到48%,而對亞太地區的出口比重從32%增長到了50%。這一變化顯示了俄羅斯原油出口流向的重大調整,從歐洲市場轉向了亞太市場,尤其是中國和印度,以應對歐美制裁的影響。此外,印度和土耳其等國家增加了從俄羅斯的原油進口量,而韓國則因政治原因大幅削減了進口量。這一系列變化反映了全球能源市場的復雜性和各國對能源供應策略的調整。
  • 16:58
    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及短期供應情況
    去年全球石油探明儲量增長1.3%至2406.9億噸,天然氣儲量增長2.2%至211萬立方米。歐佩克國家石油儲量占全球70.7%,天然氣占35%。近期油價上漲主要因美國經濟復蘇和歐佩克及其盟國的減產措施,如沙特單方減產100萬桶/日至年底,俄羅斯維持30萬桶/日的減產至年底。美國原油商業庫存降至4.14億桶,戰略石油儲備為3.51億桶,自8月以來連續下降,相當于每日減少50萬噸。
  • 20:04
    美國與全球原油庫存與需求分析
    主要討論了美國原油庫存和煉廠運作情況,指出庫存和煉廠開工率均處于近年較低水平,表明能源消費需求進入淡季,下游需求走弱。隨后分析了全球原油需求,重點介紹了美國、中國、印度等主要消費國的原油消費量及全球占比,其中美國和中國分別占據19.7%和15%的市場份額。特別提到2022年中國原油需求同比減少4%,這主要歸因于疫情政策的影響,而其他九個國家需求均有所增長。
  • 22:49
    歐美加息對經濟和原油價格的影響
    美聯儲自去年3月份開始連續加息11次,使聯邦基準利率達到5.25到5.5的22年最高值。加息對原油價格存在滯后效應,油價上漲引發通貨膨脹,促使美聯儲加息,而加息則抑制全球需求,抬高美元指數,進而抑制油價上漲。歐美PMI指數連續下滑,歐洲已進入技術性衰退,美國制造業雖下滑,但服務業表現較好。經濟下滑情況下,油價未跌主要是因為歐佩克和俄羅斯等產油國的減產措施。歐洲能源價格高漲,加劇了其經濟衰退的風險,而美國經濟相對更為穩定。
  • 27:11
    油價對美國通脹指標的影響及經濟復蘇態勢
    詳細分析了油價與美國通脹指標PPI、CPI和PCE之間的相關性,指出油價上漲對美國通脹有顯著影響,尤其是在2020年至2022年間,油價上漲解釋了CPI和PCE增速的大部分漲幅。此外,討論了美國制造業與服務業PMI指數的走勢,顯示盡管制造業持續在榮枯線以下,但服務業的強勁表現支撐了經濟復蘇。同時,美國CPI和PPI的同比增速變化反映了美聯儲加息政策的效果,以及非農就業人數的大幅增長表明美國經濟復蘇勢頭強勁。
  • 33:46
    中國原油產量與需求及對經濟的影響
    中國原油產量在2015年達到峰值2.15億噸后出現下滑,而原油表觀消費量持續增長,從2012年到2022年復合增長率達4.1%。這導致了原油進口依賴度的提高,2022年進口依存度為71.49%。國際油價對中國經濟影響顯著,與PPI指標的相關性高達0.71%,近三年更是提升至0.77。原油價格每上漲10%,對PPI貢獻增長0.68個百分點。與CPI相比,油價與PPI的相關性更大。當前油價水平較高,對中國經濟回升和發展構成一定壓力。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2%,預計全年目標完成無礙,四季度政策刺激可能不會大幅加碼,相關政策調整或待年底經濟會議或明年兩會。
  • 38:51
    中國制造業PMI、CPI和PPI的近期變化
    十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5%,環比下降0.7%,同比增加0.3%,且數據持續在50以下波動,顯示制造業景氣度有所回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九月份環比上升0.2%,同比從上漲0.1%轉為持平,市場消費逐步恢復但受到高基數影響。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環比上升0.4%,同比下降2.5%,受到工業品需求恢復和國際油價上漲影響,環比漲幅擴大,同比降幅收窄。
  • 40:32
    全球經濟、原油市場與庫存對價格的影響
    2021年初,全球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2020年因疫情下降3.1%后,2021年實際GDP增長6.4%。2022年,隨著需求快速增長和供應鏈問題,全球經濟反彈減弱。美聯儲連續加息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發展中經濟體受到較大影響,衰退可能性提升。國際能源署(IEA)預測,2023年和2024年全球GDP增速維持在2.4%和2.8%,預計2025年可能達到3.7%的高峰。庫存因素對原油價格波動有重要影響,低庫存水平使得供需結構微弱變化也可能引起價格波動,尤其是供不應求時價格向上彈性更大。
  • 45:39
    戰爭因素對油價的影響分析
    戰爭是影響原油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中東地區的沖突。從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到近期的俄烏沖突,每次戰爭或沖突都會導致油價的波動,盡管其持續時間和影響程度各不相同。1973年,歐佩克成員國決定收回石油標價權,將油價從3美元提高到10美元,引發了二戰后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14%。此后,多次戰爭和沖突如伊拉克戰爭、敘利亞戰爭等均導致油價大幅波動,而最近的巴以沖突由于雙方并非主要產油國,對油價的影響相對較小。
  • 51:42
    石油危機與國際油價波動的歷史回顧
    詳細回顧了歷史上幾次重大石油危機及其對國際油價的影響。首先,1978年的兩伊戰爭引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全球石油產量驟降,導致油價從13美元漲至34美元,引發了西方國家的經濟衰退。隨后,1985年沙特阿拉伯的減產策略導致其市場份額下降,最終決定不再限制產量,使得國際油價大幅下跌。1990年和2003年的海灣戰爭以及2011年的利比亞戰爭同樣因戰爭影響石油生產和出口,造成了油價的顯著波動。這些事件凸顯了石油生產國的局勢對全球能源市場的重要影響。
  • 58:25
    原油供應波動對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
    利比亞作為原油生產和出口大國,其產量和儲量對歐洲油價有重大影響。2019年沙特阿美石油設施遭無人機襲擊,導致全球原油供應量顯著減少,短期內推高了油價。俄烏沖突進一步加劇了歐洲能源供需缺口,特別是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導致全球能源價格波動。盡管巴以沖突本身對全球能源市場影響有限,但如果沖突蔓延至周邊產油國或影響到霍爾木茲海峽的原油運輸,將對全球原油價格和貿易產生重大影響,可能推升全球中期通脹預期,并對各國經濟復蘇和增長帶來壓力。
  • 64:54
    中東油氣資源依賴度的變化及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討論了不同經濟體對中東油氣資源依賴度的變化,指出發達國家如美國、歐洲、日本和韓國對中東油氣資源的依賴程度正在下降,而新興經濟體如中國和印度的依賴度則在上升。過去20年間,美國、歐洲、日本和韓國從中東地區的油氣出口份額顯著下降,而中國和印度的份額則明顯增加。此外,還分析了戰爭與石油價格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基本面因素、戰爭和政策因素如何共同決定石油價格的波動。
  • 72:36
    原油市場政治因素影響及未來展望
    詳細分析了政治因素對原油市場的影響,通過三個具體例子展示了政府決策如何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原油的供需和價格。首先,俄羅斯禁止出口柴油和汽油的決定迫使買家尋找其他來源,突顯了制裁與反制裁之間的政治博弈。其次,沙特阿拉伯的持續減產策略以及歐佩克和其他減產同盟國的自愿參與,體現了主要生產國在經濟不景氣時通過減產來穩定油價的做法。最后,伊朗受歐美制裁的歷史背景及其對原油市場潛在影響的討論,揭示了國際政治關系如何通過核協議等手段影響原油出口。總結部分展望了未來原油市場,特別是2022年四季度到2023年第一季度的市場趨勢,強調了政治因素在其中的關鍵作用。
  • 77:28
    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原油價格走勢分析
    分析指出,四季度原油價格將以區間整理為主,預計從當前的約80美元上升至90多美元,甚至可能觸及100美元,主要運行區間為80到100美元。這一預測基于巴以沖突可能升級和美國經濟數據表現良好。然而,預計明年上半年油價將有所回落,可能回到75到80美元區間,主要因素包括美聯儲加息進入尾聲、歐美高利息對經濟的壓力、地緣沖突升級的可能性、俄羅斯原油出口超預期以及中國需求的溫和回升。綜合考慮,預計全球原油價格在明年上半年可能回調至75到80美元區間。
思維導圖
原文
接下來是第四部分,我們來講一下當前原油市場的影響因素。那么我們第四部分,就結合到了第三部分,剛才這個分析框架。我們可以看一下,剛才第三部分的分析框架,我們基于這個框架,來跟大家講一下,如何根據實際情況來應用。這樣如果咱們的學員,包括咱們學員的客戶,以后想去自己去了解,也知道從哪里去下手。
我分成了五個方面,是我認為你去比較好理解的方面,分別是供給因素、需求因素、庫存因素、戰爭因素和政策因素。我們分別一個一個來說。
首先第一點是供給因素,這塊包括了五個方面:主產國是包括哪些;那么主產國的產量是怎么樣的;這些國家是否有增產或者減產這樣的情況;以及說哪些因素在影響著主產國產量的變化;最后從目前來看,最近幾個月,包括或者說今年以內,短期供應端出現了什么樣的變化。
我們先看第一部分,你最起碼你需要對全球的石油的產量,包括幾個主產國,有一個相應的認識。我們從這里面我們列了兩個圖,分別是 2022 年全球產量前十的國家,跟它們所占的比重的百分比。我們先說 2022 年,全球石油產量是在 46.18 億噸,同比增長了 3.7%。那么在這個增量里面有一半以上,是由 OPEC 這個組織來貢獻的,像里面產量比較大的這種,像沙特、伊拉克、阿聯酋,包括安哥拉這樣的國家,其產量增幅都超過了 5%。那么除了這一半以上的增幅來自 OPEC 國家以外,那么非 OPEC 國家里面,主要是增產了大概每天 160 萬桶這樣一個水平。這其中有一半以上,77% 是來源于美國的一個增產。那么像其他的幾個,就是非 OPEC 國家的主要國家,像加拿大、巴西、中國,這些國家的產量相對是比較平穩的。
我們從下面這兩個圖里面可以看一下,目前產量第一的就是美國,它實際上現在在全球的產量占比,已經達到了 18.9%,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了,將近快要 20% 了,1/5 的產量都快是它的了。那么沙特這方面,大概是占了 12.9% 這樣一個水平,第三名是俄羅斯,俄羅斯的這塊是占了 11.9%。再往后我們看到,像加拿大是占比 5.9%,伊拉克占了 4.6%,再往后像中國是 4.4%,然后依次這樣下去。
我們說從這個圖里面可以看到,就是前三個國家的綠色的柱子,比后邊七個國家要高很多,這其實也是目前世界上,就是三個最主要的,一個三足鼎立的態勢。那么我們首先先說第一個,就是剛才我們提到的,產量最大的國家就是美國。美國這塊,提到美國原油的產量,包括它原油的這種增幅的情況,那我們就得提頁巖氣。我們說頁巖氣革命,可以說是本世紀以來,石油中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它極大地提高了美國原油的自給率,也徹底改變了美國的石油工業和美國的石油產量,形成了當今世界上這種石油三足鼎立的局面,這個三足鼎立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沙特、然后俄羅斯、還有美國。
這是美國石油的一個供給情況,我們大概可以看一下,就是頁巖氣革命。其實我們說美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它的油氣資源的儲量,其實還是很豐富的,但是在過去因為技術原因,它是無法把這樣的油氣資源,通過比較合理、比較經濟的方式開發出來。在前面那個頁面里面我們也提到了,像中東這塊地區,它首先它的油井開采成本比較低,而且產量比較大,也比較容易開采,所以說導致它中東這塊,它很早之前原油產量就起來了。而美國這塊,它是我有這樣的資源,但是因為我當時的技術原因,我無法有效把它開采出來。但是后來在過去些年,通過水力壓裂技術,那么頁巖氣和頁巖油,得到了很大的一個發展,它主要是借助這種高壓,把化學物質和大量的水泥沙,打到這個地下,然后壓裂油井附近的頁巖層結構,然后進而來開采這樣的油氣資源。
我們從數據來看,在 2019 年的時候,當時美國能源情報署,就發布了這樣的數據,說從 9 月份開始,美國每個月石油的出口量,超過了進口量的 8.9 萬噸,這是在 2019 年的 9 月份,這個日期很重要,因為這是 70 年來,美國首次成為了一個凈出口國。如果大家可能,因為自己的工作和那個關系不大,然后以前在潛意識里面,或者說在平時以前看的那些信息里面說,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然后在 2019 年的時候,它實際上也成為了全球的石油出口國。
目前來看,美國控制的全球石油產量的 19%,早就已經不再依賴石油的進口了,然后同時也是頁巖氣革命,導致它目前是世界頁巖氣的產量第一大國,它的頁巖氣產量,達到了天然氣產量占比的 1/3 左右。從 2016 年開始,它就變成了天然氣的凈出口國,目前它是天然氣和石油,這兩種的油氣資源都是在出口。
說完了美國,我們再說第二個獨立的大國家,就是俄羅斯。那么俄羅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供應國之一,這個大家都比較好理解。那么我們說到俄羅斯,它出口的東西,就是大家可能平時會聽到的幾個方面,一方面就是像它的武器,俄羅斯是一個武器裝備出口的這樣一個大國;那么再有一點就是它的原油,包括它的天然氣,它在能源這塊是一個出口大國,包括它的煤炭其實也是出口得比較多;再有就是它的農產品其實也在出口。
那么在去年的時候,2022 年俄羅斯的石油總產量,增長了 2%,達到了 5.35 億噸,也就是平均下來是每天 1070 萬桶,占世界一個第三的水平。那么這里面它包括了它的一次加工量,它的一次加工量是 2.72 億噸,比上一年是減少了 4.6%;出口量,原油的出口量是 2.42 億噸,比上一年是增長了 7.6%。同時俄羅斯是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它的天然氣產量是 6738 億立方米,比上一年下降了 11.6%;天然氣的出口量,出現了一個大幅的下滑 25%。
這里面主要什么原因,大家也很好理解,就是在去年的時候,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發生了軍事沖突。那么在沖突后不久,西方國家主要是美國和歐洲,然后對它的石油出口,進行了一些相應的制裁。那么隨著歐美制裁的不斷加碼,其實俄羅斯政府,也在做出相應的調整,它減少了對歐洲能源的供應,而把這部分,就是以前對歐洲的供應,轉到了亞太地區。
我們看最近,它其實也在開始籌備和建設,新的天然氣的出口基礎設施,實際上也是主要針對到亞太地區。我們這里面有一個橫向的條圖,大家可以看一下,這是 2022 年,制裁前后這樣的一個變化。大家還記得說,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爆發的時間嗎?是在 2022 年的 2 月底,當時俄羅斯總統普京下達了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的批準,最后,就是兩國之間發生了沖突。
那么在沖突爆發之前和沖突初期,當時俄羅斯每個月的石油產量,是超過了 1060 萬桶。那么在沖突爆發之后不久,像歐美就開始對俄羅斯的能源出口,進行了制裁,那么它的產量,在四五月份也迅速下降到了 1000 萬桶以下這樣一個水平。
那么經過了半年多的發展,到了年底它是不是說,它這個石油產量就下來了,實際上,實際情況還真不是。你看到了 11 跟 12 月份,在 11 月份的時候,俄羅斯的石油產量,是在 1037.7 萬桶 / 天,到了 12 月份,它的石油產量是 1035.2 萬桶 / 天。我們把這兩組數,就是 1037 和 1035,和它年初 1060 相比,應該說是有了一定地減產,也就是說這個產量跟年初相比是略低,但是整體來看,我們說歐美的制裁,實際上對俄羅斯的產量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是非常小的,因為畢竟去年,俄羅斯的石油總產量,其實是增長了 2% 了。
我們再看一下就是,它整體的石油出口的情況。那么在 2022 年的時候,俄羅斯的原油出口量,達到了 531.5 萬桶 / 天,這是占了全球原油出口貿易總額的 12%,這個其實占比還是比較高的,它單一國家就占了 12%;它的成品油出口,達到了 263.3 萬桶 / 天,占了全球成品油出口貿易額的 10%。
那么在 2022 年之前,也就是制裁之前的一年,那么俄羅斯的原油出口量,是 450 萬桶 / 天,其中海運是占了 2/3,海運是 300 萬桶 / 天,那么管道出口是 150 萬桶 / 天,占了 1/3。實際上它管道出口,有很多是出口到歐洲那邊去,它的成品油出口在 270 萬桶 / 天。
那么你去看 2022 年跟 2021 年,出口情況來看,那么 2021 是出口了,原油出口是 450 萬桶,那么到了 2022 年制裁的這一年,它實際上出口量達到了,每天 531.5 萬桶,說明它還是有一個增量的,而且我們說能源出口,實際上在俄羅斯的收入來源里面,占得比重是非常大的,對它整個國家的經濟,是有著比較大的一個影響的。
那么從出口流向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就是說在 2021 年的時候,也就是說在制裁之前,就是俄羅斯跟烏克蘭,發生沖突之前這一年,那么它出口到歐洲的原油量,是達到了 260 萬桶 / 天,占比超過了 50%,達到了 56%,也就是一半以上是運到了歐洲這邊;然后出口到亞洲的,是 144 萬桶 / 天,占比為 32%;然后出口到美洲的量是,美洲這邊的量是 21 萬桶 / 天,占比不到 5%,也就是說它絕大部分出口到了,歐洲和亞洲,歐洲這邊是占比超一半,然后亞洲這邊也達到了,1/3 這樣一個水平。
那么在 2022 年沖突爆發之后,俄羅斯原油的貿易流向,就開始逐步地發生了轉向。歐盟禁令之后,俄羅斯出口到歐洲的原油的比重,是在不斷地下降,然后貿易流向,它就逐步開始向亞太地區來轉。我們可以看一下,在下面,這里面其實寫得也比較清楚,去年出口到歐洲的比重,下降到了 48%,在一年時間從 56% 降到了 48%,一下降了 8 個點,在一年之內轉變這么多,其實還是很多的;然后看亞太地區,是從之前的 32%,直接增長了 18 個點,增長到了 50% 將近,也就是說在去年的時候,它出現了非常大的調整,俄羅斯這個原油出口的流向,就是大幅地從歐洲市場,開始流向了亞太市場。
那這個對俄羅斯有一個什么好處,就是你對我的制裁,那么對我實際上的影響,正在大幅地減弱,而實際情況來看也確實是,就是它的出口的總量,實際上并沒有受到,歐美制裁太多的影響。這是在今年 1 月中旬的時候的一個圖,那么它出口到出口國的一個,最大的一個單一出口國,就是中國這方面,那么根據 30 天的一個平均值來算,它出口到中國這邊是 5500 萬噸。那么其實這個圖里面也是,說明的意義也是剛才那個原因,就是在它跟烏克蘭發生沖突之后,然后歐洲這邊,和美國都對它進行了禁運,也是歐盟和美國這方,包括后來的七國集團、澳大利亞,都在時間上,包括禁運的時間上做了一些限制。
像最后這塊我們也提到,像七國集團、歐盟跟澳大利亞,也是將價格的上限設定在了每桶 60 美元,這是什么意思,就是說你超過這個價格不行,那么這個主要也是為了減少,俄羅斯的一個能源出口,然后來降低它的收入,也是對它的一種變相的制裁,因為我們說這是能源出口,對俄羅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收入來源。
如果我們除了地區之后,我們再去看,這個地區是有什么變化,具體到國家層面來看,是原來流向像法國、荷蘭、意大利、德國,這些歐盟國家的貿易流轉向了哪兒,轉向了中國、印度和土耳其等國家。后面我們會講到,在過去這一兩年,印度其實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的增幅還是非常明顯的。你看它流向印度的原油,實現了一個快速增長,在今年上半年的時候,俄羅斯流向印度的原油出口量,比 2021 年的 22% 攀升到了 38%,這是一個 16% 的增長,這主要還是一個比較大的變化,也是因為像俄羅斯受到制裁之后,然后它的原油價格,實際上是打了一定的折扣,那么印度這方面看到這個價格,就是比較合適,也是有了一個進口的窗口打開,然后有一個比較強勁的需求。
然而由于近期,俄羅斯原油價這個格折扣是遭到了擠壓,同時也有一個付款的問題,所以說印度這方面,在從俄羅斯進口的同時,然后也在部分轉向中東地區。韓國這邊主要還是因為它政治原因,所以說它并沒有,它主要是大幅削減了一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然后其從俄羅斯進口原油量,從 2021 年的 250 萬桶,降到了 190 萬桶。中國這方面是有一定的上升,是從 2021 年的 19%,增長了 4 個百分點,一直提到了去年的 23%。土耳其這方面,也是有一個小幅的上升,是從 2021 年的 5%,上升到了 7% 這樣一個水平。
那么說完了美國和俄羅斯的情況,我們再說一下全球儲量的情況。這是去年探明儲量,我們可以看一下在全球的石油,就是儲量這塊,探明儲量是增長了 1.3%,達到了 2406.9 億噸,采儲比是降到 52.1;天然氣儲量是有一個 2.2% 的增長,為 211 萬立方米。其中 OPEC 國家,其石油儲量是占到了 70.7%,這個比例還是非常高的,是達到了 1701.1 億噸;天然氣它在全球的占比是 35%,為 74.2 萬億立方米。
我們說一下短期供應的情況,那么我們可以看到,今年三季度,實際上油價還是表現不錯的,還是有一個比較明顯的上漲,這在我們最開始圖里面是能看到。這個一方面是美國經濟的一個復蘇,另外也是受到了,OPEC + 聯合的減產。我這里面列出了幾個主要的減產,就是說從 2022 年 10 月份以來,那么 OPEC + 宣布,總計是減產了每天 366 萬桶;那么 7 月份的時候,這個沙特就單方面宣布,它減產每天 100 萬桶;到了 9 月 15 號的時候,它原計劃的,它當時是說,它這個減產是持續一個月,到 8 月份,后來 8 月份到 9 月份,在 9 月 5 號的時候沙特表示,它把每天 100 萬桶的減產,再進行進一步地延伸,然后它一直要持續到年底,也就是說到今年 12 月 31 號為止,那么它每天都要進行一個,100 萬桶這樣一個減產措施;而俄羅斯也有相應的表態,它把它之前的每天 30 萬桶,這樣一個就是自主的減產,就是原油出口削減計劃,然后一直持續到年底。在今年最近 10 月 4 號,比較新的 OPEC + 的部長級會議上面,各成員國也都表示了,這個自愿減產的政策保持不變,它們等于是達成了一個,相對比較一致的這樣一個同盟。
那么這是美國這方面的庫存的情況。
那么我們看 WTI 原油的反彈,一方面是美國經濟增長,一方面是主產國的減產,還有一方面是什么?就是目前美國的原油庫存是比較低的。在十一之前,截止到 9 月 29 號,美國原油的商業庫存是 4.14 億桶,周環比下降了 222 萬桶;它的 SPR,也就是戰略石油儲備,是在 3.51 億桶。從 8 月份以來,美國原油的庫存連續減少,相當于每天 50 萬桶。目前來看,美國這個 SPR 戰略原油儲備基本上停止了下行的趨勢。
但是我們可以看一下,左邊這個圖是美國原油的庫存,右邊是它的煉廠的情況。這個原油庫存基本上是到了一個近幾年比較低的水平,然后煉廠這塊,其實也是處于一個比較低的狀況。從煉廠情況來看,截止到 9 月 29 號,原油的吞吐量是在 1560.2 萬桶 / 天,開工率是 83%,也表明美國能源消費需求進入了比較淡的一個季節,下游需求有走弱這樣一個趨勢。
說完了供給,我們第二部分來說需求。需求這一塊我們是通過兩個方面來給大家進行分析:一方面主要的消費國都有哪些;第二點就是主要的消費國和原油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
我們先看一下,這是去年前十的原油的消費國。那么美國是排第一,是 19100;中國是 14300,這兩個明顯要高于第三名到第十名。再往后比較高的就是印度,印度這幾年其實增長還是比較強勁的,它大概是 5200 這個水平。那么再往后像沙特、俄羅斯,包括日本、韓國、巴西、加拿大、墨西哥,這樣前十名的國家。這里面第二列是一個全球的占比,在需求這塊全球的占比。那么美國也是和供應差不多,供應那一塊咱們前面看了,供應那塊前面是美國占了全世界的 18.9%(接近 19%)的份額,需求這一塊,美國是占了 19.7% 這樣一個市場份額,中國是占了 15% 大概這樣的一個水平,再往后印度是占了 5.3%,再往后基本上就是三、二點多。
在同比變化方面,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情況。我們看前十名里面,中國 2022 年較 2021 年,是有一個負的 4% 這樣一個減量,即同比下降,然后其他九個國家是都出現了上升。這主要也是因為在 2022 年的時候,中國仍然受到了疫情這樣的影響,那么疫情的政策,整體來說仍然比較緊,直到去年的 12 月份,才有一個比較大的調整。那么從這塊來看,像西方國家,由于其自身的政府政治原因,或者說自身民眾的特點,所以其政策放開得比較早。中國這塊去年是一個減量,國際其他九個國家則是相應的增長。
這里面我們先說一下歐美這塊,說一下歐美的經濟和原油的一個影響。那么美聯儲上一次加息是在 7 月 27 號,當時美聯儲宣布上調聯邦基準利率目標區間到 5.25% - 5.5%,這個升幅其實還是很高的。我們看左邊那個圖,這是美聯儲一個加息的情況,因為這個圖做得可能看不太清楚,但是如果你看那條線,你可以看得很明白,它在過去這段時間加息非常強勢。目前 5.25% - 5.5% 是什么水平?就是最近這 22 年以來的一個最高值。那么它的加息是從去年 3 月份開始,到現在連續加了 11 次息,即 11 輪加息,累計加了 525 個基點。我們從這個圖里面看,它其實這次加息非常密集,而且非常快速地一直加上來。
那么從美聯儲加息和油價的關系來看,油價對于加息存在一定的滯后效應,而且油價和加息之間也有一個相應的循環關系。怎么來理解呢?就是說如果你從供需角度來看,油價上漲之后,就容易帶來通貨膨脹,這個通貨膨脹就促使美聯儲來進行加息的操作。因為你如果去看新聞,會發現美聯儲非常關注美國的 CPI,比如核心 CPI 以及 2% 這個指標。那么你油價上漲了,就帶動了全球的通脹,美國也是一樣。那么通脹之后美聯儲就進行加息,但是加息之后,美國利率上來之后,就導致全球的資金回流到了美國。對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來說,資金回流美國之后,就帶來了一定的抑制,需求被抑制之后,抬高了美元指數的價格,那么也就抑制了油價進一步的上漲,這樣形成一個負循環的效應。
這是我們做的一個歐美 PMI 的一個指數圖,大家從圖里面可以看一下。紅色這條線是美國的制造業的 PMI,藍色這條線是歐元區的制造業的 PMI,榮枯線就是 50。我們從這兩個線來看,在去年 2022 年,它們是一個連續下滑的過程,這個其實是很明顯的,從這塊是連續下滑的過程,而且早就已經跌破了 50 的榮枯線之下,也就是說其經濟衰退的風險其實還是比較大的。這里面歐洲會更嚴重一些,因為美國這方面,我們后面會講到,它除了制造業以外,還有服務業,它服務業還是比較好的。像歐洲這塊,它的制造業早就已經跌破了 50 這個榮枯線,然后還有進一步下行的趨勢,所以說從技術角度來講,歐洲是已經進入了技術性的衰退。
從歷史上原油價格跟全球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這種關系來看,目前經濟下滑的趨勢還是比較明顯的。那么我們說,為什么在經濟下滑的情況下,油價并沒有下跌?這主要就是因為 OPEC 和俄羅斯這樣的產油國的減產,它們通過減產這種方式來抵抗原油價格的下跌。
我們再看右邊這個圖,這邊這個圖實際上就是石油的需求增速和 GDP 的一個正相關性圖,這是從 1980 年到 2022 年的。從這個圖里面大家也可以看到,這兩者保持了非常好的一個正相關的關系。
那么說完了歐美,我們再給它單拎出來說一下,美國和歐洲實際上還是有些區別。歐洲我們已經提到了,它已經進入了技術性的衰退,其實這也和它的能源價格偏高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你自己去看一下,在去年俄烏沖突爆發之后,歐洲能源的價格有了非常大的一個上升。那么本身歐洲經濟這塊受疫情影響就比較嚴重,再加上一個高啟的能源價格,對歐洲的制造業實際上影響還是很大的。
而美國這塊相對會好一點。我們首先看一下左右的兩幅圖,這分別是油價和 PPI,以及油價和 CPI、PCE 這樣的走勢的一個特征。那么當前美國通脹指標比較關注的就是 PPI、CPI 跟 PCE。CPI 是每個月公布的時間比較早,CPI 這塊對市場情緒影響是比較大的。我們之前看新聞也說,美聯儲在很多議息會議上都會說,美國的 CPI 是它的紅線,是核心 CPI 2%。先是說不能超過 2%,后來是說允許它階段性的超過 2%,再后來說我們允許它在一定時間內高于 2% 這個水平。
那么 PCE 這塊,它主要是權重調整得非常及時,它也是美聯儲比較看重的一個決策指標。我們從左邊這個圖 PPI 來看,油價和 PPI 的相關性會更高一些,達到了 0.74(這里原文本中 “0.74%” 表述可能有誤,相關性系數一般取值范圍為 -1 到 1,此處推測應為 0.74)。我們看紅線和藍線,左邊這個紅線跟藍線,實際上同漲同跌這樣的趨勢還是比較明顯的,尤其在最近這幾年,這種趨勢特征是更加明顯。
那么 CPI 和 PCE 這塊,雖然也有相關性,但是這個相關性就會降低一些。那么如果你從 1980 年到今天來算一個相關性系數,你會發現油價和 PPI 的相關性系數達到了 0.74,和 CPI 的相關性系數是 0.5,和 PCE 的相關系數只有 0.47。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這也比較好理解,因為 PPI 它反映的是一種工業品價格指數,那么原油是工業生產的一個重要的原料,自然和工業生產也息息相關,PPI 跟油價綁定得會更加緊一些。而像 CPI、PCE 這種個人消費支出這樣相應的指數,它主要還涉及到了一些服務業,服務業這塊,雖然可能和油價也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它相關性就會差一些。
我們從下面那個圖也可以看到,在過去三年,油價和 PPI、CPI 和 PCE 的相關系數也達到了 0.81、0.51 和 0.53。也就是說在過去三年,其實油價和這種相應的通脹指標有了一定上升的相關性。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 2022 年以來,油價在美國通脹中其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 2020 年的 6 月份到 2022 年的 6 月份,美國的 CPI 同比增速是從 0.1% 上升到了 9.1%,這兩年的增幅其實是非常大的。在同期油價的上漲,其中可以解釋到了 55% 這樣的一個漲幅的情況。那么 PCE 同比的增速是從 0.74% 漲到了 6.98%,其中油價上漲可以解釋的力度占到了 57%。而從 7 月份開始去通脹進程來說,我們也可以看到油價的下跌,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驅動力,對 CPI 和 PCE 增速下滑的解釋力度分別達到了 87% 和 79%。
目前來看,油價是在一個高位波動的過程,那么實際上我們也要去看一下未來的一個走勢,包括像巴以沖突這方面。那么我們說如果說油價繼續上漲,可能對像美國這樣的通脹壓力,會導致它進一步上升。
上半部分我們就講到這里,我們開始下面的內容。這是一個美國的制造業、服務業 PMI 的一個圖。我們看這里面藍色這條線是它的制造業的 PMI,橘黃色這條線是它的服務業的 PMI。它 9 月份制造業 PMI 指數為 49%,出現了一個超預期的回升,那么當時市場也給出了一個比較積極的反饋。在它 7 月份見底之后,連續兩個月回升,雖然說它已經連續 11 個月處于榮枯線之下,但是最近兩個月的抬頭趨勢還是很好的。另外它服務業,我們看一下它的指數是 53.6%。服務業這塊我們從圖里面可以看出來,它實際上表明,首先它 53.6% 在 50 榮枯線之上,就表明了服務業的總體是在擴張的。同時美國這個國家,它制造業跟服務業這塊,服務業對美國經濟的支撐還是很強的,這也是為什么它的制造業 PMI 連續 11 個月下滑,在榮枯線之下,但是美國的經濟復蘇還是比較強勁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它的服務業吸納了大量的經濟增長。
再看一下 CPI 跟 PPI 的情況。9 月份的時候,美國的 CPI 是同比增長了 3.7%,跟 8 月份持平。那么從這個圖里面可以看出來,在去年 7 月份見頂之后,它的 CPI 下滑的趨勢還是非常明顯的,這主要也是美聯儲當時進行了相應的加息操作,它一連串地連續加息,這個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但是目前來看,如果說美國把這個 2% 作為一個主要的目標,目前 3 點多實際上還是有一定的壓力,那么后面也看美聯儲這個政策,也有一些挑戰,這還需要進一步地來觀測。像它 9 月份的 PPI,同比是增長了 2.2%,這個同比增速是今年 5 月份以來的一個最高水平了,它已經是連續三個月出現反彈,這也說明它還是不錯的。
再有市場上非常關注的一個數據,就是美國的非農就業人數。在 9 月份的時候,它當時這個數據報出來是增長了 33.6 萬人,這是今年 1 月份以來的一個最高增幅,是今年第二次超過 30 萬一個大關。那么這個數字是大幅超出了市場的預期,也充分表明了美國經濟強勁復蘇這樣一個勢頭。從這個數據來看,美國這塊,它實際的經濟狀況還是不錯的。
說完了美國我們再說另外一個非常大的經濟體,就是中國。中國這塊,我們先來看一下,中國的原油產量的峰值巔峰是出現在 2015 年,當時是 2.15 億噸。在此之后由于油價的波動,它的產量也出現了一定的下滑。那么在去年的時候,沒有突破 2 億噸,是在 2 億噸以下。但是我們國家原油的表觀消費量實際上是在逐年上漲的。我們從 2012 年到 2022 年,我國原油的表觀消費量的復合增長率達到了 4.1%。那么這就一方面是產量在 2015 年見頂之后在下滑,另外一方面需求是一個穩健的增長,這就導致了一個缺口,那么這個缺口就主要要依賴原油的進口。由此來看,其實我們國家原油對外的依存度還是比較高的。那么像 2022 年的時候,我國原油的進口依存度就達到了 71.49%,所以說國際油價實際上對我國工業的生產還是有比較大的一個影響的。
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幅圖,這是油價和我國 PPI 這樣的一個指標圖。其實從圖里面您可以看到,紅線是 WTI 的價格,即 WTI 原油價格,藍色這條線就是工業品指數的一個運行趨勢,二者同樣表現出了一個非常高的相關性(原文本中 “非常小的相關性” 與后文數據不符,推測應為 “非常高的相關性”)。那么你把時間周期如果拉到從 2000 年到現在為止,這 20 多年,它油價和我國 PPI 指標的相關性高達 0.71(原文本中 “0.71%” 表述可能有誤,相關性系數一般取值范圍為 -1 到 1,此處推測應為 0.71)。那么如果你選最近三年的數據來看,那么這個相關性就更高了,從 0.71 一直再進一步提到了 0.77,這應該算是一個很高的相關性了。其實這個邏輯就是比較好理解,因為我們國家消費這塊,原油的消費高度依賴進口,而且原油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工業基礎品,我們國家又是一個生產的大國,自然來說這個影響是比較大的。然后如果你做一個線性回歸,那么相關系數就是 0.068,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原油價格如果每上升 10%,那么對 PPI 的貢獻就是同比增長 0.68 個百分點,這個其實相關性還是很高的。
我們再看一下這個圖,這個是油價和 CPI 的一個關系圖。那么油價和 CPI,你可以這樣去理解:我們說油價對 CPI 這塊影響分兩條路徑。一條就是說,原油它的產業鏈非常長,原油下邊的化工品,化工品的種類包括產業鏈非常的長,那么它影響到石化產品的價格,那么石化產品再進一步傳導到居民的日常消費。這個傳導的路徑,首先是它的線路特別長,而且它的影響范圍特別廣泛,但是它的傳導速度會相對慢一些,也就是說不會說油價一漲,下游產品馬上就去提價。另外第二個就是,原油對這種交通通信方面分項的影響,這塊相對也稍微大一點。但是如果你總體來看,實際上原油這塊還是對 PPI 相關性會比較大,然后對這種 CPI(居民消費端)的影響還是要小一點。
然后目前來看,油價仍然是處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那么可能對我國這種經濟的回升包括發展,也會多少有一定壓力,因為主要還是通脹這一塊。這是我們國家截至三季度為止的一個經濟狀況。
從 GDP 角度來講,在三季度的時候,統計局報出的數據是:三季度同比增長了 4.9%,比二季度有一定的下滑,前三季度的累積同比增長是 5.2%。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們定下的目標是今年的 GDP 同比增長 5% 左右。那么前三季度 5.2%,現在已經到了 11 月份,從目前的經濟運行情況來看,我們認為今年完成目標是問題不大的。同時我們認為,如果前三季度是 5.2% 這個水平,四季度可能政策上不會出現這種太大幅度的刺激政策了。如果有政策,可能也會到比如說年底的經濟會議,或者到明年的兩會,留到那個時間窗口去推出。所以說從國內政策這塊,可能到了十一二月份,不會有這種太超預期的情況。
我們再來看一下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的一個變化。那么 10 月份的時候數據是 49.5%,環比上個月下降了 0.7%,同比是增長了 0.3%。中國這個 PMI 也是在 50 以下,實際上制造業景氣有所回落。我們從過去幾個月來看,它基本上是在 50 上下波動,并不穩定,說明中國制造業這塊狀態并不是非常好。
再看一下 CPI 和 PPI 的一個變化。藍色這條線是一個 CPI 的走勢,紅色這條線是 PPI 的同比價格運行的變化。CPI 的話,我們 9 月份的時候是環比上升了 0.2%,同比從之前一個月上漲 0.1% 轉平(轉平就是不變),消費市場是一個逐步恢復的過程,CPI 環比是繼續在上漲,但是受到前一年同期基數走高的一個影響,所以說同比是由漲轉平這樣一個特點。PPI 這塊波動還是比較大的,PPI 是 9 月份環比上升了 0.4%,同比是下降了 2.5%。受到工業品需求逐漸恢復、國際油價價格上漲這些因素的影響,PPI 的環比漲幅比較大,是逐步在擴大這樣一個特征,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說完了美國和中國,我們再放眼去看一下全球。全球經濟和原油市場的價格實際上是緊密相關的。我們看,在 2021 年初的時候,從全球角度來講,經濟就已經恢復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在 2020 年的時候下降了 3.1%,當時大概在 2019 年的 12 月份,2020 年初的時候疫情出現爆發,從中國到全球,實際上在短時間內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2020 年,很多國家經濟都出現了比較大程度的負增長,尤其 GDP 這塊表現得很明顯。在 2020 年下降了 3.1% 之后,隨著各國開始逐步地解封,當時政府和央行也都進行了一些大規模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進行救市,全球的實際 GDP 在 2021 年的時候增長了 6.4%。但是目前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在進入 2022 年之后,什么問題呢?就是說隨著需求的快速增長,供應鏈問題的困擾(供應鏈這塊主要是因為疫情對供應鏈有一些困擾的擔憂),還有俄烏沖突爆發之后,大宗商品的價格出現了比較大的飆升,其中原油就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全球經濟反彈在 2022 年有一個減弱這樣一個跡象。所以說這些因素疊加,也導致了全球的央行從 2022 年初開始采取了相對比較鷹派的貨幣政策。
這是 IEA 在 2023 年全球石油展望中做的一個大概的預測,它們認為美聯儲的這種連續加息,對 OECD 這樣的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前面我們也提到了,美聯儲從去年 3 月份開始到現在,累計加息了 11 次,加了 525 個基點,已經達到了近 22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那么這個對發展中經濟體來說,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也提升了這種衰退的可能性。這個預測把美國、歐洲和歐元區 2023 年 GDP 的增速預估降到了 1% 左右,認為發達經濟體的經濟下行趨勢,使全球更依賴于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在后疫情時代能否維持到一個比較好的增長勢頭。國際整體都認為,中國在疫情之后,石油需求包括各方面的需求會有一個明顯的提升。IEA 的這種預測也認為,2023 年和 2024 年,全球 GDP 的增速維持在 2.4% 和 2.8% 這樣一個水平,可能到了更遠期的 2025 年,隨著 OECD 經濟體的復蘇和貨幣政策逐步寬松政策的實施,有一個經濟的復蘇,認為在 2025 年的時候,可能會達到 3.7% 的一個高峰,在 2026 - 2028 年,大概在 3.3% 這樣一個水平。下面這個圖也是包括從美國、歐洲、亞太、日本、非洲到全球這樣一個預測的水平,大家可以簡單地看一下。
第三部分,說完了供需,就是一個庫存的因素。庫存其實很好理解,就是說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那么那些供大于求的部分應該就是轉換成了庫存;供小于求的情況,供應上不來,需求這塊又比較強,那么庫存就在降低,應該說它是很重要的一個調節器。
我們從下面這兩幅圖來看,今年三季度油價能夠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因為庫存水平比較低。在截止到 10 月 13 號,美國原油庫存減少了 450 萬桶,到了 4.197 億桶,市場預估是減少 30 多萬桶。還有一個,大家看庫欣的原油交割庫(庫欣是 WTI 原油的一個交割庫,它的數據也非常重要),它在 10 月 13 號當周減少了 75.8 萬桶。下面這兩幅圖大家都會看到,原油庫存其實下降還是比較大的。庫存降低,當供需結構出現任何微弱的變化的時候,可能都會造成價格的一個波動,尤其是說當你供不應求的時候,這樣對價格向上的彈性會更大一些,主要是低庫存造成的。
說完了供給、需求和庫存,我們第四部分就跟大家來一起分享一下戰爭因素對油價的一個影響。我們常說 “戰爭一響,黃金萬兩”,戰爭就成為了常規供需以外,階段性影響原油價格最重要的因素。我這里面沒有列得非常全,但是大概從海灣戰爭到目前為止,油價的一些波動和戰爭的影響給列了一下,大家從圖里面可以看一下,每一次波峰(實際上都是階段性的波峰)實際上都是戰爭引起的,包括像前面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敘利亞戰爭、最近的俄烏戰爭,都會導致油價出現一個波動。只不過是因為戰爭持續的時間,或者說戰爭發生的國家,導致它對價格影響的程度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里面是過去這一段時間,大概從 1973 年到目前為止,每一次戰爭沖突對油價的影響。因為中東這個區域國家比較多,另外涉及到它的種族、文化、信仰這樣的問題,所以說有時候會發生一些各種各樣的沖突。那么它沖突爆發之后,就會對它的供給帶來影響,而 OPEC 這樣的區域,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際原油邊際供給的地區,它的供給量產生了變化,就會在短時間內對油價的實際價格帶來影響。這里面我們可以簡單看一下,它的時間周期不同,對油價的影響也不同。綜合來看,我認為在比較早的時期,戰爭對油價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比如說最早,像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時候,它這段時間油價就從 3 美元漲到了 13 美元,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后來發生的伊朗革命和兩伊戰爭(在 1978 年到 1980 年的時候),這個油價就更夸張了,它從 13 美元一直是翻了好幾倍,一直翻到了 41 美元,在兩年時間就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再往后我們可能現在更熟悉的是海灣戰爭(像老布什那時候發起的),在 1991 年的時候,1991 - 1992 年,它在一年時間內油價就出現了翻倍,從 15 美元一直翻到了 30 美元。再往后是小布什的時候伊拉克戰爭(也就是第二次海灣戰爭),是在 2003 年的 3 月份到 4 月份,它在一個月的時間,就從 15 美元漲到了 30 美元,翻了一倍。再往后是在 2011 年的敘利亞戰爭,當時是從 2011 年的 2 月份一直到 10 月份,它的原油的價格大概是從 80 美元一直漲到了 100 美元。最后這兩次發生在最近這兩年的,一個是發生在去年的俄烏沖突(俄烏沖突就是我們前面也提了,是去年 2 月底的時候,俄羅斯這方面表示要對烏克蘭進行特別軍事行動),它的價格就是,到現在雖然沒有結束,但是它的價格的影響,主要是在沖突剛爆發的時候,因為畢竟俄羅斯是一個主要的石油的生產國和出口國,當時沖突爆發之后,可能國際上對俄羅斯石油的生產出口,包括可能歐美對它的制裁等等,都有各種各樣的預期和解讀,那么油價當時是在一個月內的時間,從 90 美元一直漲到了 130 美元,這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漲幅了。還有最后就是最近這次的巴以沖突,巴以沖突是在今年的國慶節(10 月 7 號)到現在也沒有結束。到油價一個階段性的高點,是從今年的 10 月 7 號到今年的 10 月 20 號,大概兩周時間,它的價格是從 83 美元漲到了 89 美元,實際上這塊的變動是比較小的。后面我們也會提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雖然它們兩個國家沖突,但是它們并不是石油的主要生產國,也不是石油的主要出口國,更不是主要的消費國,所以說它們兩個國家的戰爭對油價自身的影響是有限的,主要是因為它所在的位置比較重要,可能會對中東其他地區帶來一定衍生的影響。
我們分別來看這幾次。首先我們來看 1973 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爆發。當時主要是 OPEC 的成員國宣布要收回石油的標價權,它們等于是從石油七姐妹里面收回這個標價權,由自己來決定價格,因為畢竟當時 OPEC 是全球最大的石油供給區域,那么價格理應由 OPEC 說了算,不應該說 OPEC 生產石油,卻被以一個非常低的價格掠奪。那么油價就從當時的 3 美元一桶,提高到了 10 美元一桶,一下就等于翻了好幾倍,然后觸發了二戰之后最嚴重的一次全球的經濟危機。這個危機持續的時間其實也比較長,持續了三年時間。在這期間,美國的工業生產遭到了比較大的一個影響,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達到了 14%,日本這塊當時影響更大,它下降了 20%,而且它不光是美日這樣的國家,當時波及到了所有的工業化國家。
在此之后沒過幾年,1978 年的時候,兩伊戰爭就引發了第二次的石油危機。當時在戰爭爆發之前,全球的產量是在 580 萬桶 / 天,而很快就下降到了 100 萬桶 / 天,你可以想象一下從將近 600 萬桶 / 天快速地降到 100 萬桶 / 天,這個供給量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減少,這個缺口在短時間內基本上是無法彌補的。那么我們也看到,油價也對這個缺口做出了非常及時有效的反應,它從 1979 年的 13 美元漲到了 1980 年的 34 美元。而油價的快速上漲,對當時的西方發達國家(這種工業化國家)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導致了西方發達經濟體的全面的衰退。
在 1980 年,西方國家陷入了非常嚴重的經濟衰退之后,就出現了一個什么情況呢?就是對原油的需求降低了,對原油的需求降低之后,這個價格就出現了下跌。這個時候沙特就說要以沙特為首進行限產保價,沙特進行了一定的限產,但是這個舉措導致它的市場份額出現了下降。我們有一組數據,從 1979 年它(沙特市場份額)就是從 47.8% 一直到 1985 年降到了 30%,因為在這個期間,其他的 OPEC 國家在進行暗中的增產,大幅地擠壓了沙特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后來到了 1985 年的時候,沙特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它覺得現在是自己減產,而其他國家再增產,這樣自己是吃虧的,就決定不再做這種所謂的機動生產商這樣的角色了。既然其他國家都在增產,那自己何必單方面來進行保價。但是這里面有一個情況,就是說在 OPEC 國家里面,沙特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產量大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邊際供應商。當沙特開始增產的時候,那么價格就出現了非常大的下跌。1985 年,當沙特開始不再限制自身的產量進行增產的時候,國際的油價就從 1985 年 11 月份的 31.75 美元每桶,跌到了 1986 年 4 月份的 10 美元每桶,跌幅達到了 70%,這個幅度也是相當大。
再往后看,這是伊拉克戰爭。當時是 1990 年 8 月份,當時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三個師越過了它的鄰國科威特,經過一個比較短時間(14 個小時的戰斗)就占領了科威特的首都,隨后還在繼續進攻,沒用多長時間,基本上就占領了科威特的全境。而且隨后伊拉克就宣布要吞并科威特,把科威特劃分成它的第十九個省,還宣稱第十九個省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此舉就影響到了美國在中東的利益。1990 年同期,美國聯合了很多西方國家,在聯合國發起了所謂的 “沙漠盾牌” 這樣一個聯合的軍事行動。在美國進入戰爭之后,發現美國和伊拉克之間兩國的軍事實力不可同日而語,在很快的時間就結束了戰爭,在 1991 年 4 月份就結束了戰爭。
我們看一下,實際上戰爭起始時間是 1990 年的 8 月份,大概半年時間戰爭就結束了。但是在這期間,由于伊拉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石油出口國,它國內的戰爭導致了其原油的生產和出口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和波動。在這半年時間里,原油價格也從 15 美元翻了一倍,漲到了 30 美元這樣一個水平,隨后才再一次回落。
在進入 2000 年之后,2003 年小布什聯合英國發動了第二次海灣戰爭。當時主要是英美聯軍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并且在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了聯合國,單方面對伊拉克進行了軍事打擊。雖然說后來在結束之后,并沒有如他們預期的那樣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是此次事件仍然對油價產生了比較大的波動。而第二次海灣戰爭跟第一次不同的是,第二次它持續的時間也是比較久的。直到 2010 年的 8 月份,美軍的戰斗部隊撤出了伊拉克,才算整個行動完成。如果你要把這個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串聯起來,實際上已經有 7 年多時間了,這和第一次海灣戰爭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一個占比快要接近全球石油生產和出口 10% 的國家,在其國內進行戰爭,對它的石油生產和出口的影響就可想而知了。這也是為什么兩次海灣戰爭都導致了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的原因。
我們再往后說,這是 2011 年的時候,利比亞發生戰爭。這主要是當時在 2011 年初的時候,當地合法政府受到了反政府武裝的挑戰。在 2011 年 2 月的時候,戰爭一開始,原油價格就突破了 100,之后在 4 月見頂之后,開啟了一個長達三年的高位震蕩。利比亞實際上也是一個原油重要的生產和出口大國。它在 2010 年的時候,儲量達到了 471 億桶;在 2010 年的時候,平均原油供應量為每天 156.1 萬桶,占了 OPEC 供應量的 5.4%。它當時是非洲的第一大儲油國,第四大生產國,而且它的位置也很重要,處于地中海的腹地,是歐洲原油的一個重要供應來源。包括法國的道達爾等歐洲的很多石油公司,實際上占據了利比亞原油總產量 72% 的市場份額。也就是說,像利比亞實際上對歐洲方面油價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再往后看,到了 2019 年的時候,在 2019 年 9 月 14 號,沙特阿拉伯的國家石油公司(也就是阿美石油公司)的兩處石油設施遭遇到了無人機的襲擊。在這個事件發生之后,也門胡塞武裝就宣布對這起襲擊事件負責。但是這個影響有多大呢?雖然看僅僅是兩次無人機的襲擊,但影響是非常大的。致使沙特的原油供應量每天減少了 570 萬桶,這個數字是非常高的。這個數字占到了當時沙特原油日供應量的 50%,甚至已經占到了全球日供應量的 5%。在這個事件爆發之后,短期 5% 這個缺口供應不上,就會對價格產生一個比較大、比較快速的影響。
再有,時間再往后走,就是俄烏沖突。我們說其實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歐洲就已經飽受天然氣價格上漲之苦。俄烏沖突爆發之后,因為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導致供需缺口進一步雪上加霜。我們說在過去十年時間(在俄烏沖突之前的十年),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依賴正是在逐步上升這樣一個趨勢。在總消費量基本持平不變的情況下,而歐洲這方天然氣的產量下降了 1/3。需求消費這塊不變,產量又下降了那么大,這個缺口主要就只能靠進口。因為它地理位置的原因,所以歐洲這塊最主要、最直接的進口來源其實就是挨著它的俄羅斯,通過烏克蘭這個管道往西歐去運輸。那么這個比例我們可以看一下,俄羅斯供應的天然氣占歐洲的百分比,是從 2009 年的 25% 增長到了 2021 年的 32%,其實它是一個逐步上升這樣一個過程。
如果說巴以沖突僅局限在巴勒斯坦跟以色列這兩個國家,那么實際上我們不用做太大的擔憂。原因也是比較簡單,因為首先這兩個國家都不是原油的生產國,也不是出口國,也不是消費國。我們從出口額來看一下,在去年的時候,以色列占了全球出口額僅占了 0.3%,而巴勒斯坦甚至不及 0.1%。而且兩個國家國土面積都比較小,實際上人口也比較少。如果只是兩個國家自己出現沖突,那么可能并不會產生太大的變化。但是為什么市場關注比較多呢?主要是因為它的位置,它的位置很容易蔓延到周邊的產油國。那么如果說這種情況真的發生了,那么可能就會通過原油價格,對全球的通脹產生一個上漲的預期,或者實際情況的發生。主要我們看一下數據,在 2022 年的時候,中東和北非出口占了全球的比重達到了 6.1%。沙特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邊際供給國,沙特是否卷入到戰爭之中,其實對照原油價格包括全球的通脹,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這是一方面,就是沙特阿拉伯是否會卷入到戰爭之中。還有一個是,我們提到了巴以所在的位置。如果說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了,實際上也會對全球的油價和貿易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我們看在最近的新聞里面,實際上巴以沖突爆發之后,像美國這方面也是在源源不斷地有航母戰斗群往中東這個區域開。如果真的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了,我們可以看到,它將波及全球 1/5(20%)的原油供給,對全球貿易會帶來的影響就是無法估量。因為根據比較早時間,像美國能源署 IEA 的一個預估,在 2018 年的時候,平均每天有 2070 萬桶原油和相應的制成品是通過霍爾木茲海峽來運輸的。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這個量占據了全球海運原油貿易量的 1/3,占了全球原油消費量的 21%,這個水平還是很高的。我們下面也配了圖,就是說如果沖突升級,進一步升級,比如說既涉及到了中東的其他產油國,同時可能美國這方面也會有一些相應的軍事行動,那么從中期來看,油價的上漲幅度包括其時間周期都會比較長,會推升這種全球中期的通脹預期。在疫情之后,我們也看到像中美歐目前經濟狀況,如果中期的經濟預期有一個上升的趨勢,那么可能各國的經濟復蘇包括各國的經濟增長也會有一定的壓力了。
這里面就是說,我們還要提一下不同經濟體對中東油氣資源的依賴。這個雖然跟巴以沖突沒有什么太大關系,但實際上我們也要提一句。實際上發展中國家包括像發達國家,它們在中東油氣資源上的這種依賴程度是在發生不同情況的變化的。也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像受益于這種頁巖氣革命,美國這方面也在進行能源的轉型;而且另外像歐洲、日本、韓國等經濟體,它們的經濟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它們對中東油氣的依賴程度呈一種下降的趨勢,正在不斷多元化這樣一個趨勢。而反過來來看,像中國、印度這樣的新興經濟體,目前對中東油氣資源的依賴度呈現一種不斷上升這樣一個趨勢。這里面我們就看過去 20 年的情況,從 2002 年到 2022 年的 20 年間,像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占中東地區的出口份額,也分別從之前的 6.9%、15.9%、14.6% 和 7.8%,下降到了去年的 4%、11.7%、7.4% 和 6.1%。這里面我們可以看到,其實美國這方面下降比較多,美國當前在 2002 年的時候大概從中東那邊占了 7%,目前已經下降了三個點,降到了 4%;像歐洲這一方面,也是有一個比較大幅度的下降;日本也是這樣;韓國這方面,降幅是相對比較小一些。而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和西方這種老派的工業國家相反,這種新興經濟體由于自身的體量比較大,而且仍然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對能源,尤其像石油這樣的重要資源,需求量比較大。中東仍然是最重要、比較穩定的這種石油供應區域。也就是說這種新興市場國家對中東的依賴程度呈現一個逐步上升的趨勢。我們也從過去 20 年的情況來看,比如說中國,中國占中東地區的出口額就從之前 2002 年的 8.3% 上升到了目前的 13.8%;印度是上升得更夸張,印度是從之前的 5.7% 翻了一倍,直接到了 11.8%;東盟維持了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局面。右邊這幅圖大家可以簡單地看一下,紅色(最下面那個紅柱)是美國的,我們可以看到它從 2002 年到目前為止,這個紅柱前面是相對比較穩定,但是最近幾年是一個逐步收窄的這樣一個過程。粉色是歐盟國家,歐盟國家實際上也是在下降的。再往后,日本也是這樣一個下降趨勢,韓國相對是比較穩定。然后到了不帶顏色的(這種斜著條紋的)是中國,再往上(這種格紋的)是印度。從這兩個國家來看,柱的占比是在放大這樣一種趨勢。
我們對戰爭這塊做一個簡單的小結。我們說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石油被稱為什么?石油就被稱為液體的黃金。那么戰爭和石油實際上是一種相互影響的關系。包括人類通過戰爭去爭奪資源、掠奪石油;包括像石油價格的上漲或者暴跌,反過來去影響到很多國家的經濟狀況,比如說原油的這種快速暴漲,導致了這種發達工業經濟體的價格暴跌,包括經濟危機等等這種狀況。也就是說戰爭和石油之間是密不可分、相互影響的。你很難說因為發生了戰爭,所以石油價格怎么樣去變,或者說反過來說,就是為了掠奪石油所以發動戰爭,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
第二點來說就是,基本面是決定了石油價格的方向。我們在最前面那個分析框架里面提到了,有五個大的因素都會影響到油價。我仍然認為,基本面仍然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你去看一個油價的運行趨勢,它是向上漲的還是向下跌的,或者說是一個盤整震蕩的趨勢,主要通過基本面來分析。總體來說,如果是供大于求的,從我們經濟學的角度來講,那價格一定是要往下走的。產量很高,但是現在經濟不行,那么價格就是會往下走。反過來也是這樣,就是說供給下降了,但需求很高,我們現在屬于一個經濟復蘇的周期,處于一個非常好的經濟狀態,大家生活(所有國家或者大部分國家,人類的生活狀況都比較好),去發展、去生產、去消費,任何一方面都會用到石油的需求,那么供應跟不上,就會導致價格的上升。而如果供需平衡,那么價格可能就是一個無序的盤整波動。這塊是一個方向問題,但是彈性這塊由哪來決定呢?彈性可能就是包括戰爭,戰爭則大幅加大了石油價格的彈性。主要是因為在戰爭發動之后,尤其是與中東、俄羅斯這樣的主要生產國發生戰爭之后,在短時間內,其供應情況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不管是說它無法自身來生產,或者說它無法來進行出口,或者進行運輸,包括對它的出口進行相應的制裁,限制它出口,都會在短時間內造成供需的一個波動,這樣就會對油價在短時間內產生比較大的一個波動。
再有第五方面,就是一個政策的因素。政策的因素其實很好理解,我們現在可以把石油當做一種武器,它不僅僅是留在你汽車里面的汽油,或者說是航空燃油。尤其對于這種大的主產國,像沙特阿拉伯、俄羅斯,以及主要的消費國,像美國、中國等等很多國家,可以把它當成一種武器來使用。可以通過限制進口,或者說減少進口、禁止進口,以及相應的禁止出口,還有相應的自愿增產或者減產這樣的措施,來短時間內造成這種供需的錯配。那么供需錯配就會影響到國際原油的價格,最終達到自身的一種政治目的。
這里面我舉了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先看第一個,今年 9 月份的時候,9 月 21 號的時候,俄羅斯政府說要禁止出口柴油和汽油。禁止出口柴油汽油之后,這個短期的缺口就迫使燃油的買家到別處去購買。我們在前面幾頁也提到了俄羅斯和歐洲在石油出口和進口方面的情況,它們之間的制裁其實也是彼此帶有政治目的的這樣一個措施。你現在禁止向我出口,那么我也對你進行一個價格的打壓,是這樣一個過程。再有第二個例子,今年 9 月上旬,沙特表示每天有一個 100 萬桶 / 天的自愿減產。而且它這個減產,之前是從大概在七八月份的時候逐步后移的過程。它最開始從 7 月份說要減產一個月,盤面發生了波動;等到了快結束的時候,說減產一個月不行了,8 月份還要減產,那么市場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應;后來它又說,不單這時候要減產,計劃一直持續到今年年底(12 月 31 號之前都要減產),那么市場也給出了充分的反應。同時除了它以外,我們也可以看到,OPEC 和其他的減產同盟國也在自愿參與到減產協議之中。應該說到自愿減產的消減總計達到了 166 萬桶,而且一直持續到 2023 年的年底。我們說在經濟不好的時候,油價容易下跌。作為一個主要的生產國,不希望油價下跌對自己的出口、對國家的利益造成影響,主要措施就是減產,通過減產、減少供給來挺住這個價格。實際上今年三季度來看,主要的 OPEC 成員國也是在這么做的。
再舉一個例子,就是伊朗的例子。伊朗我們也知道,在過去很多年,實際上受到了歐美國家的制裁,主要是因為伊朗核協議。伊朗核協議實際上是由美國、英國、德國、中國、俄羅斯和法國與伊朗在 2015 年達成的這樣一個協議措施。這個協議規定,伊朗要交出能夠生產和制造核武器的原料,包括相應的機械設備,這樣未來 15 年內,伊朗的核工業發展都將會受到限制。說白了,就是一些比較大的國家說,我不希望你有核武器,因為如果你所在的這個位置有了核武器,那么可能對其他周邊國家都會帶來影響。你對周邊國家帶來影響,而周邊又都是產油國,一旦戰爭爆發,可能會導致整體油價的變化,進而影響到我們大國自身,所以堅持這樣的措施。作為回報,美國、歐盟和聯合國也會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也就是說,如果你答應這樣做,遵守伊朗核協議,那么你的出口、進口,包括一些補助等各方面的措施,我們都會去考慮,或者給予相應的照顧。而這個措施在 2018 年 5 月份的時候,美國總統特朗普單方面宣布要退出伊核協議,同時他也恢復了對伊朗石油出口的一些制裁。我這里舉了三個例子,實際上也是說明了這種政治因素。因為原油作為全球最重要的一種能源,包括大宗商品,它和很多工業品原料不一樣,比如說銅、鋁、鉛、鋅、鐵礦石,包括像棉花等等這些原料不同,它的影響會比較大,會大很多。它已經成為了主產國或者主要消費國達到政治目的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武器。
說完了前四方面,我們再做最后一個小的總結吧,主要是對未來原油市場的展望。這塊我們寫得比較簡單,實際上就是對今年四季度到年底,更貼切點說,應該是到明年一季度,做一個簡單的展望。四季度這塊,我們認為原油價格仍然是以區間整理為主,但是交投區間可能會有一定的上移,從目前大概 80 多美元,可能會上移到 90 多美元,或者去碰 100 美元,主要是一個 80 - 100 美元的運行區間。原因一方面是,目前的巴以沖突還在持續,而且目前來看,有進一步升級的可能性;另外一方面,根據前三季度美國的相應經濟數據,包括 10 月份的一些相關數據來看,美國經濟其實還是不錯的,而且這種狀況可能會在 12 月份得到延續,甚至明年年初會有一定的延續。從這兩點來看,我們認為油價仍然有向上沖的動力,但是并不會太高,所以可能從目前的 80 多美元,向上沖到 90 多美元,或者去碰 100 美元,或者維持在 80 多美元這樣一個現狀。
到了明年上半年,我們認為它的價格中樞可能會有一定的回落,可能會回到 75 - 80 美元這樣一個區間,或者 80 多美元這樣一個區間。主要原因包括幾點:首先,美聯儲加息已經進入尾聲,經過這 11 輪加息之后,在 7 月份加息之后,9 月份和 11 月份,美國都維持了現狀,并沒有再進行更多加息。而且我們之前市場也預測說,今年可能會逐步進入一個降息周期,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不大,甚至明年上半年都不會有降息行為發生,最早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歐美偏高的利息狀況,實際上對歐美的經濟會帶來一些壓力,因為畢竟偏高的利息對工業和經濟增長會帶來一些負面作用。至于降息,從歷史上來看,美聯儲在降息初期,經濟的慣性并不是很好,都是處于一個偏弱的局面。再有就是地緣沖突這塊,仍然有可能會有升級的可能性。再往后就是,俄羅斯原油出口超預期,在 2022 年,俄羅斯原油出口就已經超過了 2021 年,實際上從去年來看,這是超過市場預期的。因為大家當時認為,歐美對俄羅斯進行了制裁,它的油氣這塊影響會比較大,但實際上我們看,俄羅斯政府的轉型還是很迅速的,迅速把對歐洲的出口量轉到了亞太地區,而且像印度這塊的增量還是比較強勁的。從目前印度經濟狀況來看,明年可能還是不錯的。再有就是中國需求自底部的回升預期,包括實際情況。我們說中國經濟實際上今年是這樣一個特點,就是有一種 “強預期、弱現實” 的特征。從疫情之后,可能國際上包括中國內部認為,在解除禁令之后,經濟會出現一個非常報復性的反彈。實際來看,經濟確實在回升,但是并沒有如預期的那樣,出現那種比如說斜 45 度、斜 60 度這樣的上漲,而是以相對溫和,或者說溫和偏弱的形式在反彈。我們認為目前的中國經濟仍然處于一個底部區域,未來將仍然是一個逐步緩慢回升的過程。你可以把今年當成是一個反彈或者一個筑底,明年可能會比今年情況要好一些。這主要也是因為,中國現在在貨幣方面也在進行刺激,包括房地產、汽車、消費等各方面,都在進行相應的刺激。除此以外,還包括明年主產國方面的減產或者增產情況,目前來看并沒有更多的信息。綜合來看,我們認為明年上半年,全球的原油價格不會在 80 到 100 美元這種高位維持住,可能會因為各國經濟,包括產油國的政策變化,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調。我們暫時把它的目標區間可能定到 75 - 80 美元這個位置。
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

該課程在您的購物車中

該課程在您的待付款訂單中

您已購買該課程

開通金庫網VIP會員,享更多學習優惠

持證人開通會員,學習最多可獲25學時

登錄或注冊以獲得最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