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點
指數增強策略是如何運作的?
指數增強策略運作時,大部分資金(如90%)會投資于指數基金以獲取市場平均回報,同時拿出小部分(如10%或20%)進行主動投資,即挑選特定股票或板塊進行投資,以此達到在跟蹤指數的基礎上增加額外收益的目的。
-
要點
指數增強策略是什么?指數增強策略有什么優勢和挑戰?
指數增強策略是一種結合了被動投資(跟蹤指數)與主動投資(通過主動管理獲取超額收益)的投資方式。它旨在既能跟蹤市場指數,又能在此基礎上通過主動管理實現超越市場指數的收益。簡單來說,就是在主要被動投資于指數的基礎上,通過一些主動管理手段來增加一定的收益彈性。指數增強策略的優勢在于它結合了被動投資的穩定性與主動投資的靈活性,既能降低風險,又能追求超越市場的收益。其挑戰主要包括市場環境的適應性問題,即并非所有時期都能取得超額收益,尤其是在市場風格轉換迅速或量化工具不夠成熟時,策略的表現可能不盡如人意。
-
要點
指數增強策略與普通指數基金有何區別?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指數增強基金?
普通指數基金追求完全跟蹤指數的表現,而指數增強策略則是在跟蹤指數的基礎上增加了主動管理的成分,試圖在市場上漲時跑贏指數,在市場下跌時減少相對于指數的下跌幅度,從而獲取相對較高的收益。選擇適合自己的指數增強基金時,投資者應關注基金的歷史業績,特別是超額收益的表現,以及基金適應市場環境的能力。此外,還要考慮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量化投資方法的有效性等因素,綜合判斷該基金是否符合自身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
-
要點
指數增強策略有哪些主要特點?
指數增強策略的特點主要包括兩點。首先,它是一種被動投資策略,通過在被動投資基礎上進行增強,主要成分是指數化投資,同時包含一定比例的主動化投資,但主動投資成分相對較小。其次,該策略要求與標的指數的偏離度不能過大,追求的是在保持高相似度的基礎上獲取超額收益。
-
要點
指數增強策略為何能在近年來取得長久發展?
指數增強策略得以長久發展的原因在于其深度應用了量化策略,尤其是隨著計算機算力提升、海外歸來的成功人士將先進的量化經驗和理念引入國內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這些因素對股票投資特別是量化投資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
要點
指數增強策略的收益來源是什么?指數增強策略中具體有哪些增強收益的方式?
指數增強策略的收益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指數收益或市場局部市場的收益,即貝塔收益,這部分收益取決于所選擇指數的表現;二是通過主動管理獲得的超額收益,也稱為阿爾法收益,通常涉及選股能力和量化指標篩選優質股票,并賦予權重以實現超額回報。實際操作中,許多產品采用了多元化阿爾法收益策略,利用多種方法來獲取增強收益。增強收益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市場方向擇時、主題或風格暴露、另類增強收益(如打新、套利等)以及純粹的阿爾法策略。市場方向擇時主要通過判斷市場頂底調整倉位;主題或風格暴露則是根據市場趨勢調整投資組合,比如大盤藍籌股或特定行業;另類增強收益如打新,在新股發行初期可通過打新基金獲得可觀收益;而純粹的阿爾法策略則是通過純量化的手段優化模型,捕捉尚未被市場廣泛認知的因子以獲取超額收益。
-
要點
指數基金起源于哪里,其在美國的發展情況如何?為什么指數增強基金在美國的規模較低?
指數基金起源于美國,并在美國取得了長久快速發展。在美國,個人養老金投資指數基金尤為普遍,例如直接投資標普或納斯達克指數。過去幾十年里,美國的指數基金如標普500和道指表現強勁,許多人因此實現了財富增值,這也推動了指數基金在美國市場的繁榮發展。指數增強基金在美國規模較低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只能在非主流指數上進行增強操作,而這些指數往往不夠成熟,信息不對稱性較大,才有可能獲取超額收益;二是這種策略屬于高風險產品,不符合所有風險厭惡型投資者的需求,所以市場規模相對較小。
-
要點
指數增強策略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它的發展歷程如何?
指數增強策略最早出現在1952年,當時世界上第一只股票型指數增強基金由一家名為study word的共同基金公司推出。盡管該產品在美國經歷了布倫布雷斯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元貶值、石油危機及股市大調整等多次考驗,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真正迎來大發展。
-
要點
美國指數增強基金的數量、規模以及占比情況如何?
截至2022年底,美國指數增強基金數量達到1069只,規模接近3500億,分別占主動管理型ETF總數量和總規模的33.8%和6.6%。規模相對較小主要是由于指數增強策略通常應用于不那么成熟或規模較小的指數上,并且該策略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不適合所有投資者,因此市場規模相對較小。
-
要點
我國指數增強基金的發展特點是什么?國內指數增強基金的內部結構和機構分布如何?
我國指數增強基金的發展順序與美國相反,先出現了指數增強基金,后才出現真正的指數基金。我國最早的指數增強基金成立于1999年7月,名為華夏金星和鵬華普普風,它們通過跟蹤上證綜指和滬深300并進行增強操作。目前,我國公募指數增強基金的數量和規模增長迅速,尤其在2017年后數量和規模穩步上升,尤其在2023年Q1末,公募指數增強基金數量達到223支,規模為1400多億。目前,我國指數增強基金主要跟蹤中證500、滬深300和中證1000等寬基指數,其中以滬深300指數型基金規模最大,達到572億。從機構分布看,盡管數量上各家基金公司較為均衡,但規模上易方達和富國兩家基金公司占據了主導地位,其規模合計占比達到了45%。同時,從超額收益表現來看,指數增強基金收益與市場行情密切相關,不同年度間的超額收益差異較大。
-
要點
指數增強基金的應用策略是怎樣的?
指數增強基金的應用策略可以根據市場行情靈活調整。在市場行情良好、指數上漲時,購買增強型基金可能獲得更高收益;而在市場表現不佳時,這類產品雖有增強收益但整體收益可能不理想。其超額收益并不穩定,波動較大,這為中國指數增強基金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
要點
為什么大型基金公司如易方達、富國等在指數增強基金方面具有優勢?
大型基金公司在規模和成本上有顯著優勢,尤其是對于指數基金,一套ETF軟件和系統投入幾百萬,小型公募基金往往難以承受這樣的金錢和人員成本。大型基金公司由于具備強大的管理能力和質量保證,能夠輕松應對ETF的運營挑戰,并且在推廣和向投資者普及時也更為容易。
-
要點
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指數增強基金有何吸引力?指數增強基金在機構投資者中的作用是什么?
個人投資者在選擇投資產品時,除了傳統ETF或依賴個人投資經理的產品外,可以考慮選擇指數增強基金,因為它不依賴個人投資經理的能力,為投資者提供了更穩定且風險相對較低的投資選擇。在當前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機構投資者如銀行、保險等對低風險、高收益的需求增加,指數增強基金能夠滿足他們配置或定制產品的需求。
-
要點
陽光私募基金為何適合發展指數增強產品?
私募基金相較于公募基金,不受太多條框約束,有更多靈活性,且許多私募基金管理人擁有先進的理念和強大的資金、設備支持,因此更適合開發指數增強類產品。
-
要點
指數增強策略是如何實現增強收益的?量化分散派如何通過量化手段實現指數增強?
指數增強策略主要通過三個派系實現增強收益:固收增強派利用券源優勢進行融資融券操作;配置選股派通過公募基金合同約定,在跟蹤指數的同時配置一定比例資金進行選股增強;量化分散派則以私募基金為主,通過全市場量化選股實現高度分散化投資,挖掘超額收益因子來達到選股和加權的目的。量化分散派通過因子挖掘找出具有超額收益的股票,并采用數學模型賦予這些股票權重,優化模型后進行回測和進一步調整,最終實現穩定的超額收益。具體因子如價值因子、動量因子、成長因子等,旨在篩選出表現優秀的股票以增強組合收益。
-
要點
量化增強策略在選股范圍上通常如何操作?
量化增強策略在選股范圍上多數會選擇全市場股票,不局限于指數成分股。雖然跟蹤指數,但在選股時并不考慮指數,以獲取更廣泛的投資機會和增強效果。
-
要點
指數成分股在增強策略中的使用情況如何?
目前市場中最少用到的就是只在指數內選出股票增強的方法,因為這種策略增強效果往往不是太好。但在過去幾年里,如果恰好趕上某個行業如消費股出現超火行情,即使是在指數成分內選出股票增強,也可能實現可觀的超額收益。
-
要點
空氣指數增強策略是否算作指數增強策略?
空氣指數增強策略雖然名稱上有“指數增強”,但實際上它并不跟蹤任何特定的指數標的,因此嚴格意義上不屬于指數增強策略。它是一種量化做多策略,通過量化手段選出多個優質股票進行投資,并且由于其選股范圍更廣,可以被稱為“空氣指數增強”。
-
要點
空氣指數增強策略與傳統指數增強策略有何異同?
空氣指數增強策略與傳統指數增強策略的主要區別在于,空氣指數增強沒有跟蹤標的,可以全市場選股;而傳統指數增強有明確的跟蹤指數范圍。此外,約束條件也不同,指數增強策略需要對行業風格市值進行被動加一點主動的約束,而空氣指數增強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從交易模式和收入來源上看,空氣指數增強追求絕對收益,而指數增強策略追求的是行業或指數平均貝塔收益加上增強的阿爾法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