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在线看-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看-黄视频网站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

您有待付款訂單,請盡快完成支付

    歷史搜索

首頁 實戰寶典 養老目標分析與養老規劃
播放

養老目標分析與養老規劃

價格: ¥145
學時數: 完成學習,可獲得繼續教育 2.5 學時 此課程不能申報CTP學時
AI總結 要點回顧 用戶評價
關鍵詞
  • 養老目標分析
  • 養老規劃
  • 央行
  • 財富管理
  • 生命周期
  • 養老環境
  • 老齡化
  • 第三支柱
  • 個人養老金
  • 金融機構
  • 年輕群體
  • 中高端客群
  • 新經濟
  • 靈活就業人群
  • 清華大學
  • 城市居民
  • 健康管理
  • 理財
  • 老年人口占比
  • 深度老齡化
全文摘要
課程深入探討了全球及中國面臨的養老挑戰,強調老齡化為全球主流經濟體的共同難題,其影響深遠且不可逆轉。中國已將應對老齡化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重點關注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的發展。中國老齡化特征顯著,包括快速老齡化、未富先老、長壽與少子化、老齡人口世界最多以及高齡和失能人群的增多。經濟環境變化,如通脹加劇、利率走低及國內投資不確定性,加劇了養老壓力。養老體系面臨現收現付模式的不可持續性與收支不均衡問題,城鄉、身份和地區差異顯著。面對持續增長的養老壓力,個人和機構需采取積極措施,應對未來養老挑戰。
章節速覽
  • 00:08
    養老目標分析與養老規劃
    討論了當前養老環境和養老局勢,強調了人口老齡化問題對全球經濟體的影響,以及中國國家層面應對老齡化的戰略重要性。提到了金融機構在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領域的布局,并指出養老規劃雖看似不緊急,但投資者對其重視程度正在發生變化。通過清華大學的報告對比,展示了國民對養老準備意識的顯著提升,尤其是在年輕群體中。同時,報告分析了人們為養老所做的準備,包括健康管理、理財和關注養老機構信息等方面。
  • 05:29
    中國當前養老環境與老齡化特點
    當前的養老環境以65歲以上人口占比作為判斷社會老齡化的主要標準,國際上通常認為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或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0%即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法律規定60歲以上的為老年人,但采用國際標準時,以65歲為界限。老齡化社會有深度老齡化和超老齡化的分類,分別對應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4%和20%。中國老齡化的特點包括老年人口占比不斷上升、社會結構呈現老年狀態等,具體表現為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和0至14歲青少年占比低于30%,以及老年人與青少年的比例超過30%。
  • 08:30
    中國快速步入深度老齡化及其影響
    中國在2021年已經步入深度老齡化,這比許多專業機構的預測要早,且速度之快超出了預期。與許多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緩慢步入老齡化相比,中國、日本、新加坡和韓國等國家的進程更為迅速。中國面臨的一個獨特挑戰是“未富先老”,即在人均GDP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快速老齡化導致的社會和經濟壓力。盡管中國的人均GDP增長速度極快,但從低基數到較高水平的快速增長并不能保證未來持續的高速發展。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及其帶來的未富先至的停滯問題,對中國的未來準備和應對提出了巨大挑戰。
  • 14:33
    中國人口結構變遷:長壽、少子化與老齡化挑戰
    建國初期,中國的人均壽命僅為37歲,而如今已提升至77.3歲,超過了美國的人均壽命。盡管人口政策不斷放寬,但國家的出生率持續下降,當前的生育率約在1.4到1.5之間,遠低于國際標準的低生育率水平2.1。1990年以來,中國已進入少子化階段,且老齡人口數量居世界首位,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2.1億,相當于全球第八大國的人口規模。預計至2035年,老年人口將增至4億,高齡和失能人群數量也將顯著增加,對社會和經濟帶來重大挑戰。
  • 19:44
    老齡化與經濟環境變化對養老的影響
    老齡化導致勞動力人口減少,企業成本上升,經濟活躍性下降,同時老年人口增加會降低消費需求,對經濟發展構成負面影響,如日本自95年進入深度老齡化后經濟停滯。此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如嚴重的通脹和低利率,也對養老質量造成威脅。通脹導致生活成本上升,而低利率則影響資產增值,共同對養老環境構成不利影響。盡管美聯儲及其他國家在加息,但整體趨勢依然顯示利率走低。
  • 23:46
    中國面臨的經濟環境與養老壓力
    國內經濟環境相對平穩,但投資不確定性大且居民負債率高,接近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水平。隨著老齡化加劇,預計到2035年進入超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比例將持續攀升至2060年,老齡化人口占比可能達到30%左右。同時,人均壽命預期提升,至2050年可達80歲,這意味著需要更多資源支持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此外,老年人口撫養比系數將大幅上升,預計2050年接近兩個上班的人撫養一個老人,加上年輕一代需要同時照顧子女,養老壓力巨大。代際贍養模式面臨挑戰,當前家庭養老模式在客觀和主觀上均不支持持續發展。
  • 29:01
    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空巢老人與養老壓力
    隨著中國老齡化和城鎮化的加速,空巢老人數量持續增加,超過1億人。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農村,也影響著城鎮,尤其是80后、90后的獨生子女家庭。家庭結構的小型化加劇了年輕人的養老壓力,尤其是421家庭結構中,年輕人面對的經濟壓力增大。此外,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傳統孝文化受到沖擊,更多人選擇不婚不育或獨立養老。現收現付的養老體系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體面養老需求,國家基本養老保險不足以維持高品質的晚年生活。
  • 32:52
    世界范圍內的養老體系及面臨的挑戰
    討論了世界銀行提出的養老三支柱體系,包括國家強制的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自愿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以及個人自愿的第三支柱。指出了中國當前養老體系的覆蓋率和面臨的挑戰,特別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繳費贍養率的變化預示著現收現付模式的不可持續性。社科院的數據預測,中國養老金將在2028年出現赤字并持續擴大,但強調政府不會直接削減養老金,而是會面臨越來越大的財政壓力。
  • 37:10
    未來基本養老金領取趨勢的三大變化
    未來基本養老金領取趨勢將出現三大變化:首先,最低繳費年限可能會提高,從目前的15年增加到16年、17年甚至20年。其次,政策可能鼓勵延遲領取,通過提供額外比例的養老金作為激勵,以縮短領取保險金的年限。最后,養老金的漲幅存在不確定性,雖然未來養老金仍可能上漲,但能否跑贏通脹仍是未知數。
  • 39:02
    養老收支的不均衡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養老收支具有明顯的不均衡特點,收入方面通常緩慢增長并在一定年齡后增速放緩,甚至低于物價上漲速度,而支出則在人生后期尤其是臨近終老時急劇增加,且存在意外支出如對孫輩的支持。這種收支不均衡不僅體現在個人生命周期內,還存在于城鄉差異和不同身份群體中。企業職工和城鄉居民的養老金雖均有上漲,但城鄉居民的漲幅更大,然而兩者養老金水平仍有巨大差距。城鎮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較低,且有下降趨勢,而公務員的替代率則相對較高。此外,各地區的養老金收支狀況差異顯著,部分省份如廣東養老金結余豐厚,而其他省份如黑龍江則出現赤字,需要財政支持以維持收支平衡。
思維導圖
原文
各位金融從業者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題目是養老目標分析與養老規劃。在去年央行發布了關于從業標準的一個文件,其中對財富管理做了一個清晰的定義。財富管理應該是囊括一個投資者所有的生命周期。也就是他從他單身組建家庭一直到老去養老是每一個投資者都必定會面臨的一個局面。所以在我們的整個生命周期當中,是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這個大綱主要是分為六個部分。前五個部分是今天分享的重點,第六個部分作為參考資料,到時候會快速的帶過。前五個部分主要是首先在大局方面給大家展現一下當前的養老環境,以及我們的養老局勢是怎么樣的。后面的幾則主要是幫大家了解我們的客戶,了解我們的養老產品。
首先人口問題并不是我們國家獨有的,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是主流的經濟體,除了非洲這樣的國家共同面對的一個問題。人口問題為什么說嚴峻呢?是因為一旦老齡化形成,它在非常長的一個周期內,可能是我們的整個生命周期,甚至是我們的子輩的整個生命周期都是不可逆的。我們都會面臨著老齡化的這樣的情形。我們從這些年來,政府從老齡化相關的政策出臺也能看出來,國家是把應對老齡化推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國家戰略的重要地位。
和我們金融機構息息相關的就是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很多的金融機構已經紛紛開始布局了銀行基金、保險、信托等等。我們這個課件就是希望在投資者養老規劃需求被激活的背景下,幫助我們的從業者更好的了解客戶,更好的了解產品。能夠在這個賽道捷足先登。幫助我們機構提前鎖定我們的年輕群體,精細的耕耘我們的中高端客群,以及覆蓋新經濟和靈活就業人群。
養老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呢?對于很多人來說,他的生命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養兒育女,要提升自己。所以對于養老來說它很重要,但是好像又不緊急。但是我們投資者的確是對養老規劃的重視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上面的兩個框分別代表了清華大學時隔三年做的一個報告。雖然是短短的三年,但是結論卻是截然相反。在三年前 2018 年的時候,清華大學的報告顯示,我們國家的國民普遍缺乏養老準備的意識。很多人不認為養老是自己的責任,這樣的人群超過了一半,可能是他們被長期不同渠道的媒體的宣傳洗腦。覺得可能養老需要靠子女或者是靠國家養老,總之不是自己的責任。越年輕的人對養老越不重視,他們忙著享受當下。但是很有意思的一點是當采訪退休人員的時候,他們又覺得對退休的生活不滿意,覺得和自己想象中的退休生活完全的不一樣。
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說明他們的養老準備是不足的。短短的三年過去了,我們的國民由城市居民他們的想法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就出現在去年 2021 年。我們如果是從業者,其實也能感受到,在去年的時候,養老的課題就忽然變得非常的熱門。那其實和我們國民的關注度也是息息相關的。
在去年清華大學同樣的是這個班底做的一個報告。那就發現超過九成的城市居民就開始為父母的養老開始做準備了。這個比例是非常的大的,并且有八成已經考慮過自己的養老問題,然后超過一半也開始行動了。越年輕的人他越做的越超前。我們發現九成的 80 后都開始為自己的養老做規劃。做規劃是一回事兒,做的規劃對不對,夠不夠是另外一回事兒。
那這些人是怎么做規劃的呢?就是右邊的這個餅圖,超過一半的人他們先是鍛煉身體,可能是人到中年覺得身體不太好了,先從健康管理做起。第二個比例比較大的就是賺錢和理財。之后才是關注養老機構的信息,然后最后才是打理他的房產。
好,我們先來看第一個部分,當前的養老環境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如果說判斷一個人老了,大家覺得多少歲算老呢?這個答案可能是不唯一的。退休不一定等于老,但是很有意思,我們國家的法律給出了判定條件,我們國家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規定,老年人就是 60 歲以上的人,就稱為老年人。那當然為了國際比較,我不準備采用這個標準,我采用的國際標準就是 65 歲以上的老人,我們稱之為老年人。
那怎么樣判斷一個社會變老了呢?有兩個維度,第一個是老年人口占比不斷的上升,第二個是整個社會結構呈現了老年狀態。比如整個社會的平均年齡或者是中位數,或者是從各個年齡層來看,它都呈現老年狀態。這兩個維度來判斷,最常用的標準,也是我們最熟悉的標準,就是 65 歲以上的人口占比超過 7%,我們就稱之為進入老齡化。如果是 60 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 10%,我們也稱之為老齡化。
那這個標準是哪里來的呢?是 1956 年聯合國出臺的標準。后面是維也納大會在一九八幾年的時候,就是 60 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 10% 出臺的一個標準。但其實我們看這兩個標準距離現在都已經超過了半個世紀了。但是目前各個國家還是延續這個標準,所以我們在整個課題的研究的時候,也延續這個標準。
那是否 65 歲算不算老人?多少才算老人?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標準。如果是深度老齡化的話,就是 65 歲以上的人口占比超過 14%。如果是超老齡化,65 歲以上的人口占比超過 20%。
其他的標準我們可以判斷年輕人的數量是多少,或者是老年人和年輕人的之比是多少。比如說我們看表格的最后一列,如果是老年人它的占比超過了 7%,或者是 60 歲超過 10%,這個前面已經講過,可以判定為老齡化社會。同時如果是 0 到 14 歲青少年,他的占比已經低于 30%。
或者是老年人和小孩他們之間的比例,也就是 65 歲以上的人比上 0 到 14 歲的青少年的比重。如果超過了 30%,我們也把它稱之為老齡化。我們國家的老齡化是什么樣的特點呢?我這邊列舉了這五點,可以說是我們當下人口的新國情。
我們先一個來看,首先來看我們的老齡化是非常的快的那前面講了,如果按照初步進入老齡社會,有兩個判斷標準。一個是 65 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 7%,一個是 60 歲以上人口超過 10%。無論是按照哪一個標準,我們國家都是在 2000 年左右步入了老齡化。
我們國家什么時候開始進入了深度老齡化呢?其實就是去年,當然我們目前國內的有一些機構,它的叫法跟國際沒有接準接軌,它叫的是中度老齡化。其實按照國際標準就是深度老齡化。
2021 年的數據是在 2022 年第一季度才公布的。在這之前,其實有很多機構都對中國這個人口大國何時會步入深度老齡化進行過預測。之前世界銀行是預測過說中國會在 2027 年步入深度老齡化,聯合國也預測過中國會在 2025 年進入深度老齡化,甚至是在 2021 年。還有很多的機構新鮮出爐的報告,就是我們國家會在多少年之后步入老齡化。但是現實就是這么的快,2022 年的數據一出臺,就發現我們在 2021 年已經步入了深度老齡化。所以這個速度,它是超過了很多專業機構的認知。更何況我們一個普通老百姓,我們可能就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要接受我們步入深度老齡化的這個事實。
它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讓人措手不及,它留給人們準備的時間非常少,甚至會讓人們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有關世界變化的信息。其實中國人對此應該也不會特別意外,畢竟我們各方面的發展都比其他國家要快。
我們來看一下其他國家,從 65 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 7% 到 65 歲以上人口超過 14%,也就是從步入老齡化到深度老齡化分別用時多少呢?我們可以看到老牌的歐洲的資本主義國家,就是我們俗稱的 old money。他們是慢悠悠地變老,甚至法國都超過 100 年,北歐的這些國家也超過了 50 年。
美國和日本其實就比歐洲來說算是新興的一些資本主義國家,他們的用時就相對的要短一些。可以看到日本和我們用時其實差不多,但是它比較早,它在 95 年的時候就已經超過了 14%,但是它的用時也非常的快。其他的國家新興體,比如說新加坡、韓國,其實和我們國家是差不多,都是在 2000 年左右同步進入老齡化。他們的用時比我們還短,所以我們并不是最短的那其他的一些國家我沒有列出來,就是一些吸引眼球,沒有那么多的經濟體。比如說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現在接收了很多我們國家的外貿訂單的這樣的企業和國家。其實他們國家的老齡化未來也會很快的。所以他們接中國的訂單的持續程度不一定會很長。
從右邊就可以看到我們步入老齡化,以及我們到了深度老齡化。我們人口的一個金字塔。這個金字塔最下邊是年齡最小的,最上端是年齡最大的。如果說它是一個完美的三角形,那就是一個非常漂亮的人口金字塔。可以看到我們國家的人口金字塔,它的收縮是非常的嚴重的,尤其是在新生的這一部分,它的萎縮是肉眼可見的那第二個特點就是未富先老。前面我講過了,雖然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慢悠悠地變了,但是其實還有很多新興經濟體,或者是一些比較晚富裕的國家和我們一樣,我們都是快速變老。但是中國和他們還有一點不一樣,尤其是日本、韓國和新加坡,我們都是 20 年左右,從中度從初入老齡化到重度老齡化,我們是未富先老,我們相當于是一個人均 GDP 比較貧窮的國家,患上了這些富國才有的富國病。
左邊的這張表是和我們時間差不多的這些國家,比如說新加坡和韓國,他也超過了一萬美金,那我們比他們差了一個零,我們是九百多美金,還不到 1000 美金。包括東歐的這些就是在資本主義國家里面排比較莫名的這些國家,都已經普遍的超過了 2 萬美元。但是我們國家,這個時候,才剛剛是超過了 1 萬美元。那對比了其他的一些比較富裕的國家,比如說新加坡和美國,都已經超過了 5 萬美元。
即便是日本,日本它是在 95 年的時候,早早的就已經達到了深度老齡化。但是他在達到老齡化的時候,人均 GDP 已經超過了 4 萬美金。可以看到我們中國的人均 GDP 的增長的速度是最快的。我們從不到 1000 美金增長到了一萬美金。雖然這個速度非常的快,但是我們不能保證未來是不是還能像之前這個速度持續地發展下去。所以說未富先老其實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未富先滯伴隨著老齡化的快速推進。
第三個特點是長壽和少子化。建國的時候,我們的人均壽命只有 37 歲,但是到現在我們國家的人均壽命已經高達 77.3 歲,未來還會繼續的增長。那我們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現在已經是高過了美國的人均壽命。因為由于疫情的影響,美國的很多高齡老人在此期間去世,所以這兩年美國的人均壽命是下降的那剛好我們的人均壽命就趕超了。
第二個,就是少子化,這個的問題應該是非常嚴重的。可以從這張圖上看出來,我們國家的這個出生率是一直是下降的。即便我們一直在放開人口政策,比如說從最開始的單獨到后面的雙獨,以及到二胎,包括現在三胎也沒有處罰。但是我們的人口出生率依然沒有上升。在世界范圍內,對于少子化有一個標準,即生育率低于 2。什么是生育率呢?生育率就是一對夫妻這一輩子他生的孩子的數量。國際標準認為,如果是一對夫妻生的孩子少于兩個,那你就沒有辦法替代掉父母的數量。所以國際把二點一定為低生育率的水平。
當一個國家的生育率水平低于 2.1 的時候,我們就叫它低生育率。我們國家在 1990 年的時候,已經開始低于 2.1 了。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有沒有剛好是 90 年出生的,現在應該已經 30 歲了。90 年出生的到現在 30 年,我們國家相當于已經有了 30 年的少子化的進程。當前我們國家的這個生育率應該是大概是 1.4 到 1.5 之間,是遠遠的低于發達國家的,更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新興市場國家。并且已經是接近人口陷阱。說如果是你的出生率到達了 1.5 甚至以下,就基本上很難再回到原來的水平了。
第四個特點是老齡人口世界最多。前面我說過,我講的這幾條是我們的新國情。那為什么呢?舊國情是什么呢?就是我們是人口最多,并不是老齡人口最多。當然目前我們還是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在未來幾年,印度一定會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在 2019 年的時候,聯合國已經預測過,在 2027 年的時候,印度的總人口就會超過中國。但其實在 2021 年的時候,印度有一個民間的組織,有一個醫藥組織,所以它不是官方的。這個數據我們僅供參考。根據這個民間組織的測量,印度的人口已經超過了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我們國家的新國情是老齡人口最多。
我們可以從圖上看到,目前我們的老齡化已經達到了 14.2。所以我們現在國家如果是超過 65 歲以上的人口,是 2.1 億。這個人數是什么概念呢?比較來看更為清晰。如果我們把全球的人口按多到少排隊,給所有的國家或地區排隊,那把我們國家 65 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單列出來,他們排世界第八名。
第五個特點是高齡和失能人群增多。其實這個是必然的,隨著老齡人口的基數的增大,高齡和失能人群一定會增多的。左邊的這個圖顯示的是 80 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重,以及占 60 歲以上的人口的比重。可以看到每十位 60 歲以上的老人,就有一位超過 80 歲的高齡者。并且這個高齡化的速度每年還以 100 萬人的速度增長。
第二張圖顯示的是失能老人的占比。我們可以看到最近幾年,失能人口其實沒有變化的,都是 4000 萬。我覺得這個統計數據其實是有低估的。因為從 2014 年到 2021 年,其實我們國家的老齡化增長的是比較多的那為什么失能人群沒有增多呢?應該是統計上有一些誤差。所以有預測顯示,在 2035 年的時候,我們的老年人口會達到 4 億,就是比現在要翻番,到時候失能的人數應該也是會快速的上升。
不僅僅是老齡化,同時我們還疊加了經濟環境的變化。其實老齡化的自身就會對經濟環境有一些影響。因為老齡化它勞動力人口減少。那老年人口上升會帶來一個什么樣的后果呢?第一個是企業的成本上升,因為它用人成本上升會打壓經濟的活躍性。第二個,老年人口上升,降低需求,而需求是推動經濟發展重要的因素。所以一些老齡化比較嚴重的一些國家,經濟發展都會不是特別好。
比如說日本在 95 年進入了深度老齡化,那在此之后的經濟其實是停滯的。當然不僅僅說是因為老齡化,但是老齡化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因素之一。因為日本和咱們中國其實比較相似的。因為我們的文化不太接受移民者,不如像美國、歐洲這樣的一些國家它的移民政策開放。所以我們受老齡化的影響會比較嚴重。
當然除去了老齡化的影響,經濟本身也有一些變化。先看一下世界經濟的變化,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這兩年都非常熱門的,就是通脹非常嚴重。如果大家有國外的親戚的話,可以了解一下目前歐洲、日本、美國這些國家,由于疫情以及供應鏈的一些關系,還有俄烏戰爭的影響,相關的日用品,包括石油、天然氣,吃穿用度的上漲的幅度是非常的高的。我們從 CPI 的漲幅也能看出來,在 2021 年到 2022 年,這應該是近幾十年來都沒有看到的那最近有一個新聞報導,就是一個法國普通的民眾在質問他們的總統。你說原來我的這個退休金是可以支撐我非常體面的在法國養老,但是由于現在物價上漲的這么嚴重,他連維持基本的生活都不可以了。他這個并不是一個個例,而是目前的一個大環境下,普遍的歐美的民眾都面臨的一個情況。
普通民眾因為在這次大通脹之前,歐洲好多國家包括日本,它其實很多年都沒有通脹了,甚至有些國家受通縮的影響。比如說日本在這次疫情之前,它其實已經好幾十年物價都不漲。一個蘋果在 90 年代的時候是多少錢,在前幾年還是多少錢。同時當然物工資也不漲,但是這次 2021 年、2022 年這次的通脹,會給他們的生活成本帶來一個非常大的一個推升,也影響他們養老的質量。
在通脹走高的同時,卻是利率的走低。我們知道美聯儲在今年其實是在加息的那三月、五月、六月其實已經加息了三次。在未來今年剩下的這幾次議息會議,不出意外肯定還是要加息的。
但是從大的趨勢來看,把整個周期拉長,可以看到從 2000 年,其實不只是 2000 年,從 80 年代到現在,整個世界的利率是什么樣的呢?是一個走低的利率。甚至在這次疫情之前,很多國家是負利率和 0 利率。
這種低利率的環境會帶來一個什么樣的影響呢?它就是讓你的投資不掙錢,你不容易掙到錢。一方面我們的生活成本受到通脹的催使,另外一方面利率又侵蝕我們資產的增值。所以說整個經濟環境的變化對我們的養老也是非常的不友好的那即便現在美國處于加息周期,也有很多國家跟進。但是它這個加息周期只是整個大的降息周期中的一個小加息周期。持續的時間以及它加的幅度都是不確定的,應該不會形成一個非常長的趨勢。
那看完了國際的經濟環境,我們來看一下國內的經濟環境是什么樣。我們國內的物價相對西方國家是比較平穩的,我們并沒有出現大幅度的通脹。目前我們國家的通脹還是相對比較穩定的,但是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投資的不確定性非常的大。如果我們把美股它的這個走勢拉長,可以看到從 80 年代到現在,美股它基本都是震蕩向上的一個走勢。但是可以看到我們國家的資本市場,它的走勢的波動性是非常的大的。當然你可以賺到錢,但是對于一些散戶,尤其是投資經驗比較少的普通大眾來說,在這樣的一個高波動的環境下,想要賺到錢是一個非常難的事兒,尤其是要匹配我們的養老目標。因為養老目標一般都是幾十年。如果 60 歲退休,活到 80 歲,退休后的余壽還有 20 年。這樣一個長期的養老目標和這樣高波動性它是不匹配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國家居民負債率是非常的高的那目前世界上形容一個家庭或者是整個社會的一個家庭,它的負債率有多高呢?基本上可以用居民的負債比 gdpr。但由于我們國家人均收入占 GDP 的比重是非常小的,所以我用了另外一個指標,就是居民的債務比上年可支配收入。如果按同樣的一個指標對比中國和美國的居民債務杠桿率,我們國家目前的這個居民的杠桿率,已經達到了美國在 2008 年次貸危機的時候的杠桿率。所以說是非常高的一個杠桿率,說明我們的家庭負擔是非常的重的。當然有的人可能會提出疑問,為什么我們沒有發生債務危機,為什么我們現在銀行最好的這個資產其實還是居民的房貸呢?這是因為我們的文化不一樣,我們父母以及我們父母的父母或者是親朋,我們一般就是好幾個錢包會來支撐這個房價。
面臨這樣的老齡化的趨勢,以及疊加了經濟環境的變化,我們未來的養老趨勢是什么樣的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養老壓力肯定是比較嚴重的,并且會持續很長的時間。那在這個世紀 21 世紀肯定是持續存在的。在 2035 年的時候,我們國家會到超老齡化,也就是 65 歲以上的人口占比超過了 20%。
但是我們可以從圖上看出來,這個綠線看到 65 歲以上的人口占比超過 20%,并沒有停止他的腳步,他還在持續的攀升,一直到 2060 年的時候才穩定達到了頂峰。那在此之后,我們國家會有相當長的一部分時間,老齡化人口會占比到 30% 左右。當然到了 20% 就已經是深度老齡化了。那 30% 是什么?超級老齡化,未來這個標準可能會改。隨之而來的是我們的人均壽命也將快速的提升。到了 2050 年,就是我們這一代,幾乎我們就可以達到 80 歲的這個預期壽命。
那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的資源,越老人需要的家政服務、醫療服務等等都是越高的。同時老年人口的撫養比系數將會進一步的上升。
什么是老年人口的撫養系數呢?就是老年人口和正在上班的人他之間的一個比例,就是 65 歲以上的退休人士比上 15 到 64 歲上班人士的比重,就說明了這個社會的撫養系數。多少個上班的人撫養一個老人,當前的話大概是 20%,也就是五個上班的人撫養一個老人。但是到了 2050 年的時候,就發現基本上就接近兩個上班的人就要撫養一個老人。那你覺得聽著好像還行,兩個人撫養一個老人。但是你要考慮到年輕人他不僅有上一代,他還有下一代,他還有子女要撫養,所以這個壓力是非常的大的。
第二點就是代際贍養受到挑戰。我們中國人是非常注重家庭養老的。但是從現在的這個局勢上看,無論是客觀上還是主觀上都不支持代際養老。
首先從客觀上來看,我們的空巢老人是持續的增加的。前面已經講了,我們國家的新國情就是老齡化。但其實還有一個國情就是我們的城鎮化。我們國家的城鎮化速度是非常的快。我們屏幕前的各位可能都有所感受,鄉村的人越來越少,小城市的人往大城市跑,大城市的人往超大城市跑。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和老齡少子化,在第四次城鄉老人生活調查中已經顯示,我們國家的空巢老人已經超過了 1 億元。就是物理的距離都已經決定了他沒有辦法家庭養老。
其實不僅僅是農村老人有這個空巢現象,因為我們知道城鎮化主要是農村的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尤其是農村的年輕的有力量的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其實城鎮也有空巢老人,比如說 80 后 90 后一些單身,80 后 90 后一些獨生子女。如果他移民到了海外,獨留父母在國內,其實也算是空巢老人。
第二個客觀現象就是家庭結構小型化。以前我們很多國家,尤其是南方,它這個宗族概念比較強,都是大家庭,三口之家都是少的那在最開始一普的時候,顯示我們的戶均規模其實是 4.33 人,我們是大家庭概念。但是現在我們連傳統的三口之家都不能算是普遍的了。最新的七普顯示,我們的戶均規模僅有 2.6 人。現在還有典型的 421 家庭結構,尤其是在計劃生育執行特別好的地區,就有最佳明顯。
對于這樣的年輕人來說,首先從家庭結構上來說,老年人的人口數量是多于年輕人的,所以年輕人他的壓力是非常大的那另外年輕人目前在城市里,他的教育、醫療、置業,他的壓力都是非常的大的,所以也增加了他養老的壓力。當然這只是指一部分人,不是所有的人。有一些的 60 后,他的經濟實力,是非常的雄厚的。比如說一些 60 后的小企業主,那他們,其實是不缺錢的,不能說是小企業主了。企業家他們不僅僅不需要子女給他們供養,可能還要幫助子女。另外從主觀上來看,原傳統的這種孝文化也受到了沖擊。
現在隨著我們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那高教育人士他有什么特點呢?他就是比較包容,比較多元,尊重不同樣的人群。所以現在有很多不婚不育丁克的人群,那你都沒有下一代,也沒有辦法指望下一代養老。還有的一些觀念是有一些父母,大部分的父母尤其是年輕的父母應該都是這樣的。他養育子女只是為了體驗人生的一種過程,他并不是為了讓兒子或者是女兒來養自己。此外就是現收現付的養老體系難以為繼。說的通俗一點是,如果你僅僅靠國家的基本養老保險,你是沒有辦法維持一個特別體面的養老生活。因為現在的養老和之前的養老還不一樣,那之前的養老,可能你是關注吃喝這種最基本的生存,但是目前的養老,很多人的養老,他其實是希望過一個比較體面的養老生活。
那世界人民怎么養老呢?從世界范圍內來看,最普遍的就是養老主要靠這三個支柱。這個是 94 年世界銀行給列的。第一個支柱是國家強制、覆蓋特別廣的基本保障基準,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基本養老保險。可以看到右邊的數據,我們國家目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群已經超過了 10 億人,這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據。它的覆蓋率已經超過了 90%,目前是 92.5%。未來肯定還會有小幅的增長。所以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的第一支柱都是我們養老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二個支柱是企業自愿,也就是我們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但是這一部分雖然推出的時間也不短了,但是目前發展的現狀是覆蓋比較少的,并且未來的增長前景也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說有大的制度變革可能會增長。但是就當前的情況下,很多學術機構分析它的增長前景都不是特別的大。因為能夠繳納的企業都已經繳納的,剩下一些小型的企業,它本身的生存壓力就非常的大,更是沒有辦法支撐企業年金。
第三個支柱,也就是我們金融機構著力的重點,以及我們現在政策支持的方向所在。也是我們個人如果想要過一個比較體面的養老生活,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就是第三支柱。第三支柱完全是個人自愿的,繳納或不繳納都是自己來決定,那也是現在政策所支持的,完全的是市場化運作。
和第一支柱是不一樣的。第一支柱它是有保基準的,但是在第三個支柱,完全就是個人自負盈虧。目前僅僅靠基本養老保險是不可持續的。
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柱狀的繳費贍養率。什么是繳費贍養率呢?就是離退休人數,就是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和繳費人數的比。可以看到在 2019 年的時候,兩個繳費人士供養一個離退休人士。但是到了 2050 年的時候,一個繳費者就要養一個離退休人員。這個壓力是非常的大的。
這個不僅僅是中國面臨這個問題,在世界其他主流的經濟體全部都面臨這個問題。因為他這個收取的方式,就像我們這個標題所說的,現收現付,也就是年輕人繳納的養老金來贍養年長者。但是隨著我們的人口在縮減,就是老齡人口多,然后年輕人少,必然的這個現收現付,它就是不可持續的。這個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都是這樣的,所以很多個機構都會算。
那我們國家的養老金什么時候用完?我這邊采取的是社科院的數據,那計算表明,在 2028 年的時候,我們的養老金就會出現赤字。并且這個赤字在 2028 年之后,會持續的擴大,不斷的擴大。大家可能就會擔心,會不會我現在繳納的養老金,贍養了現在的退休人員,等我老了我就領不到養老金。我可以放心的告訴大家,我可以確定的告訴大家,這個是不太可能的。沒有一個國家會冒著這么大的風險,直接就把你的養老金給 cut off。它一定是會在其他的方面,可以肯定的是,財政肯定是壓力越來越大,但是一定不會不讓你領取養老金的。
它會出現哪些個變化呢?就是我右邊的這個框所展示的,我們的基本養老金領取有哪些趨勢呢?第一個,它一定會提高最低的繳費年限。目前我們國家是如果你到達了退休年齡,女士就是 55、50 兩檔,男士就是 60 歲達到了退休年齡,并且你累計繳納養老保險達到 15 年,你就可以按月領取。那未來他有可能會提高這個最低繳費年限。比如說你要繳納 16 年、17 年,甚至繳納 20 年,你才可以領取。第二個,就是相應的縮短領取保險金的年限,不會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就規定一個人只能領十年或 20 年這么一刀切的政策。
他一般會采取鼓勵你晚點領,比如說你晚領五年就給你多發多少比例的養老金,晚領一年給你多發多少的養老金,甚至可以以月來替代,晚領多少個月給你多發多少,那這個都是很有可能的。只要你領取的時間越晚,那你其實如果在你的預期壽命不變的情況下,你領取的養老金年限,其實就是在縮短的,也能達到目的,絕對不會出現僅規定領取十年就終止領取這樣的情況。最后一點就是漲幅的不確定性。我們都知道今年我們的城市職工的養老金其實是在漲的,但未來也會漲的。但是這個漲幅是多少,能不能把跑贏通脹,那我們就要打上一個問號了。
第四個特點是養老收支的不均衡。養老的現金流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先看我們的收入有什么特點。我們的收入基本上是緩慢的增長,那到了一定的程度,它的增速就會停滯,然后慢慢的甚至是下降,就是長得更慢了。根據美國的數據,女性在 39 歲的時候,可以達到他的這個增速的一個巔峰。那在之后,39 歲過后,他的薪水也會漲,但是漲幅就會縮小,甚至趕不上物價的增長,或者是你這個消費的升級。我們知道現在這個鐘薛高還有夢龍這種的雪糕殺手,他賣的是非常的貴的。所以你的薪水的漲幅能不能趕上這種產品的更新以及漲幅?
但是支出卻是極不平穩的,并且越到后面是越快的。在你人生最后的幾個月,甚至是幾個星期,甚至最后的幾天,它的花費是越來的越快的。并且越年老它是有很多意料外的支出,比如說給孫輩的支出等等,其他的這種支出。
剛退休的時候,可能你的支出還減少了。由于你不上班了,所以你通勤的費用其實是省下來了。但是支出的增長趨勢越到后面,尤其是越到年老臨終前,你的費用增長都是非常的快的,所以它和你的收入周期完全是錯開的。
此外不僅僅是在我們整個生命周期當中,我們的養老收入和支出是不均衡的那在城鄉和身份上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先來看一下城鄉,也就是企業職工和城鄉居民。可以看到左邊是 2012 年,這個深色是 2012 年,淺色是 2020 年。那對比這十幾年,能看到無論是企業職工還是城鄉居民,其養老金其實都是上漲的,這個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企業職工漲幅為一點多倍,而城鄉居民漲幅達二點多倍,企業職工漲幅小于城鄉居民。即便是城鄉居民漲得更快,但我們看到他們其實體量差太多了。企業職工目前是接近 3000 元,但是城鄉居民的養老金只有一百多元,所以他們之間的這個差距是非常的大的。
此外,養老的身份也不一樣。如果是城鎮職工的話,他的養老金替代率大概是 42.9%。這個是什么呢?就是你退休以后拿到的養老金,是你退休前工資的多少。比如說你明年就退休,那你今年你的工資是 1 萬塊錢,你退休以后養老金每月拿到的是 5000 塊,那你的養老金替代率就是 50%。如果你退休前工資是 1 萬塊錢,你退休以后拿到的養老金也是 1 萬塊錢,那你的替代率就是百分之百。從這個右邊的柱狀圖可以看到,公務員的替代率非常高,即退休后拿到的養老金與退休前工資差不多。企事業單位次之,城鎮職工的替代率為 42.9%。
我們從左邊的圖可以看到,我們企業職工他其實他的養老金是增長的。但其實這么多年,養老金雖然是增長,但是養老金替代率卻是下降的。此外養老收支在各個地區也是有差異的。這邊顯示的左邊是 2020 年我們國家的 34 個省市,其基本養老金累計結余差異非常大。廣東省以一己之力就占據了我們全國的養老金結余的四分之一。最少的省份黑龍江還是負數。很多個省份雖然是微微的正數,但是他們大部分的占比都是小于 0.01,尤其是西北、東北以及北方的一些省市比較嚴重一些。
右邊的這個圖顯示的是財政的上繳和下撥。上繳就是有盈余,上繳的下撥就是需要財政支持的省份。可以看到很多省份都是需要財政支持才能夠維持養老金收支的一個平衡。

該課程在您的購物車中

該課程在您的待付款訂單中

您已購買該課程

開通金庫網VIP會員,享更多學習優惠

持證人開通會員,學習最多可獲25學時

登錄或注冊以獲得最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