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在线看-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看-黄视频网站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

    歷史搜索

您有待付款訂單,請盡快完成支付

首頁> 公告> 系列|理財經理必讀:德國稅收籌劃

系列|理財經理必讀:德國稅收籌劃

2017-07-17 15:18

德國是聯邦制國家,其 行政管理體制分聯邦、州和地方(鄉鎮〉三級。每一級行政管理級別有各自的職能和分工,為履行這些職能而產生的費用也由其承擔。因此,德國納稅人所繳納的稅 費并不統一劃入聯邦財政,而是實行分稅制,即將全部稅收劃分為共享稅和專享稅兩大類。共享稅為聯邦、州、地方三級政府或其中兩級政府共有,并按一定規則和 比例在各級政府之間進行分成。專享稅則分別劃歸聯邦、州或地方政府,作為其專有收入。

根據稅收權限的不同,德國稅收共分為聯邦稅、州稅、共享稅、地方稅和教會稅五大類。本文將集中介紹德國的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房產稅遺產稅,希望為有投資移民德國的理財客戶提供相關信息。

 

個人所得稅

 

德國人的細致嚴謹在個人所得稅的政策制度設計中處處得以體現。德國個人所得稅是國家稅收中最大的收入來源,它是一種共享稅,聯邦與州政府各收70%和15%,城市地方政府為15%。個人所得稅的法律依據為所得稅法、商法中的部分條文、所得稅法執行規定和所得稅法指南。

 

德國所得稅的特點之一,個人所得稅采用綜合累進稅制,它包括個人收入的全部來源。收入的概念是凈利潤和收入結余之和,是一個綜合總收入。在此基礎上德國首先追求的是橫向公平,即個人收入處于同一水平的納稅人應繳納數額相等的稅額。同時它又注意了在綜合總收入的基礎上,給予各種項目的收入扣除額,綜合總收入與收入扣除額形成的征稅基數,再通過起征點(免稅額)按五級累進制征收個人所得稅,另外德國也追求縱向公平,即經濟負擔能力不同的納稅人,根據納稅能力的強弱,交納不同的稅款,這就基本達到了納稅的公平、公正的原則。

 

德國個人的綜合總收入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為盈利型收入,它包括三種收入來源,即:農林業、工商業和自由職業盈利型收入,是指從事這類職業的人的經營收入扣除經營成本的凈利潤部分。

 

第二類為結余型收入,它由四類收入來源組成,即:工資薪金、資本盈利、租金收入和其他收入(如法定養老金),是指其收入扣除為保證和維持此收入來源所付的費用后的結余部分(如作為雇員工資可扣除上下班的交通費,本專業進修費等)。資本收益所需支出為每年51歐元(單身)和102歐元(夫妻),對于有規律的其他收入最高可扣除額為102歐元。

 
 
 
 
 

 

盈利型收入與結余型收入綜合了個人收入的所有來源,它是個人的總收入,但它并不是征稅的基數。總收入再扣除各種支出后才成為征稅的基數,這些支出包括:子女的撫養費以及培訓費,老年生活費,親屬贍養費(父母無收入或低收入者),家政服務費(如請保姆),上年虧損額和意外負擔額等。

 

在征稅基數上,所得稅分五級累進制,并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如通貨膨脹率,進行不定期的年度調整。五級累進制的納稅額通過(個人)所得稅法第32條的公式進行計算,每年財稅局給出具體的納稅額表。根據征稅基礎額,就可以查出對應的應繳稅額,2010年德國年征稅基數的起征點為8004歐元(單身),16008歐元(夫妻),其最高納稅率為45%,如表1和2所示。

這兩個表與我們通常所看到的累進稅率表不同,通常在累進稅率表中每一級的稅率只有一個固定的數字(稅率),而這兩個表的2、3級的稅率卻是一個區間,納稅人的年應納稅所得額落在2、3 級的級距中間時,應該適用多少稅率、應納稅額該如何計算呢?

 

我們知道德國的個人所得稅率叫做幾何累進稅率,也就是要根據幾何學原理計算出其最高邊際稅率,然后再計算應納稅額。因為納稅人應納稅稅額的計算需要先根據幾何學原理計算出其最高邊際稅率,所以,除了第一級0稅率和最后兩級稅率外,其他兩級的稅率被稱為幾何累進稅率。根據上述方法計算出來的稅率有多位小數,這是理論上的計算方法。實際上在計算應納稅額時,納稅人具體適用的稅率是隨著納稅人的應納稅所得額的增大逐漸地一個百分點一個百分點地增加的。2010 年德國個人所得稅的稅率實際上不是5級超額累進稅率,而是32 級超額累進稅率,即表1可以轉化為表3。

 

這樣對中低收入者來說,稅收負擔增加的比較平緩,中低收入的納稅人更容易接受,感覺更公平。在計算機網絡得到普遍適用的今天,這種計算的復雜性缺點是可以克服的,納稅人可以很便捷的在網上或者其正規應用軟件上找到德國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器,納稅人只要將個人的應納稅所得額、養育子女的數量等一些基本參數輸入,應納稅額就自動計算出來了。

德國人細致之處還在于通過詳盡具體的條款規范以實物好處形式的個人所得,把它納入所得稅的范圍,從而杜絕了灰色收入。所謂灰色收入包括個人從公司得到的好處,這些好處減少了個人必要的生活開支。德國把實物好處劃成幾大方面:公車私用、食堂補貼、獲得本企業的免費或減價的實物和產品等。

 

德國的公車私用可分為,一般因私用車和上下班用車以及探親用車(夫妻分居兩地)。對于公車私用采取兩種方法:一是用車記錄。公司的每部車都設立一個使用登記簿,其內容有,用車時間、原因、路線、運行公里數、開車人簽名等,年末根據用車記錄的實際公用和私用里程數的比例來分攤此車的所有費用,包括折舊、保險、修理、汽油費等。

 

私用部分的開支要作為個人收入增加工資(德國的公司雇員包括其收入主要來源是薪金收入的公司領導成員,如總經理)。二是采用1%簡算法。如果公司不愿或不能完整提供用車記錄,受益人每月承擔按原汽車出廠價格(包括增值稅)的1%,作為工資增加的部分,對于個人上下班使用公司轎車,受益人每月承擔按原汽車出廠價格(包括增值稅)的0.03%乘上從家到公司的單程公里數,作為工資增加的部分。凡是公車私用都應同時繳納增值稅額。對于公司對本企業職工通過食堂進行的伙食補貼,財稅局也制定了相應的標準,凡是超過標準的都作為雇員工資增加的部分。

 

對于公司給雇員的實物,贈送或減價賣給雇員公司的產品,都應按當地售價乘以96%減去1224歐元(每年只一次性,不可累加)作為工資增收的一部分,如轎車廠減價賣給本廠雇員轎車,諸如此類的各項規定在德國稅法中都有詳細的規定。

 

 
 

德國個人所得稅采取完全申報制度,而且制度比較完善。德國所得稅申報采用年申報制,每個人都有一個類似身份證號碼的稅號,每年5月31日以前個人應把財稅局統一印制發放的個人所得稅申報表填報上交居住地所在的財稅局,財稅局審核后,一般在收到申報表的一個月后寄給納稅人所得稅結算通知書。由于所得稅征收的基數計算較復雜,每年的稅務法規也在不斷變化。不光企業的各種稅務報表要請稅務會計師,居民個人的所得稅申報表也請稅務會計師來做。

 
 

由稅務會計師代報的申報表,財稅局不再檢查,只保留今后的復審權。所以在個人所得稅的申報上,稅務會計師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對于工資收入的雇員每年會從財稅局得到一張工資稅卡,稅卡根據家庭狀況分為五級。企業招工必須同時收留稅卡,雇員無稅卡,每月收入在325歐元以上者,為雇傭黑工,將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用人單位每月預扣代繳工資所得稅,年底時將填制好的稅卡退還給雇員,作為雇員申報個人所得稅的附件。

 

銀行每年底為個人代扣代繳利息所得稅。一般說來,由于月預扣的工資所得稅,沒有考慮各種項目的收入可扣除額,年后通過申報表的上報,經過全面計算后,根據多退少補的原則,都可以從財稅局退回不少多繳的稅額,這樣也調動了納稅人主動報稅的意識。

 

企業所得稅

 

德國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是在德國注冊或實際管理機構在德國的企業(稱為“居民企業”),如股份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需要就其來源于全球的收入在德國繳納企業所得稅,稅收協定另有規定除外。未在德國注冊或實際管理機構不在德國的企業(稱為“非居民企業”),僅需就其來源于德國的收入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來源于德國的收入,包括其從德國分支機構、辦公場所或其他常設機構(包括常設代表處)取得的經營性收入,以及出租或轉讓德國的房產而取得的收入。

 

從稅率看,名義稅率德國按15% 征收企業所得稅,另外,還對企業所得稅額征收5.5%的團結附加稅,因此德國企業所得稅有效稅率為15.825%。企業所得稅預繳金額和預提所得稅也需要繳納此項附加稅。

 

另外,各地方市政府對企業收入征收貿易稅。貿易稅對企業所得稅的應稅收入作出一定調整后乘以稅率得出,考慮到不同地區的稅率不同,合并后的平均企業所得稅稅率(包括企業所得稅、團結附加稅和貿易稅)約為23%至33%,一些特定企業,如特定銀行和房地產公司,可以享受貿易稅法規定的特權待遇。

 

從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看,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是根據德國會計準則的年度財務報表并按照稅法進行納稅調整后確定的。

 

收入確定后,需要進行一些納稅調整才能計算出應納稅所得額。主要調整包括以下不可扣除費用: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團結附加稅和貿易稅)以及與這些稅費相關的利息費用;罰款;監事會費用的50% ;業務招待費的30%;非員工禮品費用超過每人每年35歐元的部分以及相應的增值稅進項稅額;與免稅收入項目有直接關系的費用(請參考“股息”部分)。此外,由于出售股票的資本利得免稅,因此出售股票產生的損失、股權減值或在一定情況下的關聯方借款壞賬,都不得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應在稅基中調增相應的數額。

 

財產稅

 

德國的財產稅不僅僅是房產稅,而是一個稅收體系,作為德國的主要稅種,包括土地稅、房產稅、不動產交易稅。

 

土地稅屬于直接稅,納稅義務人規定為土地所有者,對所有的土地征稅,包括農村生產用地和建筑用地。此稅種名稱雖設置為“土地稅”,實際上卻是政府向國內存有地產,即土地及地面建筑物征稅。德國土地稅執行的既包括城鎮內也包括農村的寬征稅范圍,這種寬征稅符合縱向公平原則,有利于確保稅收收入來源充裕。同時,土地稅稅額依據登記的土地價值和狀態予以確定,征稅基礎為每年初按稅收評估法所確定的征稅標準,即根據土地的成交價格得出同類土地的納稅價值,一年一繳。

 

房產稅也屬于地方稅,德國有專門的《房產稅法》。長期以來,德國政府都將房地產視為重要的剛性需求與民生需求,采取促進居民擁有住宅所有權、房產地產權一體化,因此,住宅作為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在征稅時與其他類型的土地買賣和經營嚴格區別對待,對自有自用的住宅只需要繳納房屋坐落的土地稅,不需繳納房產稅,用于出售的房地產要繳納評估價值1%~1.5%的房產稅。

 

不動產交易稅為地方稅,相應也存有《不動產交易稅法》。在德國,不動產交易稅以房地產買賣時的交易價格為征稅基礎,基本上是按房產價值的3.5%征收,各個聯邦州有所不同。不動產交易稅是非常重要的調節手段,政府通過此稅種,可以間接加大房地產投機炒作成本,壓縮投機者“低買高賣”的盈利空間。

 

遺產稅

 

德國現行遺產稅法于1995年修訂完成,屬于一種繼承稅,它對每個繼承人所繼承的財產分別征稅,在遺產的處理上采取“先分后稅”的方法。德國遺產稅由各州負責征收管理,所得收入也由各州政府享有。在德國,遺產稅的納稅人分為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原則上是對所有的遺產都要征稅,其中包括因被繼承人去世引起的轉讓財產、被繼承人生前贈與財產和為特定目的轉讓的財產。

 

德國遺產稅應稅財產價值根據轉讓財產的評估價值來確定,農林牧漁等生產以及經營性財產價值的評估采取從寬政策;工商企業生產、經營性財產價值的評估按照其賬面價值確定;土地、房產、車輛等財產的價值按市場價值評估;對證券類財產的評估是根據證券市場的價格來確定,并以被繼承人死亡當天的證券市場交易價格為準。

 

德國遺產稅納稅人在得知繼承或者納稅義務發生以后3個月之內就其所得部分向主管遺產稅事務的財稅局申報納稅。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所得情況發出通知,要求納稅人在1個月以內完成納稅申報。同時,財產監管、財產管理和保險公司等部門有義務向主管遺產稅的稅務機關呈報其監管之內的納稅人財產和債權等相關情況。

 

德國遺產稅原則上是對所有的轉讓財產都要征稅,但對于具有一般社會意義的財產,如公眾參觀的藝術品、捐贈給慈善部門的財產等,則給予免稅優惠。

 

德國的遺產稅設置了3個稅率等級,均實行7級超額累進稅率。

 

第一等稅率適用于直系親屬,最低邊際稅率為7%,最高邊際稅率為30%;

 

第二等稅率適用于旁系親屬,最低邊際稅率為12%,最高邊際稅率為40%;

 

第三等稅率適用于其他得到遺產的人,最低邊際稅率為17%,最高邊際稅率為50%。

 
 
 
 
 

 

作者介紹:

胡老師

英國倫敦政治學院亞洲研究中心博士后

國際金融理財師(CFP)持證人

認證私人銀行家(CPB)持證人

中國社保學會會員

知名財經評論員

 

以上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不代表本欄目觀點。

登錄或注冊以獲得最佳體驗